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朝,《西厢记》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一部剧作,被誉为: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西厢记》自创作七百年来,被全国多个剧种演唱至今,久演不衰。
《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出身官宦名门。他的父亲曾经跟随成吉思汗西征至西域,很受成吉思汗赏识。
王实甫虽然生于官宦之家,可是却没有养成严肃拘谨的性格,反而生性散漫,不受约束,虽然聪明博学,却不好钻研为官治世之术,只爱和朋友赏诗评画,去酒楼茶馆看剧听戏。
王实甫做地方县令时因治理有方升官了,前途大好。在如此顺风顺水的时候,人到中年的他居然辞了官。用他自己的话说:前半辈子算是按照父母的意思过了,现在后半辈子总得按照自己的意思过吧。;
王实甫其实对做官没多大兴趣,他心里一直有个愿望,希望自己不止能看戏听戏,还能写戏。
因此,辞官回到大都后,王实甫就一头扎进关汉卿的玉京书会,出入于歌台舞榭之中,开始了他的戏剧创作生涯。
一开始有不少人都对王实甫表示怀疑,以为他就是个不务正业、贪酒好色的人,不过是来酒楼里寻欢作乐的。可是时间一长,杂剧作家们发现他每次聚会的时候都很热心,专注研究最新的剧作内容,还向歌女认真请教音律,便慢慢接受了他。
王实甫每天都往酒楼剧院里跑,在贵族圈里便有了不好的名声。大家都认为那种地方只是消遣娱乐之地,偶尔去去也就算了,但整天去那结交低贱之人,便降低了自己的身份。
王实甫自己满不在乎,可是他那做官的儿子就有点难堪了。
有一天早上,儿子一大早起来发现父亲又要往外跑,于是黑着脸闷声说:父亲能不能不要再去那种地方?既然辞官在家就安心养老好了。;
王实甫一听就不乐意了:做儿子的还要管老子?;
没等儿子说话,王实甫眼珠子一转,装作无奈的样子说:行啊,你想我不出去,那你就在家里给我搭个戏台子,我让人来家里演。;
儿子顿时无语:把人弄家里来岂不是更招人话柄?于是再也不敢提这事,无可奈何地接受了父亲痴迷戏曲的事实。
从此以后,王实甫更是肆无忌惮地出入元大都西四砖塔胡同。这一带有酒楼妓院数十处,是元杂剧演出的主要场所,也是三教九流聚集的地方。王实甫和关汉卿等杂剧作家整日流连于此,不仅能交流探讨杂剧创作,还能体味底层人民的生活,继而在作品中更深入地反映他们的愿望。王实甫一生共创作了十四部杂剧,《西厢记》是他的代表作。
王实甫以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为基础,在一些关键的地方做了修改,从而弥补了原作的缺陷。剧中围绕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展开叙述:官家小姐崔莺莺与穷书生张生邂逅于普救寺而彼此爱慕,却遭到崔家老夫人的反对;而后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张生在老夫人许婚的条件下飞书解围,老夫人事后却反悔。
此后忍受着爱情折磨的崔、张二人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私订终身。老夫人得知后发威大怒,正要棒打鸳鸯之时,红娘据理力争并抓住老夫人的弱点加以要挟,使得她不得不认可既成事实。老夫人又提出相府不招白衣女婿;的附加条件来迫使张生赴考,造成有情人的伤感别离。最终张生考得状元归来,有情人终成眷属。
此剧在正式排演的时候盛况空前,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头百姓,无论是深居内院的夫人小姐还是寻常巷陌的小儿女,他们只要听了其中一二,便会生出对爱情的向往和感伤。
《西厢记》表达出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思想,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在以后的很多年里,它都是封建家庭里渴望自由爱情的青年男女偷偷珍藏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