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365答案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生活常识 学习资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3-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系列报告之一》)(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2分)分析-高三历史

时间:2020-04-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系列报告之一》)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2分)分析说明图中A到B、C到D期间发展状况出现的主要政策性因素。(8分)
材料二建国初期,我国城镇化水平很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6%。由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制度的藩篱,城乡之间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工农业产品不能平等交易,城乡之间处于严格的分割状态。随着国家对工业投入的增加,城镇人口比重缓慢上升,1978年达到17.9%。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使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时期,2008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45.7%。
到2011年末,我国大陆城镇人口6907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注:该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公告)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摘编自《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系列报告之一》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城镇化的特点。(6分)
材料三“民工”:一个过渡性边缘群体(图)

(3)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民从乡村走向城市,从农业流向二、三产业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请结合材料二,为缓解图中“民工”困境建言献策。(4分)
答案:
(1)态势:曲折发展,1978年后相对稳定。(2分)
A到B因素:错误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4分,只答政策,给2分。)
C到D因素: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经济得到较快较稳定发展;②对内改革,农村和城市先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主动对外开放,吸收外资、技术,融入世界。(4分,两点即可,只答政策,给2分。)
(2)特点:①起点低,基础弱;②发展速度由慢到快;③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大;④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或城乡统筹发展)。(6分,三点即可)
(3)①进一步深化户籍、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减少他们融入城市的制度性障碍;②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分,两点即可)
试题分析:(1)总的来看,建国后经济发展呈现出曲折的发展的态势,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相对平稳。A到B之间经济发展波动大,下滑明显,是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造成的;C到D经济发展相对平稳,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决策促成的。(2)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化起步比较低,但是发展速度在改革开放后得到迅速的发展,国家政策的调整也是促成城市化的重要原因。(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程度和速度成正比,新中国成立后,即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但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和左倾错误的干扰,城市化进程也比较缓慢;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得到飞速的发展,城市化也得到很大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城市群;进入新世纪,做出了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化战略。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6-2020 www.365da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365答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