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365答案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生活常识 学习资料

(经典诗句松下问童子的下)

时间:2023-06-05 04:35:00

松下问童子的下一句是:言师采药去。

原句是: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意思是: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徒弟,他说师傅采药去了。

这句话出自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原文如下: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诗词注释】

⑴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⑵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⑶言:回答,说。

⑷云深:指山上的云雾。处:行踪,所在。

【诗词翻译】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

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

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

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诗词赏析】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全诗只有二十字,作为抒情诗,却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内容极丰富,其奥秘在于独出心裁地运用了问答体。不是一问一答,而是寓问于答,几问几答。第一句省略了主语我。我来到松下问童子,见得松下是隐者的住处,而隐者外出。寻隐者不遇的题目已经交待清楚。隐者外出而问其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而写出童子的答语:师采药去。从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我专程来寻隐者,隐者采药去了,自然很想把他找回来。因而又问童子:采药在何处?这一问诗人也没有明写,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诗人巧妙地以答见问,收到了言外见意的艺术效果。我的问话固然见于言外,我与童子往复问答的动作、情态及其内心活动也见于言外。四句诗,通过问答的形式写出了我、童子、隐者三个人物及其相互关系,又通过环境烘托,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这首诗除了语音简练,形象鲜明,还很讲究色调。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其实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另外,作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离开繁华的都市,跑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寻隐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寻味,引人遐想的。

【作者简介】

贾岛,北京人。早年贫寒,落发为僧,法名无本。曾居房山石峪口石村,遗有贾岛庵。19岁云游,识孟郊、韩愈等。还俗后屡举进士不第。唐文宗时任长江主簿,故被称为贾长江。其诗精于雕琢,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有《长江集》10卷,录诗370余首。另有小集3卷、《诗格》1卷传世。

贾岛人称诗囚又被称为诗奴,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唐才子传》称他所交悉尘外之士。他惟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

Copyright © 2016-2020 www.365da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365答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