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家访要点怎么写篇1
家访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以及相关细节。
一、个人形象。
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尤其是第一次去拜访客户,第一印象直接关系到我们家访的内容,和客户之间的气场是否融洽,如果个人形象得当,则容易打消客户的戒备心理,使客户放松下心情,跟我们谈更深入的东西。那么,我们都需要做些什么才能创造最好的第一印象呢?
1.外部形象要得体,不求花枝招展,但求亲切自然。这就要求在服装、仪容仪表、言谈举止上都自然平和,细到表情动作上,都不要故意做作,就当客户是朋友,是长辈一样,想象自己就是在跟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在聊天。
2.控制不良情绪。想要获得客户的认可与欢心需要作出很多事情,但任何一个生气的表情,愤怒的言辞都能毁掉所有的成果,尤其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切勿在客户面前表现出消极负面情绪。
3.表现的诚恳一点。古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很多会销员工都很担心一旦客户发觉自己不知道,就不会继续跟我们打交道,这是一个绝对错误的观点。因此,拜访客户,切勿信口开河,夸夸其谈。
4.展示出自己的自信心。客户对于我们的企业和产品,是陌生的,想要他们相信我们,首先我们在家访过程中就要让他们从我们身上获得信心,而家访人员,只有做到相信企业,相信产品,相信自己才可以让客户从我们身上获取到对我们的信心。
5.投缘一点了。人都更愿意跟投缘的人打交道,客户也一样,老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酒逢知己千杯少。所以,如何去做一个投缘的家访人员,至关重要。最重要的一点,要发现客户的爱好,跟客户谈他的爱好,谈他的优势之处,然后做一个仰慕者,倾听者。
如何写家访情况篇2
一、家访前要做的准备工作:家访前要明确家访的目的,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确定家访对象,以留守儿童、贫困生、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单亲学生、学困生、行为偏常生、毕业班的优秀生为主。3、注重自己的仪表,保持整洁、大方的形象。
家访过程中,老师的衣着、言谈举止都要体现一个老师的身份。4、家访前事先电话沟通,向家长告知简单的家访目的,落实地址、家长是否在家再出发。
家访时选择恰当的时间,尽量避开吃饭时上门,并且不要在学生家中用餐。二、家访过程中注意的问题1、要尊重学生。
特别是那些有多种缺点且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从爱心出发,、不要以偏概全,一好百好,一差皆差。应该从表扬其优点开始,打开家访局面,使家长体会到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向家长汇报时要挖掘他们在学校的点滴的进步,不要当面告状,不能把家访当作告状的机会,特别不能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数落学生,要告诉学生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正,改正了就是好学生。
2、家访中的语气要亲切,不要语调生硬。家访中偶尔会遇到极个别素质较低的家长。
他们娇惯子女,放任自流,甚至对老师蛮不讲理。教师去家访,首先是客人的身份,不可针尖对锋芒,发生口角,使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谈话要言简意赅,话不投机就适时告辞。3、有的家长出于感激之情,送些礼物给去家访的教师,对此要婉言谢绝,不要接受家长馈赠的任何礼物。
三、及时整理家访情况。1、家访要携带由学校统一印发的“家访记录表”。
家访时要把与家长进行谈话的内容作概要性的记录,最好家长要签字。写好“家访手记”(参加教育局组织的征文评选)2、集中家访结束后,各班要注意收集、整理家长、社会对学校学、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将家访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得失分析、创新经验,家访活动存在的问题、困难以及解决的对策、建议书写成一份书面材料。3、本次家访记录表和家访手记统一由班级交德育处,家访工作纳入学期师德考评,计入绩效考核。
最后强调:安全第一如遇天气突变、身体不适等情况,就中止家访。在家访过程中凡是遇到需要在人身安全和家访之间做选择的情况,永远以人身安全为主。
出于安全的考虑,女老师一般情况下至少需要有一个同伴同行。与家长沟通的“要”与“不要”。
家访形式有哪些类型篇3
家访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一)初访:初访即对学生家庭的初次访问。
这种形式多采用于新接收的班级,为了普遍了解班级所有学生的家庭情况,需要普遍进行家访。所以,初访也叫普遍访问,旨在了解基本情况,并无具体的教育目的,但为以后开展工作准备了第一手材料,是班主任与家长的初次沟通。
(二)细访:“细访”不同于“初访”,是有选择的家访形式。主要是针对班主任缺乏了解的一些学生采取的家访形式。
所以,细访的内容比较具体,必须从实际出发确定细访对象、内容和目的。(三)重访:重访是指对重点对象的家访。
一般来说,班主任常常把后进生或班级工作量较大的班级干部作为重点家访的对象。一方面是需要对重点对象做全面、具体、准确的了解;另一方面是需要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合作。
“重访”往往需要对重点对象进行反复多次的走访,是班主任与家长合作比较突出的形式。(四)特访:特访是指学校组织大型活动或班级里发生意外事故时,针对家长可能产生的顾虑或影响进行的家庭访问。
“特访”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素。家访的内容家访作为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的一种方式,是由内容决定的。
合作的内容决定了该采用何种家访形式。也正因为家访的形式不同,家访的对象及目的不同,才决定了每次家访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家访家庭情况怎么写篇4
按对方的家庭状况如实填写。
家庭是指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以情感为纽带,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家庭是幸福生活的一种存在。
家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是指一夫一妻制构成的社会单元;广义的则泛指人类进化的不同阶段上的各种家庭利益集团即家族。
从社会设置来说,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设置之一,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制度和群体形式。
从功能来说,家庭是儿童社会化,供养老人,是满足经济合作的人类亲密关系的基本单位。从关系来说,家庭是由具有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的人们长期居住的共同群体。
9.家访记录怎么写啊篇5
家访记录
12月14日星期日晴
星期五晚上,我和孙老师去家访了五位同学。
R同学,家里非常有钱,父亲给她买一件衣服要一千九百多。父亲对女儿没有高的要求,只求与女儿能平平安安度一生。在他眼里,女儿是绝对的OK。在我们老师眼里,作业拖拉,成绩落后,当然,她也有优点,人缘比以前好了,见老师不再逃跑了。面对父亲的这一番话,我们本想对家长提一些希望,经他这么一说,真的是难以启齿了。
C同学,我们去的时候她在一位老师家学英语。父亲对她比较重视,与女儿相处上比较平等。
H同学,母亲经商看来是失败了,她现在在给别人打工,工资不固定,应该不会高吧。以前开了几家店,都盘掉了,还欠了债。儿子很懂事,为自己的学习费用担忧,母亲为儿子的前途担忧。
G同学,我们去的时候已经九点多了,母亲刚从杭州赶过来。G同学与姐姐由一位老人家带着。这位老人已经管了他们好多年了,他们自小由她带,所以叫她“小外婆”。G同学的父亲更忙,外面开着几个厂,常年在外地跑,一年中难得回家,儿子连父亲的面都见不了。
最后,我们去了Z同学家,去的时候已经晚上九点多了。他的学习成绩在班里是最不理想的。我们与他父母一起分析成绩差的原因,还看了他的回家作业,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现在,Z同学有很多常用字不会写,文章写不通顺,标点符合不会正确使用,字写得一塌糊涂,一个六年级学生的语文水平恐怕不如三年级普通学生的水平,在许多方面我觉得比不上二年级的同学。父亲在经商,母亲在做会计,大家都很忙,儿子总是送到老师家,现在送在一个培训中心,本来晚上是接回家的,因为完成作业动作慢,培训中心提出延长时间,家长干脆提出住在那儿了。但是,就我来看,辅导的效果几乎没有,作业照样有很多错误,字照样写不好,写日记照样是一点也读不通,我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辅导的,怎么给他把关的。他落下的实在太多了,他先得过好字词关。所以,我们提出在下学期还是由母亲自己带。本学期,我们决定给他做一些额外的基础性的抄写、听写作业。
从Z同学出来,我一看表,已经二十二点多了。来到自家楼梯下,电话响了,是妻打来的,她不会想到我们会家访到这么晚。
家访效果怎么写篇6
原发布者:lupeipei616161
A1、教师对学生有了一个全面了解。尤其是班主任,家访使他们了解和掌握了学生的家庭情况、在家学习环境和表现等,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以后更好地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学生。2、增强了家长的责任心并帮助他们科学教育孩子。教师借家访广泛宣传,大力倡导家长参与教育,提高家长对教育的认识程度,明确自己在家庭就是一位最贴近的老师。家访增加了教师与家长进行双向沟通、交流思想感情的机会,也增进相互了解,取得相互支持,形成教育共识,实现教育学生方面的协调统一,促进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另外教师和家长沟通时还会发现教育过程中已经出现而未觉察到的问题,这样就能够采取相应措施而不至于错失教育良机。3、促进了班级建设和管理。家访过程中的交流进一步培养了师生间的感情,学生感受到教师高度的责任心和真诚的爱心,促使他们有意识地克服缺点,服从管理,发挥他们最大的主观能动性,更加积极地参与学校及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和学习,这对班级的和谐文明发展极为有利。总之,此次家访活动为学校和家庭之间搭起了一道沟通的桥梁,极大地和谐、融洽了家校关系,达到了访出学校教师新形象、访出学校工作新不足、访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点子的目的。B家访是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对学生进行的一种访问,也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它是教师关爱学生的一种表现,也是教师与家长交换意见的途径,达到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式。它作为维系教师、父母、学生的纽带,是沟通
家访内容怎么写简单篇7
1、先写孩子的家庭情况,如:几口人,各是什么职业,平时谁接送、谁照顾、学习谁辅导,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建议,委婉提出自己的建议。
2、再写孩子在校的表现,优点要结合事例来说,缺点要委婉地提出。
3、总结:本次家访效果良好。愿家校合力,共促孩子成长。
例如:x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老师上课讲的东西都会,但是学会了就扰乱秩序,不让其他的同学学习。因此,对进行了一次家访。
在和他的父母谈话中得知,他们的工作都很忙,对孩子的关心不够多,孩子又经常在奶奶家,奶奶对他娇生惯养什么都依着他。这样一来,孩子就养成了一些坏习惯。所以,请家长多和学校保持联系,并配合教师把孩子教育得更好。
扩展资料
家访准备
1、家访前,走访成员要认真细致地“备课”,对家访目的和期望有一定的准备。
2、家访前,教师要了解学生,要对家访学生的在校表现、各科学习、兴趣爱好、习惯、优缺点等了如指掌,以便家访时能信手拈来,提高家访的实效。
3、家访前,最好与学生家长提前约定好家访的时间,切不可盲目家访,这样学生家长很可能不在家,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
4、家访前,走访成员要了解家长、社会对学校的态度。
5、家访前,班主任要确定受访对象、安排受访学生具体时间。
老师家访效果怎么写篇8
参考:
家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成功的家访能使家长更加佩服老师,使学生更加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从而激发积极向上的决心;然而,失败的家访也会使家长对老师产生不该有的误解,会使学生对老师敬而远之,给老师增添新的烦恼。因此,家访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失去了家访的意义,达不到家访的目的。
首先,家访前要明确家访的目的,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被家访的学生要有很深的了解,不至于在家访的过程中手足无措,使家长产生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关心太少,家访只是形式而已的想法。另外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谈什么,怎样谈,如何针对心态层次不同的家长进行交谈。
其次,要尊重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多种缺点且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从爱心出发,、不要以偏概全,一好百好,一差皆差。应该从表扬其优点开始,打开家访局面,使家长体会到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向家长汇报时要挖掘他们在学校的点滴的进步,不要当面告状,不能把家访当作告状的机会,特别不能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数落学生,要告诉学生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正,改正了就是好学生.
再次,家访中的语气要亲切,不要语调生硬。家访中偶尔会遇到极个别素质较低的家长。他们娇惯子女,放任自流,甚至对老师蛮不讲理。教师去家访,首先是客人的身份,不可针尖对锋芒,发生口角,使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谈话要言简意赅,话不投机就适时告辞。
最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处处为人师表,家访过程中,老师的衣着、言谈举止都要体现一个老师的身份。有的家长出于感激之情,送些礼物给去家访的教师,对此要婉言谢绝,不要接受家长馈赠的任何礼物;家访时选择恰当的时间,切不可在饭时上门,并且不要在学生家中用餐。
总之,适时的家访会融洽师生的感情,减轻班级工作的压力,建议每个老师能牺牲一点休息时间,对学生进行一次家访,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系更加紧密,更有效地督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家访过程简要记录怎么写篇9
思路:
主要描写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等情况,比如是否合理安排时间完成作业、是否做家务、和父母的关系如何等等。
例子:
孩子假期回达州,能自己整理自己的内务,收拾书桌,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生活自理能力较强。整个假期,和家长一起度过了难忘的时光,能关心、体贴父母,让他们真切的感受到孩子的成长。但在学习上仍然显得不够主动,比较好玩,完成假期作业有点被动,需要家长监督提醒。
扩展资料:
家访的意义:
1、家访能让老师全面了解孩子形成心理问题的原因。
2、家访能协调孩子和家长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及时阻止孩子不正常的心理问题的发生。
3、家访能教给家长正确的心理教育方法。
4、家访还能协调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更健康的心理发展。
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工不是教学技巧,而是分析学生心理,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能走进孩子的家,倾听孩子和家长的心声,在家校之间建造一座美丽的心灵之桥是很美好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