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365答案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科知识 > 高中历史

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14分)材料一(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攫钮(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14分)
材料一 (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攫钮(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
——[汉] 贾谊《治安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4分)
材料二 秦固天下之强国,而孝公亦有志之君也,修其政刑十年,不为声色畋游之所败,虽微商鞅,有不富强乎?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务本力穑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而秦之所以见疾于民,如豺虎毒药,一夫作难而子孙无遗种,则鞅实使之。
——苏轼《东坡志林·论商鞅》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轼批驳商鞅的理由。(4分)
材料三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
——《战国策·秦策》
(3)根据材料三,归纳商鞅变法的内容与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改革变法。(2分)
答案:

(1)影响:人伦失常,亲情失和;贪财求利,自私自利(4分)。
(2)秦国富强是因为秦孝公励精图治,而非商鞅变法之功。(2分)商鞅变法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严刑峻法激化矛盾。(2分)
(3)统一度量衡;废井田,确立土地私用;奖励耕织;奖励军功(3分)。秦实现了富国强兵。(1分)
(4)(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影响。回答时要结合材料“(商鞅法令)行之二岁,秦俗日败。……借父攫钮(指农具),虑有德色(指脸上显出给父亲恩德的表情);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指恶语相加)。……其慈子耆利(指爱自己的孩子、贪求财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及所学归纳总结。
(2)本题主要考查对商鞅变法的评价。评价一场变法不能以变法的成败、变法者的个性及个人命运为标准,而要从生产力的角度、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回答。对于本题要结合材料“秦固天下之强国,而孝公亦有志之君也,修其政刑十年,不为声色畋游之所败,虽微商鞅,有不富强乎?秦之所以富强者,孝公务本力穑之效,非鞅流血刻骨之功也。而秦之所以见疾于民,如豺虎毒药,一夫作难而子孙无遗种,则鞅实使之。”回答,但同时应注意评论者的立场,实际上不应受其影响。
(3)本题主要考察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影响,属于基础性题目。回答时一方面要结合材料,另一方面要联系所学,材料中没有的就不应答出。从材料“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可知其内容主要有“统一度量衡;废井田;奖励耕战”。材料“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立威诸侯”则体现了其影响:兵强国富‘称雄诸侯。
(4)本题属于开放性的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分析评价历史上变法改革的能力与方法。评价一场变法不能以变法的成败、变法者的个性及个人命运为标准,而要从生产力的角度、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回答。同时还应注意不要掺加个人恩怨与主观意识在里面,力求做到客观公正。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