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班级日记的要求轮流写的那种篇1
一民主管理班级一个团体不论大小,如果搞独裁、一言堂,那就愚昧落后,肯定搞不好。
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就应该最大限度地发扬民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怎样实行民主管理呢?(一)班主任应该有一颗公仆之心实行民主管理,班主任首先应摆正自己的位置、心态,如果班主任总是高踞于学生之上,指挥学生,命令学生,动辄呵斥学生,那就没有民主。
我认为:班主任不是保姆,不是警察,也不是监工,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就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的。所以我认为班主任是园丁,是船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更是学生的公仆。
班主任的一切工作都是为学生服务,基于此,班主任应该俯下身子甘当“牛马”为学生服务。(二)建立融洽、信任、互助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我利用各种机会,努力与学生建立一种融洽、信任、互助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学习、生活就觉得轻松愉快,班主任工作起来也感到不紧张、不吃力;师生互信,便少了猜疑、对立,少了敌对情绪,班级工作也就得心应手;师生互助,班集体就有了无穷的力量克服前进中的阻力。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发火、打骂学生只能说明班主任无能。
在建立这种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我体会比较深的一点是:对待学生要少批评多鼓励,少喝斥多赞扬,更不能打骂体罚学生。试想:一个动辄就批评、讽刺、挖苦、打骂体罚学生的班主任怎能与学生产生感情共鸣?怎能建立融洽、信任、互助的师生关系?(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主人作用班级民主管理,班主任应该把每一个同学看成是班主任的助手,使每个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班级的代表,是班级的主人翁,人人都是班级的主人.班级的凝聚力增强了,班级的管理工作就好干.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主人翁作用发挥的越充分,对班集体就越热爱越关心.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主人翁作用呢?我的做法是:班级的人,人人有事干,班级的事,事事有人干,每个人都有各自任务。
例如:有专门负责修桌椅的;有专门修电器的;有有专门负责浇花的…在日常班级管理活动中,力求使每个学生对班级的各项制度、规定、活动都有表决权、建议权和批评权。例如:学生平常身上都有零花钱,用来买好吃的、好玩的,既养成了坏习惯,又浪费了父母的血汗钱。
针对这种情况,班上凌萍同学主动向我提出:在班内建立一个小“银行”,日常的零花钱都存在小"银行"里,用时再取.又如,为了扩大阅读量,开阔视野,班长李慧敏同学提议,班内每个同学至少贡献一本课外书,在班内建立一个小小图书角,然后经同学推荐,由比较负责的杨雪同学担任图书管理员.以上两件事情,在建立之初,学生只是征求了我的意见,其他都是由学生完成的,这样班主任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去研究教育教学、班级管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班级日志怎么写篇2
什么是班级日志?
班级日志是记录班级基本情况的,包括记录日期,记录人,记录的内容主要包括班级里的出勤情况,上课情况,卫生情况,纪律情况等,有时候如果有什么意外情况发生更需要详细记录。
书写方法:
1、记录时间和记录人
班级日志是要求每天都要记录,每周末交到政教处存档。所以记录之前要详细填写记录时间,如xxxx年xx月xx日,星期x,也可以包括天气情况,记录人应该是当天的值日班长。因为班级日志需要每天记录,如果都是一个人在做的话,工作量比较大,所以可以选值日班长轮流记录。
2、出勤情况
是否有人请假,请假人和请假事由都要记录清楚,以利于日后查询,这样如果有空堂的学生,老师一看便知道,不用反复询问,节约了时间,也避免了学生无故旷课。
3、上课情况
主要记录每节课的科目,任课教师,课堂效果,课堂纪律等,这项也可以由每堂课的任课教师填写,希望任课教师能够如实认真填写,为了便于学期末对班级进行量化。
4、卫生情况
卫生情况要记录值日小组组长和成员,还要记录教室和卫生区的卫生状况,小组成员是否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任务?有没有卫生死角,有没有人偷懒没有打扫卫生等情况。
5、纪律情况
记录主要记录是否有学生违反学校和课堂纪律,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是否认真听课,是否因为违规而扣班级量化分等,在就餐和就寝时是否按时,遵守纪律等情况。
五年级下册轮流日记怎么写篇3
“日记,日记,天天要记”,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布置学生天天写日记,有啥写啥,每天虽然要花很多时间来批改学生的日记,但是为了帮助孩子们爱上写作,我乐此不疲。
可是这样却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反而让学生产生了厌烦情绪,有很多同学把它当作一种负担,草草了事,完成任务、记流水帐的大有人在。付出了心血却没有回报,怎不令人苦恼?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一篇名为《“循环日记”的五个益处》的文章,文章介绍了写“循环日记”的五个益处;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提高写作有困难的同学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表达和认识能力;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写日记的习惯„„这不正是我所期盼的效果吗?有这么好的经验为什么不学习呢?第二天,我也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五个同学,每组发一个日记本,让学生写起了“轮流日记”(我换了一个名字,意思差不多)。
在记“轮流日记”的两年里,一种日记文化已在我班悄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