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将尉迟敬德,官封鄂国公,是凌烟阁画像的二十四个开国功臣之一,他还与秦琼被民间尊为门神,可谓声威赫赫。有谁想到,他曾受过猜疑,差点被杀呢。
尉迟敬德,名恭,打铁出身,武艺高强,曾在隋朝从军,追捕盗匪表现十分勇敢。
刘武周造反称帝后,任用尉迟敬德为偏将,与宋金刚南侵攻打唐军,打败永安王李孝基后,同秦王李世民在柏壁(今山西新绛西南)决战落败。宋金刚逃到突厥。尉迟敬德和另一将领寻相,集合剩余的队伍据守介休,后来接受唐军的招降。李世民设宴欢迎尉迟敬德,任命他为右一府统军。
不久,寻相叛变,众将怀疑尉迟敬德也会叛变,就把他囚禁起来,建议秦王李世民杀了他,他们说:尉迟敬德剽悍骁勇,一定心怀怨恨,留下恐怕是祸患。;
秦王说:不可。若尉迟敬德要反叛,早就同寻相一起反了。;秦王放了尉迟敬德,请他进自己的卧室,对他说:大丈夫凭义气相交,我不会听信谗言害了忠良。;又让部下端出一盘金银,说,你要是真想离开,这些就作为盘缠吧。;
一席话说得尉迟敬德热泪盈眶。他认定秦王李世民是可以信托的明主,于是,死心塌地跟着李世民征战天下,立下无数战功,还几次在急难中救过李世民。
一次,尉迟敬德陪李世民出去打猎,不料,王世充率领几万兵马攻来。猛将单雄信一马当先,直冲李世民而来。尉迟敬德眼疾手快,催马大喝一声,横闯过来,猛地一槊将单雄信刺落马下。尉迟敬德掩护李世民撤到安全地带,又率领骑兵折回,大败王世充。
太子李建成送来一车金器,想收买尉迟敬德。尉迟敬德严词拒绝说:秦王对我有再生之恩,我发誓用生命来报答,绝不背叛他。;
看见拉拢不成,李元吉要派人刺杀尉迟敬德。尉迟敬德打开家门,躺在床上,刺客竟然不敢进屋。
于是,李建成、李元吉在高祖面前诽谤尉迟敬德,高祖大怒,下令要杀了尉迟敬德。李世民向高祖据理力争,尉迟敬德才逃过一劫。
贞观元年,突厥入侵,尉迟敬德被任命为泾州道行军总管率兵进击。突厥兵马到了泾阳。尉迟敬德轻骑前往挑战,击杀对方的名将,突厥很快败退了。
尉迟敬德与李世民君臣相交,肝胆相照,一个忠诚勇猛,一个知人善任,可谓如鱼得水,相得益彰。
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一天,唐太宗津津有味地品尝一个味道鲜美的瓜,吃到一半,突然停下来不吃了,眼泪止不住流下来。原来,他想起了死去的杜如晦,感到十分悲伤,就将留下的一半瓜,派使者送去杜如晦灵前祭奠。第二年,在杜如晦的忌日,唐太宗再派宫廷女官,去慰问杜如晦的妻子儿女。杜如晦去世后,恩宠待遇不减,封国府中的官佐都不罢免,这是从未有过的。
唐太宗一直将杜如晦和房玄龄当作自己的左臂右膀,失去了杜如晦就像失掉了一条臂膀,他怎么能不伤痛呢?
杜如晦剖断如流,是个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智囊人物。唐太宗却曾经差一点与之失之交臂。
杜如晦年少时很聪明,领悟知识很快,喜欢谈论文化历史,是个典型的彬彬有礼的书生。隋朝吏部侍郎高孝基器重他,曾对他说:你有应变之才,可以成为国家栋梁。;于是,任命杜如晦为滏阳县尉。后来,杜如晦看出隋朝腐朽没前途,自动弃官回家了。
李世民平定京城后,杜如晦被任命为秦王府的兵曹参军,不久升迁陕州总管府长史。当时秦王府中许多英才,都被调到外地任职,李世民担心势力被削弱。房玄龄说:府中僚属被调离的虽然多,但不值得可惜。杜如晦见识过人,是能辅佐您成大事的奇才。如果秦王只想守住封地做一名藩王,他就没有什么用处;要是想谋取天下,非要这个人不可。;李世民大吃一惊,说:幸亏你及时提醒我。你如果不说,我就会失去这个人了!;李世民立刻上奏,留下杜如晦为府僚。
此后,杜如晦跟随李世民征讨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他在虎帐中出谋划策。许多军机国事,战事形态,杜如晦都分析得很透彻,加之决策迅速、顺畅,深为同辈佩服。
在李世民设立的文学馆里,杜如晦是十八学士之首。太子李建成与李世民争夺皇位,千方百计削弱秦王府的势力。他最忌怕秦王府中的杜如晦和房玄龄,于是在唐高祖面前极力诋毁两人,将两人逐出了秦王府。但是,杜如晦和房玄龄还是暗中潜回秦王府,帮助李世民策划玄武门之变,立下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