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相”一般指中国古代王朝的丞相或职务相当的高级官员,他们是帝王的政治助手。 材料二 三国时期的学者孟康说,“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 材料三 朝廷疑议及百官表疏,皆密令万顷(人名)等参决,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 ——《旧唐书·文苑传中·元万顷传》回答: (1)丞相制度形成于何时?何时废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二说明丞相制度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举唐宋时期的事例,说明这里所说的“分宰相之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难度:中档来源:0103 月考题
答案: (1)秦朝(或秦始皇统治时期);明朝。
(2)汉武帝设立内(中)外朝。
(3)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官员其身份等同于宰相,分散了相权。宋朝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力,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