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365答案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生活常识 学习资料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高三历史

时间:2020-04-17
(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之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它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
——《新唐书·百官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三省”职权的分配以及唐朝中央机构行政运作的程序。有人认为唐朝中央机构的制度设计为近代西方“三权分立”提供了历史借鉴。你认为二者存在的本质差别是什么(9分)?
(2)据材料二,说明唐太宗控制尚书省的原因及采取的做法(6分)。
(3)据上述材料指出唐代相权的发展趋势(2分)。
答案:
1)中书省:政令草拟;门下省:政令审核;尚书省:政令执行(3分)。 中书→门下→尚书(2分)。本质差别:唐朝:以巩固皇权专制主义、服务专制主义为其终极目标。近代西方:属于资产阶级民主制度。(4分)(2)尚书省长官既参与决策,又主持政务实施,权力过大(2分)。 做法:先是自任尚书令,随后不再设尚书令,或以他官加上“参议得失”、“参知政事”等名目参与朝政,分散宰相的行政权(4分)。(3)随着相权不断被分割,相权不断削弱(2分)。略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6-2020 www.365da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365答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