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365答案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生活常识 学习资料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道(同“导”,治理、引导之意)之以政,齐(“整治、约束”之意)之以刑,民免(“避免犯罪”之意)而无耻(“羞耻之心”之意);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正”之意

时间:2017-07-1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道(同“导”,治理、引导之意)之以政,齐(“整治、约束”之意)之以刑,民免(“避免犯罪”之 意)而无耻(“羞耻之心”之意);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正”之意)。一一引自《论语·为政》材料二 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可以知威势,可以禁暴,而厚德之不足以止乱。——引自《韩非子·显学》 材料三 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政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引自《苟子·性恶论》材料四 民之以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度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引自《孟子·滕文公上》材料五 在中国的王道(用礼仪治天下).看上去虽然好象是和霸道(用刑法、武力、权势治天下)相 对立的东西,其实却是兄弟。——引自鲁迅《关于中国的二三事》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主要讨论了一个什么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孔子、韩非子、苟子、孟子的基本观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概括材料一、二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方式途径上的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简要说明产生材料一至四的各种观点的社会根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治理国家,统治百姓之道。
(2)孔子以 “德”,“礼”作为治理百姓的基本原则;韩非子强调实行强权政治;荀子强调“礼仪”,“法政”,“刑罚”相结合;孟子主张“恭人俭礼下,取于民有 制”。
(3)都为统治者提供治国方案,孔子重“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韩非子重“刑”,强调暴力,镇压人民反抗。
(4)无论儒家思想还是法家思想都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镇压人民反抗的工具。
(5)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变革和长期战乱,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导致社会矛盾尖锐,各阶级都企图寻求治理百姓和国家的最好办法。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6-2020 www.365da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365答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