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字笔画怎么写篇1
这里所说的“毛笔字”,是指按传统法度书写的毛笔字,而不是用毛笔随意写出的字。它是学习书法的第一阶段。怎样写好毛笔字,是一个很复杂、很具体的大问题,不是一篇千字文所能讲透彻的,本文只是概念性地提示一些写好毛笔字的基本要领。
要想写好毛笔字必须掌握好笔法和字法。
首先是执笔。苏东坡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这里介绍一般所用的“五指执笔法”:即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捏住笔杆(适当高度),保证笔杆不脱落;中指在食指下面搭在笔的外侧,既加强食指捏笔的力量,又发挥把笔往里钩的作用;无名指的甲肉之际抵在笔杆内侧,起着把笔往外推的作用;小指附在无名指的指肚下部,辅助无名指把笔往外推。握笔时要如古人所说:“令掌虚如握卵”,这样便于运笔。学书要经常练习握笔、钩回、推出和旋转笔杆(加上腕的作用)练习画直线和弧线。执笔的高低和是否悬腕、悬肘,由所书字的大小来决定,小字低执,枕腕;大字高执,悬腕;再大则需悬肘。
书法是线条造型艺术。所谓笔法主要的就是怎样创造理想线条(点画)的用笔方法。
提按。笔按下去写,笔划就粗,提起来就细。就像人走路的两只脚,一只落下,一只提起,不停地交替一样,笔在写字的过程中也在不停地提按。惟其如此,才能产生出粗细绝不相同的线条来。
每写一个笔画,都有入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入笔有“露锋”法,顺笔而入,使笔画开端呈尖形或方形;有“藏锋法”,逆锋入笔,横画欲右先左,竖画欲下先上,使笔锋藏在笔画中,笔画开端基本呈圆形。行笔要学会“中锋用笔”,使锋尖常在点划中间运行。为使笔画有力度,还要学会涩势用笔,行中留,留中行,避免浮华。收笔有“露锋”(把笔逐渐提出纸面,画呈尖形,如悬针竖、撇、捺、钩),有“藏锋”(将笔尖收回画中,如垂露竖,笔画尾端呈圆形)。
结字又叫结体或间架结构。启功先生曾指出,写毛笔字一要把握间架结构,二要练好笔画特点。间架结构比点画特点重要。间架好的字,笔画特点不突出,也还顺眼;反过来就不行了。因此,认真研究并把握好字的结体规律十分重要。所谓“初学分布,但求平正”。
学写字应先从楷书或隶书入手。掌握各种笔法后再学其它书体就有了基础。临帖是练好字的必需手段。不临帖,全凭自己想法随意写,是上不了路子的。学写毛笔字一定要有恒心与毅力,要持之以恒,戒骄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说:“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按学习规律坚持临池不辍,必然学有所成
毛笔字中各种笔画的运笔图解是什么篇2
本文介绍如何写好毛笔字方面的知识,写毛笔字如何运笔呢?运笔所谓运笔,是指用毛笔写出笔画的过程。
讲运笔,实际上是要考虑毛笔在书写过程中锋毫聚散状态的变化。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一是从垂直方向上,即所谓“提按”;二是从水平方向上,即所谓“使转”;三是要讲书写的速度,即运笔的“节奏”。
①提按学习毛笔书法,应该对提按给予足够的重视。毛笔笔锋柔软而富有弹性因而能够随着提按的变化写出或粗或细的笔道来,这是毛笔区别于硬笔最重要的一个特征。
有的书法爱好者不懂得提按的重要,写毛笔字时把笔压得很死,将笔锋全部铺在纸上,自认为这样写“有力”、“痛快”,结果写出来的笔画粗细一致,缺少变化,如同是放大加粗了的硬笔字。这是学习毛笔书法的大忌,初学者尤其应当注意。
一般说来,毛笔的笔锋从上至下依次可以分成笔根、笔肚、笔尖三个部分。书写过程中,用的较多的部位是笔尖和笔肚,笔根一般不用。
运笔中所讲的“提”,并不是说将笔锋提高纸面,而是指运用笔尖书写的状态;相应地,“按”则是指笔肚着纸的状态。初学时,由于手指、手腕尚不能灵活运用,对笔的性能也还不太熟悉,所以会觉得“按”比“提”要容易一些。
正因为如此,我们主张更要有意识地加强对“提”的训练,也就是多用笔尖去写,“提”得住了,方能“按”得下去。在实际运用中,“提”和“按”总是相互依存、交替使用的。
我们主张多作“提”的练习,但若只会用笔尖,写出来的字笔画未免显得单薄,因此说做到“提”与“按”的灵活转换才算真正懂得了运笔。根据经验,大多数初学者会感到由“提”到“按”比较方便,困难的则是从“按”到“提”的转换,因此这里对这个问题多做一点讲解。
从按到提,在撇、捺、钩等收笔处呈尖状的笔画中经常用到。我们观察这些笔画从粗到细的过渡,看得出总是逐渐进行的,可见笔锋运行当中的由按到提,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提起的速度,应与水平方向上运笔的速度相符。这样写出来的笔画,才显得饱满、厚实。
初学者可能有这样的体会:在写横、竖等提按变化不太明显的笔画时,甚至上还能保持运笔速度的均匀,但在写撇、捺、钩等笔画时,总觉得慢不下来,习惯于一挥而就。这实际上就是由按到提的功夫还不到家,不能够在提的过程中保持毛笔毫锋与纸面的有效摩擦,只好靠速度和惯性使笔锋“甩”出去,这样,会出现许多不必要的飞白和枯笔,笔画太“虚”,俗称“鼠尾”。
因此,提的过程不能图快,应当追求“实”的感觉,对笔锋逐渐提离纸面的过程,做到心中有数。在一个字当中,每个笔画的轻重粗细也是不同的,这更得强调用笔的提按变化。
用笔提按掌握得好,能够使写出来的字看起来有节奏感和“立体感”。这就如同画一幅画,不仅要讲究构图,还要讲究明暗;唱一首歌,不仅要旋律准确,还要有高低起伏。
尤其是在行草书当中,用笔画的粗细变化来加强轻重对比的方式用得更为普遍。例如“诗”字,其小篆写法是笔笔精细均匀,无提按变化。
隶书写法除了“蚕头雁尾”处有提按外,其他笔画也讲究笔道均匀,楷书中起笔、收笔处讲究提按,但从整体来看仍然是笔画粗细基本一致。而写行草书的时候,如果仍然使每个笔画粗细不变,则未免显得单薄,缺乏生气。
通过加重某一个笔面而形成笔画的粗细对比,效果显然会好得多。②转折这里所说的转折,指的是笔锋在水平方向上的运行情况。
具体说来,毛笔的使转不外乎分为直行与转折两种善。横、竖无疑以直行为正,撇、捺有弧度,但书写时锋毫不发生扭绞与换向,故而也属直行的范畴。
横折、竖折、弯钩以及行草书中的笔画连带之处,因笔锋在换向的过程中发生了锋毫的扭绞,所以称之为“转折”。直行的运笔,要求在一段距离中很好地把握笔锋行进的方向,对横、竖来说,首先是以直为主,不能有无谓的转折的弯曲;撇、捺笔画,则是要保持其弧度的流畅与光滑。
至于这些笔画中的粗细起伏变化,则主要是通过笔锋的提按来实现的,与运笔的方向关系不大。比较复杂的是转折。
转折,总而言之,是指笔画的相接和运笔的换向;分开来说,转是圆转,折是方折,二者的笔墨效果不同,在笔法上自然也各有千秋。方折,在楷书中比较多见,要求在两笔相接或换向表现出笔画相接的形状来,但运笔并不停顿。
也就是在笔锋不提离纸面的前提下,要完成转折之后的重新起笔,但又不能露出笔锋痕迹来。圆转,在行草书中甚为多见,楷书中的许多方折之处,到了行草书中都以圆转所代替。
圆转要示光滑、流畅,但又不能没有粗细差别,形同滑环。若没有一定把握提按的功夫,这一点也是不容易做到的。
③节奏书法不同于绘画,可以涂涂改改。写字是一个一次性、不可逆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书写过程中,最起码在书写一个笔画的过程中,不能使笔有所停顿,当然也不允许写完之后再描。
也就是说一个笔画的长短粗细,提按变化,都要在这个不能停顿的书写过程中去完成。就如同拉提琴一样,应当一口气把一个曲子拉完,中间洞庭湖有间歇。
所以对于书法艺术来说,它有着一个和音乐相类似的要求,那就是时间要。
毛笔字的逆锋转笔是咋回事篇3
写毛笔有一个说法叫“逆锋起笔,收笔回锋”,锋是指毛笔的笔尖,前人用一个“永”字作代表,分析出这个字包含了八种基本的笔画,这就是所谓“永字八法”。在以前,对于一个善于书法的人,往往称之为“精研八法”。即便对于今人来说,它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1、点(侧)。点的变化不少,基本写法是:①露锋入纸,顺势落笔;②铺毫,向右下作弧形顿笔;③回锋收笔。要点是:头尖,背圆,腹平。头尖,则锋芒露而精神出;背圆、腹平,则饱满劲健,内含张力。点是一个字的眉目,“一点失所,则如美人之眇一目”。同时,在掌握基本点法的基础上,要善于变通,举一反三,根据不同的场合作不同的点,所谓“万点异类”也。
2、横(勒)。古人称横画为“勒”,是很有道理的。“为画必勒,贵涩而迟”。就是说,写横画时,像勒马缰,不可顺锋滑过,宜涩,宜缓,欲行不行,处处留得住,特别是中间,容易一笔滑过,所以有“不看两头看中间”之说。基本写法:①藏锋起笔;②转锋切下;③铺毫,涩笔右行;④向右上提;⑤转锋下顿;⑥回锋收笔。横画不宜太平,中间略带拱形,精劲内含,充满力感。大家知道,石拱桥是由一块块石头拼接起来的。它之所以能够承受千百吨的压力,奥妙全在拱形上。
横的变化也很多,切忌象美术字一样机械、单调的排列。“凡平画如算子,终篇展玩,不见横画,始是书法。”(陈铎曾)有的人写字,一眼看去,整幅字最“醒目”的就是一根根横画,就是犯了这个毛病。
3、竖(努)。基本写法是:①由下向上逆势起笔(藏锋);②转锋向右下顿;③铺毫,逆锋尽力下行;④顿笔于尽头处;⑤回锋向上收笔。要注意:竖不宜太直,太直反而失势;宜稍稍有弧意,在曲势中求直,有张力,才显得挺拔有劲。另有一种常见的悬针竖,起笔同上,只须逆锋向下时,在大约三分之二处缓缓提笔,收成针尖形。悬针竖应直而饱满,收笔时不可急,宜渐渐提起,写得尖、圆、健。
4、钩(趯)。基本写法是:①行笔至出钩前,先向右下略顿(使右下饱满);②再向左下挫笔;③复往上转笔;④蹲锋蓄势,果断踢出。好比赛跑,须先下蹲蓄势,后猛然跃出,方能成功。因方向不同,还有很多不同形状的钩,如戈钩、心钩、横钩等,大体都可以依此类推。
5、挑(策)。基本写法是:①藏锋起笔;②切向右下;③提笔出挑。如鞭之策马。
6、长撇(掠)。基本写法是:①逆势起笔;②转锋下顿;③辅毫用力撇出,如飞燕之掠檐而下,峻快而有斜出之势。运腕,力量一直要送到笔画尖端,才不致有虚尖、漂浮之病。切不可运指扫出。
7、短撇(啄)。基本写法略同长撇。以逆势起笔切入后,稍一顿挫,即向左下迅速用力撇出。如鸟之啄食,刚而短促,锐而急速。
8、捺(磔)。基本写法:①藏锋(或露锋)起笔;②转锋向右下行笔,渐次铺毫,到极点(最阔处)时,铺足毫;③略顿,再渐渐提笔捺出,力送尽头。捺,贵在有起伏,故又称“波”,有“一波三折”的说法。
毛笔书法运笔的笔法要求篇4
毛笔书法运笔规则:1、运笔,也称用笔,就是笔毫从落纸起书写各种点画起止运行的规律。
前人在长期的书法艺术实践中,对运笔的方法总结出不少的经验,有些已成为行之有效的法则。每写一笔画,都包括起笔、行笔、收笔三步;笔锋都是“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
笔的运行要“收藏笔锋,逆入平出”,“横画竖下,竖画横下”,“有往必收,无垂不缩”,不能呆板地平来直去。当然,各种书体的运笔方法不尽相同,但归根到底都是上述基本法则的发展和变化。
这里介绍几种基本的运笔方法。2、起笔,指笔画的开始。
起笔的方法,有顺锋(出锋),有逆锋(藏锋)。3、行笔,指笔锋在纸上运行,交换起落,不断提按的动作。
4、收笔,指写到一画的末尾如何把笔收束。收笔的方法有出锋(露锋),有回锋(藏锋)。
5、按笔,就是将笔锋按下,使其有力地着纸,可使笔画线条变粗变重。轻按叫“蹲”,重按叫“顿”,顿后转锋叫“挫”。
6、提笔,就是为了使笔画线条变得略细一些或出锋,而将笔稍微提起。笔画的转折处与笔画间的连带处,大都用提笔。
提笔应注意高低轻重适度。提笔与按笔是相对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二者交错进行,就使点画间的起笔、行笔、收笔产生轻重不同的力量,呈现出粗细深浅等丰富多样的变化。
7、顺锋,就是笔锋顺着笔画的方向落笔入纸。8、逆锋,就是落笔或收笔时,采取与笔画进行的方向相逆的笔锋。
又称“倒插法”。9、转锋,指笔锋在转弯处按弧线转过,写出不带棱角的笔画形态,即所谓“转以成圆”。
10、折锋,指笔锋在转弯处稍停,再以折线转过去,写出带棱角的点画,即所谓“折以成方”。又有虚折、实折之分。
向右运行的横画,先向左上方落笔,随即折而下顿,再向右运行,收笔时向右下方稍顿,再折而向左收笔,竖画及斜画均以此类推。这叫虚折,笔行至方角转折处,笔锋不作圆转而取翻垫,这叫实折。
11、回锋,就是笔行尽处,笔锋原处倒回或通过转折后倒回。12、出锋,就是笔行尽处,笔锋高提离纸,锋出笔画之外。
13、藏锋,指落笔、收笔时,将笔锋藏在笔画内,不让锋芒外露,使笔画两端含蓄而有力。起笔藏锋用逆锋,收笔藏锋用回锋。
14、露锋,就是笔锋在点画中显露出来,起笔露锋用顺锋,收笔露锋用出锋。15、侧锋,指笔毫尖端的锋芒不在点画的中央而偏向点画的一侧,所以又叫偏锋。
16、中锋,在行笔中、笔毫铺开以后,笔毫尖端的锋芒在笔画的正中间运行,所以又叫正锋。这是书法中最基本的运笔方法。
17、方笔,指起笔和收笔处呈现出带有方形的棱角。其运笔的方法是将笔锋逆入斜切,即写竖画时欲下先上,写横画时欲右先左。
撇、捺等画以此类推。在行笔中间将笔锋铺开,收笔处用顿笔折回。
这种笔画自然厚重遒劲。18、圆笔,指起笔、收笔及折画的转折处呈现出圆劲的形状。
其运笔方法为:逆入平出,下笔时用裹锋,即不使笔锋分散开来,然后提笔运行,写到末尾,不顿不折,一驻即收。这样笔画圆润透逸。
扩展资料:常用笔法中锋:中锋即锥形毛笔笔尖在毛笔的运行过程中,始终处在用笔的中心位置。中锋用笔是中国画用笔方法的首要特征。
其特点是:笔力饱满,内涵丰富。外柔内刚,极富表现力。
可以说中国画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锋用笔的好坏。侧锋:侧锋顾名思义就是将毛笔倾斜,毛笔笔尖的中心位置偏于侧面。
其特点是:用笔变化丰富,有强力的用笔张力,爽快中显山露水。缺点是比中锋用笔显得单薄浅显。
但侧锋在人物画中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同时也反映出另一种心境下的审美需要。逆锋:逆锋是相对于正手位置顺行方向的反方向毛笔运行方法。
逆锋运笔阻力增大,笔锋聚散,松紧变化不同于顺笔意味。目的是为了追求用笔的变化,特点是笔力刚硬,力透纸背,但缺少柔劲。
不可常用,适可而止。拖锋:拖锋即将毛笔倒于纸面上,拖拉运行。
特点是转换自然,快慢有致。在人物画求形准确要求下,拖锋比其他方法容易做到,方法实用简便。
缺点是用笔比较浮,没有力透纸背的感觉。折钗股与屋漏痕:根据自然中的现象与痕迹而追求的用笔方法,是中锋行笔的变异手法,从而丰富了中锋用笔的表现。
飞白锋:此笔法是从书法用笔中的飞白转化而来。特点是用笔松、毛,看似蜻蜓点水,实则虬劲有力,阳刚而有内力,松散见精神,有一种苍茫的感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