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
小题1:太平洋被、、、、五大洲所包围。
小题2: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出现于平原。
小题3: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
小题4:造成海陆变迁的最主要原因。
小题5:峨眉山山脚处海拔500m,气温28℃,山顶海拔3100m,则山顶气温。
小题6: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分布在南美洲平原,还有非洲盆地和亚洲群岛。
小题7:世界“湿极”是。
小题8:气候发生异常变化造成、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生活影响巨大。
小题9:世界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
正确答案:
小题1: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小题2:美索不达米亚
小题3:南美洲
小题4:地壳运动
小题5:12.4℃
小题6:亚马孙、刚果、马来
小题7:怀厄莱阿莱
小题8:洪涝、干旱
小题9:人口增长过快
试题分析:
小题1:太平洋南起南极地区,北到北极,西至亚洲和大洋洲,东界南、北美洲,所以太平洋被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五大洲所包围。
点评:太平洋约占地球面积的三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
小题2:据考古发现,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出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距今约6000年。
点评:自然环境对聚落环境的影响最为明显。聚落多建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世界上一些河流冲击平原地区,由于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所以农业生产发达,人口和聚落密集。目前,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和大城市主要位于河流沿岸地区和冲击平原上。
小题3: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应该在南半球,位于南半球的大洲主要有: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经测算南美洲距离南极洲更近,只隔一个德雷克海峡。很多南极考察队都是以南美洲南端作为考察南极洲的大本营的。
点评:熟悉七大洲的相对位置是学习时的重点。
(1)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2)赤道横穿大西洋、非洲、印度洋、亚洲、大洋州、太平洋、南美洲。
小题4: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的活动也能影响海陆变迁,但只是局部的,小规模的规律。
点评: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生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底的古河流三角洲等都是海陆变迁的证据。
小题5: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每升高100m,气温降低0.6℃,峨眉山山脚处海拔500m,气温28℃,山顶海拔3100m,则山顶气温为28-(3100-500)×0.6=12.4℃。
点评:在计算时,要注意用相对高度。
小题6:世界上三大热带地区的分布:最大的一片在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目前还保存着40,000平方公里面积,约占热带雨林总量的一半,即约占世界阔叶林总量的1/6。第二大片是亚洲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面积有20,000平方公里。第三大片是热带非洲刚果盆地雨林,面积18,000平方公里。它们都是在赤道附近的雨林气候下形成的。
点评:共同特点: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大,温度高,形成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小题7:怀厄莱阿莱位于夏威夷群岛考爱岛的威阿列勒山东北坡,被称为世界的“湿极”。
点评:(1)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位于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阿萨密邦,1861年,一年里下了20447毫米的雨量。
(2)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气候极端干旱,少雨多雾;相对湿度较高,可达70%以上;年雨量一般在50毫米以下,北部尚不到10毫米,且变率很大;有些地方曾多年不雨。
小题8:气候发生异常变化造成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影响巨大。气候不仅影响各地人们的饮食习惯和服饰习惯,而且也反映在房屋的用材和结构上。
点评:注意气象灾害与地质灾害的区别。气候灾害一般指气候反常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造成的灾害。如霜冻旱灾、洪涝灾害。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小题9:目前,世界上每年增加8000万人。为了生存和发展,除了要满足饮水、吃饭、穿衣、住房等外,还有教育、医疗、就业等需求。人口数量多、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对环境、经济、社会都场胜利巨大影响。
点评:解决人口问题措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小题1:太平洋被、、、、五大洲所包围小题2: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出现于平原小题3:距离南极洲最近的大洲小题4:造成海陆变迁的最主要原因小题5:峨,八年级地理
时间:2018-07-01
相关推荐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 有关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A.最大的岛屿是九州岛B.北海道在四大岛中纬度最低C.本州岛和九州岛之间是日本海D.本州岛和四国岛之间是濑户内海
- 关于日本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B.多火山、地震C.平原面积广阔D.地狭人稠
- 日本多火山、地震主要是由于处于那两个板块交界处,地壳跃()A.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B.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C.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D.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 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是A.多火山、地震B.地形以山地为主C.自然资源丰富D.多港湾,交通便利
- 下列自然资源中,日本比较丰富的是()A.煤炭B.森林C.铁矿D.石油
-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 日本人的传统服装是()A.旗袍B.西装C.和服D.牛仔服
- 能够反映日本工业区分布特点的是
- 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一带的主要原因是()A.受日本暖流影响,气候温暖湿润B.接近太平洋大渔场,水产丰富C.受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小D.有优良的港湾和接近消费市场
- 地图的三要素是()A、比例尺、方向、图例B、图名、比例尺、图例C、比例尺、方向、图名D、图名、方向、图例
- 下列产品中日本大量出口的是
- 绘一张学校操场平面图,采用下列哪种比例尺较合适()A、1:1000B、1/4000000C、030千米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八年级地理
- 判读比例尺大小的正确方法是()
- 日本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是A.地域狭小B.资源贫乏C.海岸线曲折,多良港D.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
-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A.处在太平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B.处在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C.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D.处在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