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调节光具座上依次排列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这样做得目的是______.
(2)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当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______
(3)当物距为20cm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4)当物距为30cm时,移动光屏,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规律与此类似的是______.
(5)经过调整后,光屏上已成一缩小清晰的像.要在光屏上成一放大清晰的像,则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______(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
(7)要想成放大的虚像,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生活中的______镜就是这一成像特点的应用.
(8)随着探究活动的进行,蜡烛越烧越短,小明发现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
A、逐渐往上移B、逐渐往下移C、保持在光屏的中央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正确答案:
(1)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要大致在同一高度处;
(2)实验时,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高度上(或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焦点以内),无论怎样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3)当物距为20cm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焦距f=12×20cm=10cm
(4)30cm大于2倍焦距,所以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5)当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原则.要在光屏上成一放大清晰的像,则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应减小.
(6)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凸透镜仍能成完整的像,只是像比原来变暗.
(7)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所以要想成放大的虚像,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
(8)在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所以蜡烛越烧越短,小明发现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逐渐向上移动.
故
正确答案:
为:(1)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中央;(2)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高度上;(3)10;(4)缩小;照相机;(5)减小;(6)完整的像;(7)小于10cm;放大镜;(8)A.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调节光具座上依次排列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这样做得目的是______.(2)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
时间:2018-01-10
相关推荐
- 人们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却可以听到蚊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这是由于()A.蝴蝶翅膀软,声音的响度太小B.蝴蝶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低于20次,超出人的听觉范围C.蝴蝶翅膀振动时不
- 人耳能听到声音的条件是:()A.要有声波传入人耳,且要有健康的听觉系统B.声波的频率要高于20次/秒和低于20000次/秒C.声波还要有足够大的响度D.以上三个条件都必须同时具备
-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等传入内耳刺激听觉神经,从而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______.
- 能否通过皮肤、肌肉传导声波,使人听到声音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对上述问题给予回答
- 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_____.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______.
- 将下列人耳的基本构造及每一部分的作用用线连接起来外耳道传递振动耳廓收集声波鼓膜传递信号听小骨传播通道听觉神经引起振动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收音机中的音量开关是调节音调的B.收音机中的音量开关是调节响度的C.只要发音体在空气中振动,我们就可以听到它的声音D.人对着扩音机说话,音调会改变
- 挥动手臂时,手臂也在振动,为什么听不到手臂振动发出的声音
- 我们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是,只要有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吗
- 甲、乙两只昆虫飞行时,甲的翅膀每秒振动200次,乙的翅膀每秒振动80次,人能听到其飞行时发出的声音的是______.
- 当你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大的烦人,但是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多么大的声音,这是主要是因为()A.饼干太干了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C.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D.你自己
- 人能听见双声道立体声广播中的立体声,主要原因是()A.声音是立体的B.人耳具有双耳效应C.有两个扬声器D.一只耳也可听见立体声
- 你听不见手的挥动声,是由于______.人能听见蚊子的嗡嗡声,是由于(1)______,(2)______.
- 贝多芬患了耳疾后为了创作,他用一段木棍的一端顶在钢琴的盖板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他这样做的目的是()A.利用骨传导听声音B.牙齿可以发出声音C.利用气体传声D.贝多芬不同
- 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老年耳聋后,用一根木棒听取钢琴的演奏声.他把木棒的一端顶在钢琴上,另一端用牙齿咬住,关于这种听声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他使用了骨传导的方法B.
-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m/s,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_________的方法听到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