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册】 拼音,意思解释
简体
简册
繁体
簡冊
拼音
jiǎn cè
【简册】的意思和解释
【简册】 是什么意思(来源:辞典修订版)
纸张未发明前,书写在竹简木片上,编竹简而成册,后遂为书籍的通称。明、危素〈存存斋赋〉:「玩玄理于简册兮,驱长才于海江。」
【简册】是什么意思(来源:辞书)
竹木是中国最早的书写材料,由古代文字及典籍的记载,它的时代一定很早。〔尚书多士篇〕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典册一辞,简单的解释就是书籍。册字在殷代甲骨卜辞中,是象徵着几根简编连在一起的形状。典字在金文、篆文中,象徵着册在几上。所以后代就以典册二字代表图书。 简是用竹或木制成狭长的条片,一根称之曰简,将若干根简编连起来称为一篇或一册。简字从竹,上古应是最先以竹制简,自晋以来的多次考古发明,战国以至西汉初期,多用竹简,西汉末期以后至晋代,则多用木简。竹简的制作方法,是先将竹截成筒,再破成一根根狭长形的简。这种新竹的简尚不能马上用来写字,还需要经过汗简、杀青的修治过程。木简制作过程比较简单,将木材锯成条片,一面磨光经乾燥后,即可用来写书。 简册的长度,根据古籍的记载,分为汉尺2尺4寸、1尺2寸、8寸三种规格,如同现代的图书有16开、24开、32开三种标准的版式。 古简甚狭,所以每简只能写一行,每简所容的字数并无一定,根据记载及近代考古的发现,少的只有8字,多的到120字,武威汉简大都以60字为常例。书写时以右手执毛笔,左手执简,一根简写完后,很自然地随即用左手放置于书桌的左前方,再开始写第二根简,第二根简写完,很自然地也推放于前一根简的左方并列,以下如此类推。一篇文章写完,将并列各简编连成册,所以书的文字就形成上下直行,再由右而左了。 简册的编连,像编竹帘一样。收检的方法是以最末的一根简为轴,将字向内卷成卷轴形,这样一卷古人称为一篇或一册。内府或贵族藏书讲求美观,多用有颜色的丝绳来编简,士大夫阶级则用韦皮,韦是一种柔软的牛内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晚而喜易,皮编三绝。」可知孔子所读的〔易经〕系用韦编,而且孔子读〔易经〕甚勤,韦皮曾断了三次。古代的图书,每篇可以单行。所以为了查检的方便,则在第二简的背面写上篇名,第一简的背面写上篇次。如此,卷起来以后,所写的篇名篇次则题在外面,由右向左顺读,即成为「某某篇第几」。因为这种竹帘式的编连法,所以简与简之间都有空隙,远看像画线一般。纸发明以后,取代了竹木简册,但书的形式仍保留了前代的传统,在每行文字之间往往用铅画上了界栏。将纸书卷轴展开以后,因为有了界栏,就好像许多根简排列的形式一样,这就是古书有界栏的渊源。--作者:潘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