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元年(227)春,诸葛亮决定利用曹丕死,明帝刚继位 的时机出兵北伐。临行前,他给刘禅上了一个《出师表》,表明 了统一中原的壮志。
然后领兵进驻汉中(今陕西南郑),伺机进攻。 明帝得知诸葛亮已到汉中后!打算先发制人大举攻蜀,于是便询问散骑常侍孙资该采取什么对策,孙资说:讨伐诸葛亮,不但道路险阻,而且我们阻遏东吴的精锐部队十五、六万人,必须征调参战;除此之外,恐怕还要征集更多的兵力。于是,天下将一片混乱,费用也相对增加,陛下必须深思熟虑。不如只用现 在的部队,命令各将分别把守险要,就足以使强敌恐惧,使疆场 平安。只要几年时间,我们便会日渐强盛,东吴、蜀汉,自己就会疲惫衰落。;明帝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停止行动,只是采取防御的战略。
这时,投降曹魏的蜀将孟达,与诸葛亮取得联系,准备起兵叛变,明帝封司马懿为平西都督,令他起用南阳各路军马前往平叛。司马懿接到诏书后,立即出发,在上庸(今湖北竹山西南)杀死孟达。
太和二年(228)春,诸葛亮领兵北上,定下了先取陇右,再取关中的战略。曹魏守将夏侯楙前往关中迎敌,由于他性急悭吝,又无作战经验,结果蜀军所到之处,势如破竹,位于陇右的天水(今甘肃甘谷)、南安(今甘肃陇西)、安定(今甘肃镇原)三郡很快被蜀军占领。关中震动。明帝召见文武大臣,商量计策, 然后命右将军张郃率领五万人与大将军曹真一起阻击蜀国。自己则御驾亲征,前往长安,鼓舞士气。
右将军张郃率军抵达街亭(今甘肃秦安东北),与蜀军前锋马谡相遇。张郃切断蜀军水援,然后督军大举进攻,蜀军大败,马谡逃走,街亭失守。街亭之败,使诸葛亮失掉了进攻的据点和有利形势,只好引兵退回汉中。四月八日,明帝由长安返回首都洛阳。
接着,诸葛亮又发动了两次北伐,都没有大的进展。太和五年(231)春,诸葛亮进行第四次北伐。这时,曹真已死。明帝 派用兵如神的司马懿领兵同诸葛亮对抗。司马懿采取凭险坚守,拒不出战的办法,拖住蜀军,直到诸葛亮病死五丈原,蜀军撤走,蜀、魏之间的战争才告结束。因司马懿阻击蜀军有功。青龙三年 (235),被提升为太尉,从此掌握了曹魏的军事大权。
与诸葛亮的北伐相呼应,东吴也几次派兵进攻曹魏的南部地区。明帝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黄初七年(226)八月,孙权听到曹丕死亡的消息后,御驾亲征,进攻曹魏的江夏郡(今湖北安陆北),魏将文聘据城坚守。 消息传到洛阳后,曹魏政府的一些官员要求出兵援救,明帝却说:孙权的优势是在水上作战,而今竟离开水面,对陆地上的城垣进攻,只不过指望守城将士没有防备。现在,文聘据城坚守,说明孙权的突击没有成功。所以孙权必定不会久留。;几天后果 然传来孙权撤退的消息,文武百官听后,对新皇帝的判断力极为佩服。
司马懿到了辽东后,避开公孙渊的阻击,直奔他的老巢襄平,包围襄平城。这时适逢连日大雨,平地水深三尺,魏军非常恐慌。消息传到朝廷后,一些官员要求召司马懿回师,明帝说: 司马懿遇到困难,自然会想法克服,捉拿公孙渊指日可待,你们何必担扰昵?;不久,雨停水退,魏军把襄平城团团包围起来,日夜攻打,最后杀死公孙渊,占据襄平城。辽东一带的局势重新稳定下来。
上一节:因仁而立编订新律的甄宓之子
下一节:大兴土木与临终托孤司马懿
返回首页>>>魏明帝曹叡:选用忠良明察断狱的一时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