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础设施.是为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及农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具体包括电力和电讯设施、道路和交通设施、水利和用水设施、文教卫生与体育设施等,它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镇西村位于蓬街镇和金清镇之间,南临青龙浦,西靠椒金线,地理位置比较优越,全村共有836人,党员26人,土地面积约400亩,村民经济收入以种植大棚蔬菜为主,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每年村集体收入只有7万元左右。上世纪80年代,由于资金有限,在建设椒金公路时没有充分考虑水利设施建设,造成了目前河道排涝不畅,每次台风或雷雨过后,村内的积水都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排完,据初步统计,每年因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均在100万元以上,该村村民对此反响比较强烈。如果不及时加以完善,即不利于稳定,也制约了该村经济的发展。这种由于情况在农村比较普遍。由于历史原因,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蓄洪、防洪、排洪工程建设相对不足,有限的水资源未得到合理的有效利用,农村抗灾减灾能力薄弱。镇西村的主要村道全面硬化的只有一条,大多数仅仅是毛坯路,技术等级低、路面状况差,中低级路面和无路面公路所占比重达80%以上。部分村民居住点仍未实现路通,行路难的问题相当突出。此外,乡村道路的管理更是问题,部分道路建设使用后因无有效的管理和维护措施,道路破损现象严重,路况很差。可以说,村道建设已不能满足该村村民的日常生活需要,更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的需要。
该村的房屋建设年代较早,比较陈旧,村庄分布比较散。用当地群众的话说,该村的农民建房是“四处点火,处处冒烟”。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村庄布局显得凌乱不堪,建设杂乱无章,宅基的布点基本上沿袭过去依河靠路建设的“一”字或“非”字型传统模式,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缺乏,居住质量较低。分散的农民住房,为家庭经营为主的小农经济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方面市场对农产品的要求从传统型转向多样化、优质化和精细化,另一方面农民纷纷希望从传统的种养业中跳出来,以市场为导向,发展精细农业,从事农产品营销。分散的农民住房,即不利于农业生产信息的传递,也不利于农产品的集聚销售,更是侵占了更多部分的农村耕地,影响了村容整洁。
当前,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总体表现为建设的力度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底子较薄,投入不足,欠账较多;相当一部分地方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电力、通讯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总量和规模较小、水平较低,基本设施及配套的功能陈旧、老化、落后甚至失效的问题比较明显,等级化、现代化、综合化、系统化程度较低,抗御大灾大害的能力和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较弱。
形成这样一种滞后局面,既有历史的、自然的也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从外部看,随着国家“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实行建设重点东进西移,我们所处的中部地区受惠于国家的政策、资金支持明显分散。同时,随着金融、财政、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家财政和信贷资金投入的导向及重点主要用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交通、能源、通讯等重点工程的建设及大江大河的治理,使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受到较大牵制。从内部看,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新型经济制度的实施,一方面,乡村组织对农村劳动力的调动、协调、组织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过去那种集团化、准军事化大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壮观、火热场面难以再现。加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农村税费取消,相当一部分乡镇仅靠转移支付发工资,处于一种保吃饭、保运转的低层次财力状况,乡村财政调控能力大幅降低,集中办大事、搞建设能力弱化,对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力不从心。特别是,在农村尤其是山区洪水、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对基础设施的摧毁,更加重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困难与矛盾。另一方面,以户为主的生产单位的建立,使农民对于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建设表现较为冷漠,缺乏热心、动力及压力,况且,对投资额度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并非一家一户所能胜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长足发展。
写作要求:
Ⅰ.概括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起草一份汇报提纲,供有关领导参考。要求:条理清楚,简明扼要,字数400字左右。
Ⅱ.阅读完以上材料,请整理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字数不少于800字。
答 案:Ⅰ.概括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起草一份汇报提纲,供有关领导参考。要求:条理清楚,简明扼要,字数400字左右。
【答案参考】
农村基础设施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改善的物质基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农村普遍的情况是,由于历史原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农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蓄洪、防洪、排洪工程建设相对不足,抗灾减灾能力薄弱;乡村道路状况差,缺乏规范管理;农村房屋布局没有统一的规划,占用耕地,并且配套建设缺乏,居住质量较低。
这种局面的产生既有历史的、自然的也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从外部看,国家相关政策如东西部开发、财政及投资体制改革等使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扶持力度。从内部看,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新型经济制度.影响了农村劳动力的统一组织和协调;部分乡镇财政能力欠缺,无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户为主的生产单位的建立,也使农民对于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建设表现较为冷漠。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长足发展,应当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加以解决。
Ⅱ.阅读完以上材料,请整理自己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例文】
构筑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前进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农村发展亟待加强的一个薄弱环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相比,当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提高农民收入的需要,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瓶颈”,构成了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制约。
改变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现状,切实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前提是必须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农村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先行资本”,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工程”来抓,作为改变生产条件、改善生存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工程”来抓,并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和长期的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务求抓出实实在在的成效。
要进一步消除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基础设施供给体系和发展机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统筹城乡发展,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共同参与发展进程,公平享有发展成果。要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一种公平公正的、使包括农民在内的社会所有成员共享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逐步形成城市与农村相互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格局。
要努力实现从思想认识到工作部署上的重大转变,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和中央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农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同时,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集中有限资金,合理确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顺序和建设标准,重点建设好农田水利、乡村道路、饮水安全、环境卫生、和农村教育、医疗卫生及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要充分发挥农民和社会各方面的作用,建立引导、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参与机制。一方面必须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通过以奖代补、项目补助、以物抵资等方式,引导农民对直接收益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同时,要继续深化农业投融资体制改革,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农村基础设施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的银行资金、企业资金和其他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要按照“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加快农村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管护的长效机制。把建管并重作为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原则,加大改革力度,明晰产权,明确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投资建设和管好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的积极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必须把加强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构筑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确保新农村建设扎实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