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365答案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生活常识 学习资料

谁引发了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谁引发的安史之乱是谁平定的

时间:2022-10-14

安史之乱到底是谁引发的,最后又是由谁平定的?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也促使唐代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由于发起反唐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因此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安史之乱是中华文明前所未有的一次巨大浩劫,这场历时八年,席卷半壁江山的战火不仅成为唐朝的转折点,更是整个中华文明由开放转向保守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是谁引发的?

唐代社会由治转乱开始衰弱的明显标志,无疑是安史之乱。那么“安史之乱”究竟是谁引发的呢?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人君德消。开元二十四年冬,唐玄宗自东都回到西京,从此“不复东幸”。李林甫曾说“知上厌巡幸”。玄宗自此便开始“怠于政事”,这位刚刚经过数年“家事”烦恼的天子,这时已寻得精神上的寄托,终日沉溺在新的欢乐之中,整日与太真“娘子”如胶似漆,根本不会有太多的心思放在勤政上!荒怠政事、思慕长生,随之而来的绝不会是厉行节俭,只能是崇尚奢靡,也就是所谓的“心荡而益奢”。

第二,宰相误国。自开元末年开始,玄宗“渐肆奢欲,怠于政事”,这就给宰相专权造成了可乘之机。先是李林甫“在相位十九年,养成天下之乱”,后是杨国忠钩心斗角,取而代之,以聚敛而“终成其乱”。

杨国忠“终成其乱”一方面是其穷凶极奢,聚敛钱财;另一方面是千方百计欲“以激怒(安)禄山,幸其动摇,内以取信于上”。天宝年间,安禄山恩宠日渐加深,又握有兵权,“(杨)国忠知其跋扈,终不出其下,将图之,屡于上前言其悖逆之状,上不之信”。杨国忠还指使门客前去刺探安禄山“阴事”或“围捕其宅”,或将其安插在京官中的耳目贬官,使得“禄山惶惧,遂举兵以诛国忠为名”。

第三,天下势偏。开元中期以来,良将精兵都戍守北方,使天下之势偏重。而且,节度使权重。每一节度使领若干州,是这个地区最高军事长官,功名卓著者往往可以入朝为相,所以节度使地位颇重。

时至开元中后期,“天子有吞四夷之志,为边将者十余年不易,始久任矣;皇子则庆、忠诸王,宰相则萧嵩、牛仙客,始遥领矣;盖嘉运、王忠嗣专制数道,始兼统矣”。

后来,安禄山得到宠信,势力膨胀,兼统三镇,封东平郡王。最终,杨国忠多次激怒安禄山,“欲其速反以取信于上”;安禄山则“决意遽反”,以“将兵入朝讨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终于酿成大乱。

安史之乱是谁平定的?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叛军内讧,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内部离心,屡为唐军所败。宝应元年(762年)十月,唐代宗继位,启用唐将仆固怀恩为朔方节度使、河北副元帅,统兵进军洛阳。

唐军从正面,唐军骑兵与回纥军从侧面,一起攻击数万叛军。叛军战败。史朝义派10万精兵来增援,列阵于昭觉寺,唐军攻击叛军,杀伤了很多叛军,但是叛军军阵却不动。唐朝镇西节度使马璘奋击,突入叛军万众中,叛军抵挡不住,唐军乘势杀入,叛军大败,转战于石榴园、老君庙,唐军再次击败叛军,斩首六万级,捕虏二万人。史朝义率轻骑数百向东逃走。唐军攻占洛阳城。仆固怀恩率朔方军追击史朝义,连连取得大胜。

宝应二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献莫州投降,送史朝义母亲及妻子于唐军。史朝义率五千骑逃往范阳,史朝义部下李怀仙献范阳投降。史朝义无路可走,于林中自缢死,其余部分叛将投降,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唐廷任命降臣田承嗣为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节度使,李怀仙为卢龙(今河北北部)节度使,李宝臣为成德(今河北中部)节度使,薛嵩为相卫节度使,此后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局面。

Copyright © 2016-2020 www.365da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365答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