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通过魏、蜀、吴三国的故事,揭示了“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发展规律。自始至终贯穿着“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体现了人民群众拥护明君、向往和平和憎恶暴君、反对动乱的愿望。
《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主要内容
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
大敌当前,周瑜病倒,急煞众人。鲁肃往见孔明,孔明笑曰,都督之病,某或可医,肃急引见周郎。时周郎以被蒙头,饮食难进。二人见面,戏说挑逗之间,诸葛一语道破,周郎欠东风之心病。周郎终耐不住,求要良方。诸葛曰,某可呼风唤雨。周郎闻说一跃而起,病痛尽除。话说周郎之谋,火攻需借风力,怎能不知。连曹操都想到,隆冬北风,东吴若引火,必致烧身,故不做防备。此处为凸显诸葛神机,强行安排登坛祭风,若非如此,诸葛只能打瓶酱油回家了。纵观赤壁之战,诸葛仅此一为。
诸葛斋戒沐浴,登坛唤风。至东风至,周郎惊愕,为除后患,令二将提刀奔孔明,见面立斩。不料孔明早已登州飞去,更有赵云接应,二将追之不及,回报周瑜,瑜扼腕叹息。孔明功成身退,还算及时,此人不争名利的境界,更高一筹。另一方面,周瑜安排人马出阵埋伏,火起为号,一路摧杀敌营,一路阻截援兵。
军师回夏口,玄德大喜。未及安歇,诸葛即派三道伏兵,阻截曹操。其中最后亦最关键-华容道,由关公负责。刘备出曰,吾弟至义,必释曹操。诸葛叹曰,吾夜观星象,曹操命不该绝,昔日曹与关公有恩,正可以此回报。
一切按部就班,黄盖诈降,引火船飞奔曹营。及至操觉察,为时已晚。火借风势,迅速蔓延,隔岸犹闻噼啪作响,烧的曹军片甲不留,溺亡者无数。
《三国演义》创作背景
元末明初,罗贯中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基础上,吸收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故事,写成《三国演义》。已知最早刊本是嘉靖元年(1522年)刊刻的,称为嘉靖本,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继嘉靖本之后,新刊本大量出现,它们都以嘉靖本为主,只做了些插图、考证、评点和文字的增删、卷数和回目的整理等工作。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作了一些修改,主要是整理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等,内容没有大的改动。
《三国演义》作者介绍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