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现代诗的出现是诗歌的创新是倒退,这又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了。那平仄又是什么呢,顾名思义,平就平顺,仄就是倾恻不平的意思。那韵律又是指的什么呢?就是诗的体裁形式,包括字数,字句长短,平仄对仗,韵也就是韵脚,用声韵母来说,就是指韵母相同的字。
有人说现代诗不讲究格式韵律,可不用标点符号,这是为什么?你觉得是诗歌的创新还是倒退?篇1
谢邀。现代诗不讲格式韵律?‘’格式‘’可以忽略‘’韵‘’还是得要的吧?无韵不成诗。现代诗(各种体)确实挣脱了古诗(近代诗)的束缚,可以随心所欲‘’自由飞翔‘’。不用标点符号是因为‘’分行‘’了啊。。。文章(各文体)没有标点符号就没有‘’断句‘’,不断句意思就不明朗,容易产生歧义,现代诗分行了,分行了就容易理解了,一行一个意思,即使没用标点符号也能读懂其含义。
至于现代诗的出现是诗歌的创新还是倒退,这又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了。因为没有‘’判定标准‘’。(标志)从挣脱古诗(近代诗)的‘’格律束缚‘’来讲,门槛低了,写诗的人多了,诗本身容易理解了,确实应该说是‘’创新了‘’,从‘’短小精悍‘’来说我认为是‘’倒退了‘’,字多了,行多了,‘’废话‘’多了,不合逻辑的、跳跃性思维方式也增加了对现代诗的理解难度。
质朴自然的汉乐府诗歌,为什么很少去考虑韵律?篇2
野狐试答题主好,汉乐府诗也是讲究韵律的。我们读乐府诗,常会感到很多乐府诗没有韵律,这是因为我们今天的读音和古音不同。一些字的古音现在有明确的说法,但多数字的古音已是无法考证;另外,乐府民歌大都是用方言来唱的,用方言就很和韵律,用官话就失色了,这用现代民歌就可以验证。古代很重视音乐的教化功能,早在西周,朝廷就设立了专门的音乐机构,负责收集整理民歌,周王朝还要求各诸侯向周王献诗。
乐官将收集的诗歌加工整理,然后用于娱乐和教化,《诗经》就是这样产生的。《诗经》中的诗都是可以唱的,我们现在读起来感觉很多缺少韵律,也是因为音变和方音的问题。汉代继承了周代的做法,历朝都有音乐机构,唐代设有教坊,宋代有大晟府,都是与音乐有关的专门机构,后世的音乐机构,多少都会涉及到对民歌的收集和整理。而这些民歌,我们感到有的缺少音韵原因都一样。
写诗平仄指的是什么音节?韵律又指什么?篇3
古人把汉语的字的音调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四声。今天的普通话也把字的音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声,简称一,二,三,四声。怎么分辨呢?可以这么来读:一声平,二声杨,三声拐弯,四声降。那平仄又是什么呢,顾名思义,平就平顺,仄就是倾恻不平的意思。也就是说,它们是对立的,意义相反,如果把字调的四声归纳于平仄两种,古代的平声呢也就相当于现代的一和二声,上,去,入声皆不平也就相当于现代的三声和四声了。
写诗的时侯,所需的字词句就可以按诗的格律要求,用平仄来分别区分和运用了。如果用东,南,西,北来举例的话,东,南,西字都念平声。那韵律又是指的什么呢?就是诗的体裁形式,包括字数,字句长短,平仄对仗,韵也就是韵脚,用声韵母来说,就是指韵母相同的字。一般情况下,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都用韵母相同的字,不可犯拗,中途不换韵最好,如果诗写的很长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