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文必修课程不完全依靠学术核心期刊来达成,更重要的是综合国力和经济发展的缘故。经济快速发展,就会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这两者相辅相成,人力资源是根本,一方面经济发展需要人力,也需要科学技术人员,另一方面人才也促进经济发展。本人从事水利行业工作,撰写、指导过若干篇中文核心论文,目前均被期刊收录。
中国杂志发展的历史是怎样的?篇1
所谓杂志,就是以固定的名称,以期、卷、号或年、月为序,定期或不定期连续出版的印刷读物。由于中国古代印刷术一直采用雕版印刷,直到铅活字以及铸字机发明后,才大量采用活字印刷。因雕版称为“刊”,所以,杂志也有“刊物”一称。定期印刷的杂志,也就叫做“期刊”了。虽然1876年珂罗版进入中国,但因这个印刷术成本高、技术要求也高,基本上应用于字画、手稿的复制。
并且,“刊”已经约定俗成,“刊物”这个带有“杂志”含义的名称,或者就是“杂志”的别称也一直沿用至今。不过,刊物与杂志还是有点区别的。杂志,顾名思义是内容比较多,属于综合性期刊。期刊当中,有专业性刊物,内容比较单一。不过,现在也基本上统称为“杂志”了。既然如此,那就从“刊物”讲起吧。《吴医汇讲》是中国第一本杂志吗普遍观点认为,中国第一种杂志是清乾隆五年(公元1792年)刊印的《吴医汇讲》,主编是苏州人唐大烈。
当时,苏州名医会集,经常交流医学心得。于是,唐大烈利用苏州雕版印刷业比较发达的资源,开始编纂《吴医汇讲》。这种与现代杂志较为交接的《吴医汇讲》从公元1792年开始刊行,直到清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停止刊印(停刊),前后总共十年时间,共发表江浙地区41位医家94篇文稿。同时,借鉴宫廷编修体例,设置主编等编辑人员,唐大烈亲任主笔,与现代杂志的编辑模式极为接近。
但是,在网络词条中,《吴医汇讲》并没有宣称是中国第一种杂志,而是慎重的称之为“中国中医第一本杂志”。如本回答导语所言,《吴医汇讲》准确的归类,还应当是专业性刊物。杂志与报纸有很深的渊源绿野老道认为,杂志(刊物)是由报纸发展而来的,由于单张报纸不能满足信息需求,古代又没有大型印刷技术,便采取加页的方式,刊载更多的信息。
这种做法实际上也广为现代新闻媒体所采用。平面媒体时代,报社往往会逐步推出自己的刊物,以弥补报纸容量较小的缺憾。绿野老道以前写过体育评论,对《体坛周报》等体育报刊比较熟悉。以《体坛周报》为例,这份报纸大获成功之后,报社便又陆续推出了《足球周刊》、《全体育》、《扣篮》等期刊。这些刊物的发行,极大的弥补了报纸信息量较小的不足,从更深更广的角度,为广大读者提供了资讯,满足了读者的需求。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家媒体都是这样的操作。即便是没有走到“集团”经营模式,没有出刊过期刊杂志的媒体,或多或少的也刊行过合订本。比如,《文萃报》就曾经以每季一本合刊,以杂志的形式发行。中国的第一本期刊竟然就是“邸报”?世界上第一份报纸就出产于中国,名叫“邸报”,是专门用来传递皇帝旨喻、诏书,以及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报道”及宫廷大事的情报文书。
“邸报”最早出现在西汉,是自上而下传递信息的,后来渐渐演变上下双向交流信息,成为宫廷了解地方情况的一个渠道。由于信息量的不断增大,邸报开始加页,清代便将不加页以单页刊行的邸报另外命名为“新闻纸”,与现在的报纸便很接近了。因而,加页的邸报就应当与“新闻纸”有所区别,实际上,这种加页的邸报就是杂志的雏形。
而且,此时的“邸报”已经不单是传递皇帝谕旨,通报朝廷信息了。因而,或者就可以叫它为“杂志”了。至少,具备了杂志的雏形。现存最早的单页邸报是唐代乾符四年(公元877年)的《进奏院状》。而现在能见到的多页邸报,则是清康熙三十六年 的《邸报》,共5页。这难道不就是一本杂志了吗?雍正七年的《邸报》则多达17页,更具备了杂志的规模。
所以,绿野老道斗胆认为,中国的《杂志》史应当从多页邸报开始算起。既然邸报都可以称为报纸了,为何不能把多页“邸报”称为杂志呢?按照现代平面媒体的模式,我觉得,多页邸报是可以称为“杂志”的。其实,唐代时,就将邸报叫做“杂报”了。杂志,有记事的含义,邸报的记事功能是非常丰富的,多页邸报则的记事则更“杂”。简述中国杂志的发展情况“邸报”从诞生之日起,就有了专门负责编辑、刊印、发行的机构,这种“新闻”管理方式与我们现在的管理模式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事物都是有源流的,都有逐渐完善成熟的过程。清朝灭亡后,新闻管辖逐渐放宽,学校、社会团体乃至民间办报办刊也逐渐多了起来。而且,内容也不仅限于皇宫内外的政治新闻,范围也越来越广。中国近代以来的第一本杂志是罗振玉创办,王国维主编的《教育世界》。这本杂志创刊于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 (公元1901年5月),主要内容是讨论教育问题的。
但是,准确的讲,这本杂志并非纯正意义上的杂志,归类为专业刊物比较合适。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杂志,应当是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青年杂志》,陈独秀在这本杂志的创刊号上发表一篇题为《敬告青年》文章。《青年杂志》后来改名为《新青年》,不仅讨论民主科学,也发表新诗等文学作品,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革命刊物”。
《新青年》真正的“杂”了起来,可谓真正意义上的杂志了。1925年12月,《紫罗兰》创刊,是最具现代特色的标准的“杂志”。这本杂志开始有美术编辑,图文并茂。并且,开设了多个栏目,涉及小说笔记、长篇小说、妇女与装饰、侦探之友、说林珍闻、小天地等方面。同时,还出版特刊《紫罗兰画报》。我觉得,《紫罗兰》应当是中国杂志进入现代时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此而今,中国杂志便逐步的丰富起来。据2009年的统计,全国总共有期刊杂志14700余种。当网络媒体日益发展繁荣之后,平面媒体的期刊杂志似乎逐渐让出了主要舞台。但是,仍然有大量的读者对报刊杂志情有独钟。平面媒体正规刊行的杂志内容严谨、资料翔实,作为资料保存,其实用价值和收藏价值不可替代。逻辑姨相邀作答,绿野老道硬着头皮说了这么多。
学术界不投中文期刊的原因是什么?篇2
个人体会,原因有三。1、贵。国内期刊一般(注意,是一般,而非全部)都收取一定的版面费,真的是按版面收费。然后好点的期刊会象征性的给作者一些稿费,比例差不多10:1吧。所以,发中文刊物,挺费钱的。如果发外文SCI呢,大多数免费。2、慢。国内学术刊物,一般都是季刊,双月刊,月刊,很少有旬刊。稿件多,排刊少,因此排队非常严重,好多期刊都要等上数月。
国外SCI不少是旬刊或周刊,反正也不印刷出来,成本低。出刊就多。当然了,国外SCI也有慢的,但是刊物多,可选择多,有些口碑不好的,除非是顶级,否则没必要一棵树上吊死。3、难。愿意同2,慢的同时,相当就是难。大家都在等文章评职,大家都慢,有心眼活的人就会想办法。加剧了相互的竞争。于是,我能发SCI,免费,不用求人,速度还快,档次看起来还挺高,我干嘛在国内刊物上挤来挤去的,等着被虐。
如何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篇3
本人从事水利行业工作,撰写、指导过若干篇中文核心论文,目前均被期刊收录。每个方向或领域的论文发表都是一座山,千重山万重山,都有技巧和套路。科学论文是阐述所做的研究工作的文章,重点要突出你所研究的问题,这是关键。文章也是围绕这个问题展开,从已有的研究进展,过渡到存在的问题,即你要解决的问题,然后阐述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包括实验方案、方法的介绍,其次可以加一些验证分析丰富论文,最后做个总结和展望。
科学文章的核心要始终围绕你要解决的科学问题,这个问题不宜太大,太大了讲不明白,也不是期刊文章所要求的,有时候小小的一个点就足以发表很好的文章。因此,要发表中文核心,首先明确你要研究的问题,然后围绕要解决的问题开展研究工作,并对工作取得的成果按照一定格式整理成文档,就可以发表了。一般对于在校研究生或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后,发表中文核心期刊文章不是难事。
如何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综述?是否必须由杂志约稿才有机会?篇4
感谢诚邀!关于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普通的科研论文,应该难度不是很大,但是综述,我个人觉得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一般来说,综述文章请行业大佬来写比较常见,毕竟核心期刊的综述属于评论型综述,不仅仅是对自己所搜集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因此,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正如提问者所说的约稿的形式!核心期刊综述发表但并不是普通老师或者研究生就不能在上面发表。
一般来说,做好下面几点,还是比较有希望收录的![1] 针对某一领域或某一个具体研究内容,在大量搜集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于文献的质量要把关好,一般来说您所选择进行综述的文献级别最好不要低于您所投期刊所在的级别)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整理、综合分析;[2]在上述基础上,撰写的反映当前该领域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的评论性学术论文。
如果中国创立了最顶尖的学术期刊,会有国家把中文设为必修课吗?为何?篇5
答案是肯定的。1.学术研究,语言是基础。中国目前在学术研究期刊方面,尚不处于领先地位,所以很多国家把中文作为选修课程,而不是必修课。即使是选修,我想,也是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的缘故。2.中文必修课程不完全依靠学术核心期刊来达成,更重要的是综合国力和经济发展的缘故。经济快速发展,就会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这两者相辅相成,人力资源是根本,一方面经济发展需要人力,也需要科学技术人员,另一方面人才也促进经济发展。
3.当前疫情会影响到一些国家决定选修汉语或者是必修汉语。这一点,我国做得是非常好的,疫情过后,会有许多他国人员来我国学习、就业、乃至居住,所以中文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4.一带一路的非凡成绩会进一步影响学习中文的国家和人群。世界是大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奇特国家无法比拟的。会促使中文成为部分国家的必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