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针对“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的看法:
唐人柳宗元对曰“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县之制失也。”(柳宗元《封建论》)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则认为“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王夫之《读通鉴论》)
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滑(凶恶狡猾之人)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州而在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袭一时权宜苟且之制,为子孙不可易之常典,岂不过哉!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四行中书省,凡十,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卷91《百官志》
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柳宗元对秦朝“短促而亡”原因的看法,王夫之对秦朝施行郡县制又是如何评价的?(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西汉初年“矫秦之枉,徇周之制”是指采用什么制度?唐朝中期的“桀滑”、“叛将”是指哪一类人?(4分)柳宗元从西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朝“有叛将而无叛州”总结出怎样的教训?(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北宋中央政府为收夺地方之“兵”、“财”、“政”采取了哪些举措?(6分)据材料三,朱熹是如何评价上述举措的?(4分)
(4)材料四提及的“都省”、“省官”中的“省”是指元朝哪一政府机构?据材料,元朝行省长官的设置有什么特点?(4分)纵览秦汉以来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历程,你得到了什么认识?(4分)
答案:
(1)柳宗元则认为秦朝迅速败亡是其统治残暴激起人民的反抗,并不是郡县制的过错。(4分)王夫之认为郡县制的推行是历史的必然趋势。(2分)
(2)西汉初年在地方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兼行封国制度。(2分)唐朝中期手握重兵的藩镇节度使。(2分)
教训:地方势力强大必然威胁中央集权,郡(州)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4分)
(3)削夺节度使兵权,各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选入禁军;设转运使解运地方赋税至中央;中央委派文官任知州,又设通判监督使其互相牵制。(6分)
评价:过分收夺地方权力导致地方困弱,是北宋灭亡的原因之一;本是纠正藩镇问题的权宜之策却成了僵化的祖宗规制,贻害无穷。(4分)
(4)中书省(2分)特点:“因事设官”,中书省委派官员临时担任;行省长官位高权重。(2分)
认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经历了长期斗争,中央集权得到发展和强化;完善、发展中央集权,有利于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坚持制度创新,反对因循守旧,所谓“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制度创新必须符合当时的社会实际。(4分,言之成理即可)略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针对“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的看法:唐人柳宗元对曰“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高三历史
时间:2020-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