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结合唐中期以来的史实,分析宋太祖产生这种忧患意识的社会原因,并说明他是如何消除内患的?其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
答案:
(1)唐朝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地方上藩镇割据,中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导致社会日益尖锐,被农民起义瓦解。907年朱温夺取政权,进一步说明“内患”是统治败亡的主要原因。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势力延续和扩大,权臣篡位导致政权更替频繁,这更加深了赵匡胤的忧患意识,况且他本人也是通过这种形式得到的政权。(2)宋太祖把军权收归中央。(3)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但也产生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庞大的军队,军费和官俸的开支越来越大,导致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困难。(4)地方割据会大大削弱中央集权,而中央集权的加强又会造成封建政府的财政危机,这是封建统治无法解决的。本题是一道材料式问答题,由材料和设问两部分构成。审题时应首先弄清材料的含义,宋太祖此言论的论点是“内患可深惧”,论据一是“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二是“外忧”不过边事,惟奸邪无状。整份材料的中心思想就是加强中央集权,“强干弱枝”,“重内轻外”。在对材料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再运用基本史实解答问题,最后通过内在本质特征的把握,使认识得到升华。
宋太祖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结合唐中期以来的史实,分析宋太祖产生这种忧患意识的社会原因,并说明他是如何消除内患-历史
时间:2020-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