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的苏州A.饥民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地方官员与商人相勾结欺压百姓D.大量使用机器使工人失业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由1601 年可知发生在明朝后期,由“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可知这些人是无产者,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进而得知当时出现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 “机房”“罢工”反映了劳资纠纷和斗争,这都反映了明朝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故而选择B项。材料中并“没有流离失所、动荡不安”的表述,故排除A项。也没有“官商勾结”的陈述,因此排除C项。中国使用机器是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也与材料所给时间不符,所以D项也不正确。
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苏州)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高一历史
时间:2020-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