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365答案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生活常识 学习资料

观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选举之弊,至此而及。然魏、晋及南北朝三四百年,莫有能改之者。”“人主遂不能借以-高一历史

时间:2020-04-17
观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选举之弊,至此而及。然魏、晋及南北朝三四百年,莫有能改之者。”“人主遂不能借以集事,于是,不得不用寒人。人寒则希荣切,而宣力勤,便于驱策,不觉倚之为心重。”——赵翼《二十二史札记》
材料二:“文皇帝拨乱反正,特盛科名,志在牢笼英彦。”——《唐庶言》
材料三:“隋氏罢中正,举选不至乡曲,故里无豪族,井邑无衣冠,人不土著,萃处京畿……五服之内,政决王朝,一命免拜,必归吏部。”——《通典》
材料四:《新唐书》记载,(科举学生报名)“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乡贡“皆怀牒(指身份、履历证书)自列于州县。”《日知录》说:“开元以后,四海宴清,士无贤不肖,耻不以文章达。其启诏而举者,多则二千人,少犹不减千人。所收百才有一。”《文献通考》载:“唐时所放进士,每岁不过二三十人。”
材料五:“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浹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毓行者,咸集于是。”——《通典》
根据材料一,分析隋唐科举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2分)
联系材料二、材料三,说明隋唐科举制实行的目的。(1分)
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科举制选官方式的特点。(3分)
联系材料,评述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2分)
答案:
(1)秦汉:推举;魏晋:九品中正制(2分)
(2)选拔人才(1分)
(3)层层选拔、公开考试、择优录取(3分)
(4)扩大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2分)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的文字内涵可以总结出科举制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汉代察举制和魏晋以来九品中正制弊端的显现。(2)材料二、材料三文字“人寒则希荣切,而宣力勤,便于驱策,不觉倚之为心重。”说明隋唐科举制实行的目的选拔人才巩固统治。(3)根据材料四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唐科举制选官方式的特点是层层选拔、公开考试、择优录取。(4)材料五文字内涵“故忠贤隽彦毓行者,咸集于是”说明科举制具有笼络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作用,同时科举制的实行也加强了中央集权。
点评:材料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科举制作用的理解,任何制度的出现及其作用的发挥必然具有两面性,科举制也不例外其积极作用表现在:①提高官员文化素养和行政效率,促进封建社会的发展;②为下层人士参政提供了机会,扩大统治基础;③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④考试体现了一定的公平公正性。消极作用:八股取士,选拔的人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阻碍社会进步。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6-2020 www.365da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365答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