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日:“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日:“廷慰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元史》材料三:(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日: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1)据材料一,当时对诸子功臣的安置办法是什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实行了什么制度?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表明,元初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存在着怎样的争执?其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表明,元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试以你所知道的历史现象证明这一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难度:偏难来源: 同步题
答案:
(1)以国家的赋税收入“赏赐之”。郡县制。影响: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巩固了国家统一。
(2)旧俗与汉法之争。文明(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冲突与交融。
(3)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后世。
(4)中央集权逐步加强。
(5)积极作用:有利于治理黄河、修建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经济交流。
消极作用:沉重的赋税延缓了扩大再生产的过程;重征商税,成为商品经济的桎梏,封建社会晚期则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