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进行了一次野外考察,计划从A点出发,沿下图中所示路线到达小青山,读下图回答问题。(9分)
(1)小青山在大青山的__________方向,两山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考察路线经过B处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从点A爬上大青山顶与从点B爬上大青山顶相比,坡较陡的一边是从____点爬上大青山顶,理由是______________.
(2)量得大小青山两座山峰间的图上距离为1.4厘米,则实际距离是______米。
(3)兴趣小组在小青山北侧发现一条图中未标出的小河,请在图中的画出这条小河及流向。图中有一瀑布,它位于甲、乙、丙、丁四地中的_______地。
(4)图中果园需要从大济河引水,有①、 ②两条路线供选择,合理的是_______路线。
正确答案:
(1)东南 20鞍部 B从B点到大青山顶等高线更密集(2)1120
(3)见下图丙 (4)①
试题分析:(1)图中指向标箭头指向左上方,符号为N,即图中的北,进一步判断,右下方为南,左为西,右为东。在大青山B处画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如图示),可知小青山位于大青山B的东南方向。
B位于大青山和小青山两个山顶之间,根据“等高线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可以判断B处为鞍部;
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地形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地形坡度较缓,B侧等高线比A侧密集,所以B侧陡。
比例尺为1:80000,也就是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80000厘米,也就是800米,量得大小青山两座山峰间的图上距离为1.4厘米,则实际距离是1.4×800=1120米。
河流通常位于山脉中的山谷处。等高线的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最大弯曲处的点的连线,表示为山谷线,也叫积水线。小青山北侧的小河如图所示。河流从海拔高处流向海拔低处,由图可知,图中西南部海拔高,东北处海拔低,故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
瀑布易形成于海拔差距相对大的地方,从图上看出丙处为悬崖,易形成瀑布。
(4)图中果园需要从大济河引水,①路线从大济河引水,水自高处向低处流,容易;②恰好是从低处向高处流,很难将水引到果园。故选①引水路线合理。
点评:以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考查学科基本主干知识。
(1)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的地形部位有山谷、山脊、山峰、鞍部、陡崖等。高度有海拔和相对高度,海拔为绝对高度,以全球平均海平面为起点;相对高度为一个事物相对于另一个事物的高度,计算采用两者的海拔高度差。
(2)地形与河流的关系:河流常发育于山谷处,且从地势高处流向地势低处。
(3)方位的确定通常需要先选择参照物,然后在该参照物处确定方向,最后看要求确定方位的地理事物位于该参照物的什么方位。
(4)地形对交通(步行)的影响:爬行需要考虑地形的陡峭与否。在山区,通常选择地形相对高差小的路线作为旅行路线。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进行了一次野外考察,计划从A点出发,沿下图中所示路线到达小青山,读下图回答问题(9分)(1)小青山在大青山的__________方向,两山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
时间:2017-09-30
相关推荐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有关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A.最大的岛屿是九州岛B.北海道在四大岛中纬度最低C.本州岛和九州岛之间是日本海D.本州岛和四国岛之间是濑户内海
- 关于日本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B.多火山、地震C.平原面积广阔D.地狭人稠
- 日本多火山、地震主要是由于处于那两个板块交界处,地壳跃()A.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B.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C.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D.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 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是A.多火山、地震B.地形以山地为主C.自然资源丰富D.多港湾,交通便利
- 下列自然资源中,日本比较丰富的是()A.煤炭B.森林C.铁矿D.石油
-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 日本人的传统服装是()A.旗袍B.西装C.和服D.牛仔服
- 能够反映日本工业区分布特点的是
- 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一带的主要原因是()A.受日本暖流影响,气候温暖湿润B.接近太平洋大渔场,水产丰富C.受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小D.有优良的港湾和接近消费市场
- 地图的三要素是()A、比例尺、方向、图例B、图名、比例尺、图例C、比例尺、方向、图名D、图名、方向、图例
- 下列产品中日本大量出口的是
- 绘一张学校操场平面图,采用下列哪种比例尺较合适()A、1:1000B、1/4000000C、030千米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八年级地理
- 判读比例尺大小的正确方法是()
- 日本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A.地域狭小B.资源贫乏C.海岸线曲折,多良港D.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
-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A.处在太平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B.处在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C.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D.处在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