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365答案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生活常识 学习资料

(2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隋文帝、隋炀帝扩建长安与洛阳两京,穷极土木之工,大片砍伐森林。进入唐代,土木之兴依旧不止。经过唐玄宗40年的统治,曾经遍-高三历史

时间:2020-04-17
(24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文帝、隋炀帝扩建长安与洛阳两京,穷极土木之工,大片砍伐森林。进入唐代,土木之兴依旧不止。经过唐玄宗40年的统治,曾经遍布森林的关中三辅地区几无可供砍伐的林木。到唐德宗年间,为修建神龙寺,同州山谷中的古松几乎被砍伐一空。至唐后期,北方高大成材的林木已寥寥。破坏高原植被,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后果。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满目疮痍,导致黄河频繁泛滥。天灾加上人祸,使黄河流域经济渐趋衰落,等到安史之乱之后,田地荒芜,水利失修,人口大量死亡和南移,使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开始衰落,我国经济文化的中心也开始向长江流域转移。
——引自《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与环境问题》
材料二: “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备祲 (注:不祥之气);二曰除孽;三曰救荒;四曰发赈(注:发仓救济);五曰减 ;六曰出贷;七曰蠲赋(注:免除赋税);八曰缓征;九曰通商;十曰劝输;十有一曰兴土筑;十有二曰集流亡。”
——摘自《大清会典》
材料三“岁遇水旱,则遣官祈祷天神、地神、太岁、社稷。至于(皇帝)视旨圜丘(又称祭天台),即大雩(求雨祭名)之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黄河泛滥的自然、历史和社会原因。(不得照抄原文。)(8分)
(2)赈济是指用钱粮无偿救济灾民的一种政策。在唐代,一项有关“赈济”的政策从酝酿到执行要经过哪些决策程序?(4分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代救灾的特点。(4分)
(4)结合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情况,分析当灾害发生后,材料二中的“荒政”措施能从根本上解决灾荒问题吗?试简要说明理由。(8分)
答案:

(1)社会原因:统治阶级为统治需要,大兴土木,大片砍伐森林,破坏了植被和自然环境。(2分)唐后期安史之乱,破坏了黄河流域的社会安定。(2分)自然原因: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后,水土流失严重,加上天灾等因素的影响。(2分)历史原因:黄河流域开发时间早,植被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比较严重;(2分)
(2)首先由中书省草拟有关政令,交门下省审核通过后,经皇帝同意后由尚书省执行,最后由户部具体办理。(4分,草拟、审核、执行、办理四个环节,每个环节1分,语言不规范或者灵活表达的,酌情给分)
(3)措施多样;迷信色彩浓厚。
(4)(本问为开放性问题,不管答哪一种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同样赋分。)
不能(1分)。小农经济具有很大的落后性与脆弱性,它无法抵御天灾人祸(3分);在中央集权制度下官僚主义、贪污腐化,给救灾带来不利影响(2分);农耕经济创造的社会财富总量毕竟有限(2分)。
能(1分)。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调配人力、物力,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荒政措施和发动民间灾荒救助等,很大程度上缓解灾荒(3分);自然灾害毕竟是外因,关键要采取措施减灾防灾(2分);古代中央政府很重视仓储,以丰年之有余补灾年之不足(2分)。
试题分析:(1)从材料“隋文帝、隋炀帝扩建长安与洛阳两京,穷极土木之工,大片砍伐森林”、“到唐德宗年间,为修建神龙寺,同州山谷中的古松几乎被砍伐一空”可以看出环境破坏的社会原因;自然原因可以从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后,水土流失严重,加上天灾等因素的影响。历史原因可以从黄河流域开发的比较早,植被破坏较严重等角度进行分析。(2)此题考查的是三省六部制的运作原则。唐代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赈济灾民是由六部下面的户部负责执行。(3)材料二“凡荒政十有二”反应的是清代救灾类型多样,材料三“岁遇水旱,则遣官祈祷天神、地神、太岁、社稷”反映的是迷信色彩浓厚。(4)此题是开放性的试题,选择认为能从根本上解决荒政问题和认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都是可以的,但是都观点明确,要言之有理,论据充分。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6-2020 www.365da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365答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