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意思是: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这句话出自《论语》: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
相关译文:
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使当时的等级名分受到破坏,弑君父之事屡有发生,孔子认为这是国家动乱的主要原因。所以他告诉齐景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恢复这样的等级秩序,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
三纲五常是封建社会的一种伦理观念。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儒家用三纲五常作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道德教条。
三纲五常;学说,是西汉时董仲舒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而提出的。他认为三纲;,是人们之间的伦常关系,而五常;是用来调整伦常关系的基本原则。他把三纲说成是天;的意志,赋予它以神的权威;用阳尊阴卑;的思想,论证了三纲的主从关系不能变化和颠倒,把封建统治的等级秩序神化为宇宙的规律;把神学唯心主义世界观运用于伦理道德,论证了封建统治的神权、皇权、族权、夫权的合理性和永恒性,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纲常名教制造了理论依据。从此以后,三纲五常;便成了封建统治者套在我国人民身上的精神枷锁,在封建社会中一直充当愚弄和欺骗人民的道德教条和主要支柱,反映了封建宗法伦理思想中的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