下面是某班同学(分8组)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的一次活动:
掀开玉米秸(或柴草)捕捉若干只鼠妇,按以下步骤操作:在长方形木盒内均匀地铺一层湿土,将10只鼠妇放在木盒中央.然后盖一层玻璃板,玻璃板的一半透明,另一半贴一不透明黑纸.每一分钟记录一次鼠妇的分布情况,直到3次鼠妇记录相同.
请回答有关问题:
(1)有的同学在捉鼠妇时发现,当掀开玉米秸后鼠妇会很快地钻到玉米秸秆下或其他杂物下.由此我们可以初步推断______.
(2)某组同学在按以上操作时发现,在玻璃板透明端下的鼠妇有4只,在黑暗端下面的有6只,而此时木盒的明亮端1只而黑暗端9只.已知光能影响鼠妇的分布,之所以出现先前明亮和黑暗处鼠妇数量差别不大的情况,原因可能是______.
(3)同样的材料,同样的条件,老师做一次演示实验和全班分若干组实验,哪个更有说服力?为什么?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根据题干信息当掀开玉米秸后鼠妇会很快地钻到玉米秸秆下或其他杂物下.由此结合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初步推断题目:鼠妇有避光的特性(或光对鼠妇有影响).
(2)对照实验是唯一变量实验,因此探究过程中,实验变量应该始终保持有1个,即光照.某组同学在按以上操作时发现,在玻璃板透明端下的鼠妇有4只,在黑暗端下面的有6只,出现明亮和黑暗处鼠妇数量差别不大的情况,原因可能是从窗子过来的光斜射入木盒中而没有使黑暗端形成真正的黑暗环境.
(3)本实验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实验出现误差.如果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而且最后要统计,取全部的平均值,所以为了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实验中应尽可能多选几只鼠妇,而且最后要统计,取全部的平均值,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因此统计一次容易产生误差,有可能其他因素导致产生偶然现象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多实验几次,然后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
故
正确答案:
为:
(1)鼠妇有避光的特性(或光对鼠妇有影响)
(2)从窗子过来的光斜射入木盒中而没有使黑暗端形成真正的黑暗环境.
(3)后者;分若干组相当于此实验重复了若干次,多次重复得出的结论才更有说服力.
下面是某班同学(分8组)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的一次活动:掀开玉米秸(或柴草)捕捉若干只鼠妇,按以下步骤操作:在长方形木盒内均匀地铺一层湿土,将10只鼠妇放在木盒中央.然后盖一,生物
时间:2018-05-04
相关推荐
- 下列几种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下列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下列不属于所有生物都具有的基本特征的是()
-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不需要营养,九年级生物
-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和的科学,七年级生物
- 在下列各种科技成果中,属于模仿动物而发明的是:①雷达②宇航服③日光灯(冷光)④薄壳建筑⑤CT机⑥蹲踞式起跑
- 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都是有害的(),九年级生物
- 下列不属于仿生的是()
- 下列有关生物共同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下列不属于生物现象的是
- 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 如果离开了其他生物,人类的生活是难以维持下去的下列各项都是来自生物的是①奶制品②肉类③棉纱④水泥⑤毛皮⑥木材
- 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的是()
- 下列能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
- 下列属于生物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