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以素养立意,坚持基础性、公平性、科学性、导向性、适切性的命题原则,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既注重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突出学科思维、创新意识和学习潜能的考查。试题形式灵活多样,提高了探究性、综合性试题的比例,对推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具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一、深化基础性,引导教学提质增效
试题加大了对“四基”的考查力度,命制的全部试题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影子”,其中12道试题是由教材例题、习题改编而成,其余12道试题则是基于教材习题创编而来。几道压轴大题的起点问题,也源于教材,然后对问题进行拓展,重点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和思维品质。
二.让思维活起来,体现学科观念
在图形的运动、变化过程中,考查学生把握数学本质、灵活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4道试题是通过“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静态的几何图形”的方式创编的。让图形动起来,让问题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生长起来。关注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水平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如第24题是对教材上一类问题的拓展研究。第一问是教材上的简单习题,第二问从静态点到动态点,沿着点的位置不断变化这条线索,建立动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渗透函数的思想。第三问运用转化思想实现问题解决。在变化过程中,考查三角形全等和三角形相似等方法的迁移运用,体现了问题前后逻辑和方法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引导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何由以知其所以然”。
三、展现过程,评价思维进阶
通过展现研究数学问题的一般过程,考查学生的学习潜能。很多学生不关注数学习题之间的联系,更不善于对数学习题进行拓展探究,因而,浪费了很多数学学习资源。试题中,有5道试题体现了“特殊——一般”的研究数学问题的过程,如特例证明之后,对一般规律的概括猜想,对教材上一类数学题的拓展研究等,考查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数学关键能力。
四、注重问题设计,引领减少“机械刷题”
源于教材习题又高于教材习题的问题设计,既确保试题的公平性,又强化了教材中的通性通法的重要性,更有利于引导教师重视对教材资源的合理利用,改变过于依赖课外教辅资料的倾向,有利于纠正题海战术。
试题设置了7道开放题、10道情境试题。有数学情境、生活情境、科学情境、文化情境,没有死记硬背的试题。增加了跨学科试题、综合实践活动类问题、操作类试题的数量。例如第5题数学与物理学科融合,学生须动手操作完成;第16题利用三阶幻方传统文化背景设计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用数学的语言表达,考查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