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大西北的广袤大地里,有这样一处沙漠,让全世界的人都为之着迷。在这个沙漠中,能看到沙山与湖泊相伴为邻的奇观,星罗棋布的大小湖泊竟然多达144个。湖畔芦苇丛生,水鸟嬉戏,鱼翔浅底,享有“漠北江南”之美誉。这个沙漠还因德国探险家鲍曼的一本书而轰动了整个欧洲。高耸入云的沙山,神秘莫测的鸣沙,静谧的湖泊、湿地,想想就无限神往!这就是中国最美的沙漠-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和阿拉善右旗境内,是阿拉善沙漠的主体,为我国第三大沙漠,也是世界惟一高大沙山群分布密集的沙漠,总面积4.7万平方公里,平均每10平方公里不到1人,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其西北部还有1万多平方公里的沙漠至今没有人类的足迹。
沙漠中部是高度约为200-300米的复合型沙山,形态复杂,高大密集,其间巴彦淖尔、吉诃德沙山高度达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沙丘。
宝日陶勒盖的鸣沙山,高达200多米,峰峦陡峭,沙脊如刃,高低错落,沙子下滑的轰鸣声响彻数公里,有“世界鸣沙王国”之美称。必鲁图是一座四望皆风景的沙峰,是巴丹吉林沙漠最高处。看上去不高,海拔1617米,相对高度530米,超过撒哈拉沙漠非洲最高沙山的430米,被称为沙漠中的珠峰。
巴丹吉林沙漠内有着许多的湖泊(海子)。据统计,在沙漠之中、沙丘之间,分布有面积在1.5平方公里以下的沙漠湖泊144个,多以咸水湖为主,这些湖泊最深的可达水深6米以上。一簇簇翠绿金黄的芦苇丛在湖面随风荡漾,湖水清冽碧蓝,鱼儿游得正欢,湖两岸那金黄色泽的沙丘,一直延伸到地平线,一言不合就从婉约走向了雄浑。湖泊与大漠相毗邻,形成“冰火两重天”的奇观。
此外,在沙漠中还有多处泉水涌出,水质清澈,甘甜可口,可供人蓄饮用。更神奇的是,沙漠里的湖泊,严冬也不结冰。
庙海子是众多海子中最为神奇的一个。湖水含盐量高,但却不曾枯竭,也不曾被风沙掩埋。湖中有淡水泉眼,还有一眼听经泉-每当寺庙颂经,泉水就会汩汩流出,颂经声一停,泉水也戛然而止。
海子边有座藏传佛教寺庙,建于1755年。这座白墙金顶汉藏混合的建筑背靠沙山,面朝湖水,庄严肃穆,幽静典雅,被称为“沙漠故宫”,是巴丹吉林沙漠的地标。寺外还有一座白塔,在黄沙蓝水间显得格外抢眼。传说寺庙是汇集了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采用了雅布赖山和天山的石头做基石和栋梁而建成,是沙漠中唯一从始建保存至今的寺庙。
巴丹吉林沙漠也被认为是中国频发的沙尘暴的沙源,在冬、春季大风强劲。所以秋季的巴丹吉林沙漠气候宜人,是一年里最适合旅游观光的季节
每年九月十月,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金塔胡杨林与及额济纳胡杨林色彩绚丽,蓝天、金叶、红柳、碧水,交相辉映,犹如一幅浓重的水彩画。
在巴丹吉林沙漠里还生长着各种植物,这些植物耐着风沙,耐着夜寒,耐着干渴,用它们顽强的生命力给枯燥、凄凉的沙漠带来了一线生机。其中最有名气的就是梭梭,据说成年的梭梭可达5、6米高,地下的根系也会有八九米长。求生的欲望让梭梭把根拼命地往地下生长,以求得一丝生存的空间,令人震撼。巴丹吉林沙漠的沙山数千年屹立不移的秘密在于:表层沙子下20—30厘米处为湿沙层,沙子孔隙里含有大量水分,受下伏深大断裂带地下水上涌、水汽蒸发引起沙丘表面湿度增大、固定性增强,进而形成高大沙山。据最新研究推测,沙漠之下还可能隐藏河网,水源来自500公里外的祁连山,或者是更遥远的青藏高原的冰雪消融渗入地下流入暗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