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游戏化?游戏化并不是要把所有学习任务都变成游戏,而是抽取游戏引人入胜的特点并运用到学习中来,帮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乐趣,通过这个游戏、活动、学习的过程生动起来,最终产生学习过程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达到学习的效果。
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实现教师对课程游戏化的深度学习与领悟?篇1
什么是游戏化?游戏化并不是要把所有学习任务都变成游戏,而是抽取游戏引人入胜的特点并运用到学习中来,帮助学生在游戏中发现乐趣,通过这个游戏、活动、学习的过程生动起来,最终产生学习过程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达到学习的效果。近几年,不少地方的学校正在研究的此类课题有很多,大多适用于幼儿园、小学中低年级,就是通过整合课程,加进游戏的组织形式,让学习任务以学生更易接受的方式进行,以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
那么,都有哪些方式可以来让教师深度学习与领悟课程游戏化呢?一、“深度备课”帮助教师深度学习要实现课程游戏化,首先要改变老师的教育理念,可以从深度备课入手。要让老师们明白,课程游戏化,实质上是让老师们换一种思维角度编写手中的教材,要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搭建语言与思维的平台,这就要有游戏化思维。对于幼儿或小学生来说,其形象思维要远胜于抽象思维,更为直观有效。
老师们要认识到,实施课程游戏化,离不开“PBL”,就是项目化,要基于学生的真实需要,创设真实的情境,给出明确的任务,驱动学生完成任务。这就要求老师们要深入备课,清晰地呈现出授课设计思路和知识框架的结构,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研究学生参与游戏化课程学习中来。二、“问题情境”帮助教师设计课程有的时候,课堂上会出现这样的尴尬,游戏进行得热热闹闹,一部分小朋友却不买账,我行我素,乐在其外。
这是因为课程的设计没有站在学生角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只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现状,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才能起到游戏化课程的设计预想的效果。比如,小学生在认识“米”的时候,怎么样让小学生对一米究竟有多长产生明确的长度概念呢?老师可以设计游戏,让一拨学生拿着米尺先去量一米宽的物体,强化一米的宽度;再找一拨学生去量一米高的物体,让学生感受到上下也可是一米;接着安排一拨学生去量一米长的物体。
如此的设计,能让学生真正学习到“米”的概念,学生的小脑瓜子里会留下深刻的印象。三、“思维导图”帮助教师理清难点可以得用学科教学中使用的思维导图,系统归纳一下设计游戏化课程时的重点、难点,形成实施课程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画出分析思路,预先设计好应对的办法,提升学生在游戏化课程学习中的辅导能力和策略,尤其是设计评价在过程中可能起到的正面和负面的作用。
小马老师曾参与过相关课程游戏化的实施策略研究课题,多少了解一些实施的过程和设计的理论支撑,虽然“课程游戏化”看上去没有多大的深度,而且实施的对象是幼儿或小学生,授课的内容也是在成人看来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但是,越是年龄小,越是简单的知识,越是要讲究科学有效的方法、引人入胜的游戏、激励上进的评价,背后要学习的实在不少。
游戏化教育,何以切中传统教学痛点?篇2
游戏化教育能够触及传统教育的痛点吗?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理知识。从文的方面,要让他们明白什么叫做礼仪,什么叫做社会,什么叫做历史,什么叫做地理?让他们知道在什么地方该做什么事,让他们知道我们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又会到什么地方去。理科的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知道我们所在的自然有什么法则,我们要遵守什么样的法则才能够好好的活在这个世界上。
比如说我们需要钢铁,我们就要知道铁的性质,我们还要知道铁是怎么炼成的,然后又怎么样把铁炼成钢。不管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的获得,都需要我们进行很艰苦的记忆和长久的训练。才能够养成。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很严肃的东西,如果我们都把它变成游戏化了,我们真的能够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这些东西吗?事实上游戏教育只是传统教育的一种而已,它可以当成传统教育的调味品,绝对不能够替代传统教育。
什么是游戏化?篇3
众所周知,游戏的种类有千千万万种,即便我们之前从未了解过一款游戏,但是当我们开始接触它的那一刻,我们就知道这是游戏。所有的游戏都有4个决定性特征:目标、规则、反馈系统和自愿参与。人们在玩游戏的时候,是主动的,是幸福的,是满足的,是高效的……后来人们发现,为何不讲游戏中那些让人上瘾、幸福快乐的元素,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呢,去帮助我们改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