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365答案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生活常识 学习资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封尚父于营丘曰齐……余各以次受封。”材料二《孟子》记载:周分封的情况是“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不朝则-高三历史

时间:2020-04-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周本纪》记载:(武王)“封尚父于营丘曰齐……余各以次受封。”
材料二 《孟子》记载:周分封的情况是“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军队)移之”。
材料三 《汉书》记载:“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然诸侯原本(自身)以大,末流(不良习气)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暌(分离)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材料四 《汉书·主父偃传》记载:(主父偃)说上(武帝)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法定继承者)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弱矣。”上从矣。
材料五 《太平治迹统类》记载:“自天宝以来,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时方镇缺守帅,稍命文臣权知……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1)概括材料一、三和四所反映的共同历史现象。
(2)分析材料三中统治者的做法的目的(3分)及实施结果。
(3)材料二、四表述的办法反映出统治者有什么共同目的?
(4)材料五中,赵普“劝上革去其弊”的“弊”指什么?如何解决这一弊端?结果如何?
(5)归纳以上五则材料,指出几代统治者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上,与其他四则材料不同的是哪则材料?
答案:

(1)统治者实行分封制。
(2)目的:吸取秦亡教训,广封刘姓子弟,以巩固西汉统治。
结果:诸侯势力强大,不服从中央号令,严重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巩固。(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以酌情给分)
(3)加强对分封诸侯的控制。
(4)弊:藩镇(割据)之祸。解决:①置文臣做知州;②设转运使、通判管理地方政事。(答“用杯酒释兵权等手段削夺中央大将或地方节度使兵权”可适当给分) 结果:加强了中央的权力,有效防止了地方分裂割据。
(5)问题: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分裂)问题。不同的材料:材料五。
试题分析:本题以古代防止地方分裂,加强中央集权问题为考查主题,通过摘引历史文献资料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史料解读和分析、归纳、评价的能力。本题有五则材料,正确的解题方法应为边阅读材料边看设问,以问题统领材料,第(1)题只需阅读材料一、三、四进行同类归纳即可答出分封制;第(2)题的答案在材料三中,从“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归纳出目的,从材料三后半部分归纳出封国制实施结果;第(3)题同样方式得出答案,材料二和材料四都是加强对诸侯控制的手段;第(4)题应把材料和教材知识联系起来思考,结合北宋初期强化中央集权的背景、措施及结果回答;第(5)题是对整个题目的升华总结,是画龙点睛的设问,一般为理论总结或认识。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6-2020 www.365da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365答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