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雨山戴帽下一句是什么篇1
该句的下一句是“无雨山没腰”。
该句是一句民音谚语,且被记录在小学语文一年下册中,全句是“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有雨山戴帽,无雨半山腰。”意思是:“早霞不出门”:早晨看到有早霞的话说明今天会下雨;“晚霞行千里”:晚上天边有晚霞的话,明天会是一个大晴天;“有雨山戴帽,无雨半山腰”:当天有雨时,云彩会浮在上的顶部,就像大山带着一顶帽子一样;而无雨天气时,云彩会浮在大山的山腰处。
扩展资料:霞是由于日出和日落前后,阳光通过厚厚的大气层,被大量的空气分子散射的结果。在日出和日落前后的天边,有时会出现五彩缤纷的霞。
日出前后在东方天空看到的霞称早霞,日落前后的霞称晚霞。当空中的尘埃、水汽等杂质愈多时,其色彩愈显著。
如果有云层,云块也会染上橙红艳丽的颜色。日出前后出现鲜红的朝霞,说明大气中的水汽已经很多,而且云层已经从西方开始侵入本地区,预示天气将要转雨的征兆。
出现大红色金黄色的晚霞,表示在我们西边的上游地区天气已经转晴或云层已经裂开,阳光才能透过来造成晚霞,预示笼罩在本地上空的雨云即将东移,天气就要转晴啦,是不是为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震惊到了呢。有雨山戴帽,无雨半山腰说的也是云,下雨时积雨云层上升到较高的位置,把山的“头”给遮住了。
没雨半山腰,指的是没有下雨的时候,积雨云层相对山而言较低,把山的“腰”给遮住了。
有雨山戴帽,无雨半山腰篇2
这其实是谚语,全句应该是: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有雨山戴帽,无雨半山腰。
这是一条气象谚语,是说云在山头上,盖住了山顶,像戴了一顶帽子一样,就要下雨;云在山的中间,看不见了山腰,就是晴天。指山与云的位置关系。要下雨了,山顶有云,如“戴帽”;当云横山腰的时候,就不会下雨。
相关农谚:
1、东风急,备斗笠。
2、风静闷热,雷雨强烈。
3、急雨易晴,慢雨不开。
4、雨前有风雨不久,雨后无风雨不停。
5、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扩展资料:
一、农谚简介:
农谚流传相当久远,不少古书上已有记载。农谚讲的是农业生产。广义的农业生产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农之中还包括农作物、果蔬、蚕桑等,这些内容在农谚中都有。
再说,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壤、肥料、水分、温度以至于季节、气象、气候条件,这些方面在农谚中占有大量内容。农业生产又是由人在进行的,因此农谚中还有很多内容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经营管理的经验等。
二、农谚的理解:
1、注意天文、气象、历法、节气方面的常识在农谚内容分类一节中已经指出,农谚中三分之二是属于气象、时令的东西。
因此,要正确理解农谚,必须具备这方面的一些知识,包括常见的星宿,计算年月日时辰的天干地支以及“九九”、“三伏”、春社、秋社之类。
这些东西与我们现在的日常生活关系愈来愈疏远了,如果不具备这些常识,遇到这一类农谚就不容易理解。例如“参不落,只管种”,参是古代二十八宿中西方七宿之一,这是以参星不落为标准,来定小麦播种期的农谚。
“箕与风,毕与雨”,“月丽于箕,风扬沙”等,箕和毕也都是星座的名称。“分了社,满天熟,社了分,没得啃”,这是指春社和春分之前或在春分之后与粮食丰歉的关系的,“分后社,晚稻无上下。
社后分,晚稻大株根”,这里的社是指秋社,分指秋分,这种说法本身是无稽的,可是不了解分与社的所指,就无从取舍抉择。这类农谚还是不少的。
2、是要注意注意农谚的省略手法农谚由于口语的限制,常常需要简略,而且所略的往往是最重要的主词。
这在特定地区特定条件下是不成问题的,可是对于收集、整理、注释者来说,数量一多,常常闹不清楚,或者张冠李戴,这就要我们要有较广泛的生物学的、农业的知识。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农谚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的诗句意思什么篇3
云下山,地不干。
云绞云,雨淋淋。
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云自东北起,必有风和雨。
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云向东,有雨变成风,云向南,水涟涟,云向西,下地披衣。
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
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这个是气象谚语。阴雨快来的时候,云层低低的压住山头形成[山戴帽]。如果山戴帽后云层不再下降,则有可能不会下雨,当阴雨过后云层逐渐抬高形成离开山顶之势,就是所谓[帽抬高],它不预示阴雨来临,反而预兆天气转好。[云拦腰]是由于低云在半山腰,也可能是雾,所以云拦腰一般是好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