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365答案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生活常识 学习资料

有人说,丞相这一制度的开局是个喜剧,而结尾却是一个悲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的丞相陈平有过总结:“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高一历史

时间:2020-04-17
有人说,丞相这一制度的开局是个喜剧,而结尾却是一个悲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的丞相陈平有过总结:“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材料二 诸葛忆兵教授在《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中指出:宰辅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材料三 《汉书》卷七十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于是中朝左将军辛庆忌,右将军廉褒,光禄勋师丹,太中大夫谷永孟康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朱元璋统一中国后,为建立中央集权的体制,以胡惟庸案为借口废除了丞相,设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咨询机构,这就是内阁的雏形。
(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宰相的职责。(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三个阶段依次是什么?(3分)你认为宰相制度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演变的内在推动力是什么?(2分)为什么?(6分)
(3)材料三中前后两史实有何主要异同?(8分)
答案:

(1)宰相本为掌握政权的大官的泛称,后来用以指历代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或者答为: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总揽全国政务的人)( 4分)
(2)①阶段: 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②推动力: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冲突。③原因:相权与皇权是一对既统一又冲突的矛盾。国家政权的正常运作要求在皇帝的专制之下宰相有效地行使职权,而宰相权力的扩大又必然削弱皇权。皇帝既依赖宰相治理国家,又对宰相存有疑忌之心,不时地采取各种 措施限制相权,把剥夺回来的种种中央行政大权交给自己身边的亲信。于是,相权就逐步转移,“三公制”因此也逐渐演变为“三省制”。
(3)相同点:都改任亲信或身份低微的人辅佐皇帝;都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冲突;都反映了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的组成不断发生变化。不同点:汉武帝采取措施将丞相排除出中枢决策的核心;明太祖则废除了丞相。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概况能力,从材料一文字“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可以总结出宰相的主要职能是宰相本为掌握政权的大官的泛称,后来用以指历代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或者答为: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总揽全国政务的人)。
(2)材料二中“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是指宰相制度的诞生,发展和消亡,依据所学可知上述三个发展阶段应该是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宰相制度由单一走向多人的重要动力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冲突;其原因是相权与皇权是一对既统一又冲突的矛盾。国家政权的正常运作要求在皇帝的专制之下宰相有效地行使职权,而宰相权力的扩大又必然削弱皇权。皇帝既依赖宰相治理国家,又对宰相存有疑忌之心,不时地采取各种 措施限制相权,把剥夺回来的种种中央行政大权交给自己身边的亲信。于是,相权就逐步转移,“三公制”因此也逐渐演变为“三省制”。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材料三文字前后内容分别是中朝制度和内阁制度形成,共同特征是宰相职权的削弱,所以其异同特征是相同点:都改任亲信或身份低微的人辅佐皇帝;都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冲突;都反映了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的组成不断发生变化;不同点:汉武帝采取措施将丞相排除出中枢决策的核心;明太祖则废除了丞相。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6-2020 www.365da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365答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