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分)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
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A、B装置)
(1)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选填“内焰”、 “外焰”或“焰心”).
(2)甲、乙两组同学用同样多且初温相同的温水进行实验,加热所用的酒精灯也相同,结果甲组同学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用时较短,则甲组选择的是(选填“A” 或“B”)套装置。
(3)乙、丙两组同学选用的相同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并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C所示的a、b两条曲线(a表示乙组的,b表示丙组的)。由图像可知,他们两组测得的水的沸点(填“相同”或“不同”),图(填“D”或“E”)所示的情形可表示水正在沸腾。他们两组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所用的时间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4)小明同学在家中观察水壶中的水沸腾时,发现从壶嘴喷出一股“白气”,但在最靠近壶嘴的地方反而看不见“白气”,这是由于.
正确答案:
(1)液体的热胀冷缩;外焰;(2)B;(3)相同;D;丙组烧杯中的水多(合理均可)(4)靠近壶
嘴处温度较高,水蒸气不易液化
试题分析:(1)常用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酒精灯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应用外焰加热;
(2)B装置烧杯上有盖子,热量损失少,温度升高快;
(3)两组测得水的沸点相同,都是100℃;水沸腾的现象是:内部产生大量气泡,气泡在水中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释放出水蒸气,所以D图是沸腾的情景;水沸腾前,整杯水温度不均匀,底部温度高,越往上温度越低,底部的水汽化产生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又液化成水,所以气泡越往上越小,E图即为水沸腾前的情况;水越多,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所用的时间越长;
(4)“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靠近壶嘴的位置温度高,水蒸气不易液化,所以看不到“白气”。
(7分)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A、B两套器材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实验室已准备多套A、B装置)(1)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加
时间:2017-10-24
相关推荐
- 人们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却可以听到蚊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这是由于()A.蝴蝶翅膀软,声音的响度太小B.蝴蝶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低于20次,超出人的听觉范围C.蝴蝶翅膀振动时不
- 人耳能听到声音的条件是:()A.要有声波传入人耳,且要有健康的听觉系统B.声波的频率要高于20次/秒和低于20000次/秒C.声波还要有足够大的响度D.以上三个条件都必须同时具备
-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等传入内耳刺激听觉神经,从而引起听觉的传导方式叫______.
- 能否通过皮肤、肌肉传导声波,使人听到声音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对上述问题给予回答
- 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_____.大象交流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______.
- 将下列人耳的基本构造及每一部分的作用用线连接起来外耳道传递振动耳廓收集声波鼓膜传递信号听小骨传播通道听觉神经引起振动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收音机中的音量开关是调节音调的B.收音机中的音量开关是调节响度的C.只要发音体在空气中振动,我们就可以听到它的声音D.人对着扩音机说话,音调会改变
- 挥动手臂时,手臂也在振动,为什么听不到手臂振动发出的声音
- 我们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是,只要有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吗
- 甲、乙两只昆虫飞行时,甲的翅膀每秒振动200次,乙的翅膀每秒振动80次,人能听到其飞行时发出的声音的是______.
- 当你自己在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大的烦人,但是在你旁边的人却感觉不到多么大的声音,这是主要是因为()A.饼干太干了B.旁边的人离你太远了C.自己嚼饼干的位置离耳朵近D.你自己
- 人能听见双声道立体声广播中的立体声,主要原因是()A.声音是立体的B.人耳具有双耳效应C.有两个扬声器D.一只耳也可听见立体声
- 你听不见手的挥动声,是由于______.人能听见蚊子的嗡嗡声,是由于(1)______,(2)______.
- 贝多芬患了耳疾后为了创作,他用一段木棍的一端顶在钢琴的盖板上,另一端咬在牙齿中间,他这样做的目的是()A.利用骨传导听声音B.牙齿可以发出声音C.利用气体传声D.贝多芬不同
- 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老年耳聋后,用一根木棒听取钢琴的演奏声.他把木棒的一端顶在钢琴上,另一端用牙齿咬住,关于这种听声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他使用了骨传导的方法B.
-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________m/s,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_________的方法听到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