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365答案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生活常识 学习资料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精选108句)

时间:2023-12-20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

1、这是一首著名的题画诗。作者因为懂画、会画,所以他能紧紧抓住惠崇这幅《春江晚景》的画题画意,仅用桃花初放、江暖鸭嬉、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

2、《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为惠崇和尚的画所作的题画诗。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晚景图》没有流传下来。

3、原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4、品味诗意童年,见证快乐成长

5、尤其令人叫绝的是“春江水暖鸭先知”这一句,他把画家没法画出来的水温冷暖,描绘得如此富有情趣、美妙传神!

6、惠崇是北宋初“九僧”之生卒年不详,约活跃于北宋初。建阳(今福建建阳)人,还有说淮南人。能诗善画。惠崇擅画鹅、雁、鹭鸶,尤长于小景。惠崇作品多画寒汀远渚、水鸟飞集,将山水与花乌相融合,形成禅意盎然、荒率虚旷的小景山水,当世人称“惠崇小景”。惠崇生前便有画名,而且在其死后五十年左右(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达到了鼎盛,沈括、王安石都曾写诗赞美他。王安石曾说“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出吾最许”。他的画现在还有些遗存,但没有这幅《春江晚景》。也有人说,原画应该是《春江小景》,所以诗的原题应该是叫《惠崇春江小景》,后来有人改作《惠崇春江晓景》,在后来又误传为《惠崇春江晚景》。

7、今天古诗的意思你们理解了吗?

8、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9、读《惠崇春江晚景》,完成填空练习。

10、这不,今天我妈给我做了一道东坡肉,真是太好吃了,让我忍不住也想跟妈妈学一学呢。

11、关键词:上指逆江而上。

12、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写远处的山景。这句一笔双写,看似写桃花点染,写早春的欣然景象。实质笔底又露出竹林,竹林不疏不密,摇曳生姿,刚好能透过竹林看到桃花。竹是隐者的代表,象征着志向高洁。苏轼本人都说“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在这幅画里,竹是底色,桃是主色。虽然明写桃花,但竹却无处不在。在一片浅绿中露出两三朵鲜红,正与色彩的美学暗合。

1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诗里的“三两枝”写出了初春时节,,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所以,“三两枝”主要还是突出时令是早春!

14、今天是古诗打卡活动第11天,每天5分钟,听故事——背古诗——留言打卡,就能轻松学会一首古诗!

15、示例:三两枝的桃花、满地的蒌蒿、抽出短芽的芦苇

16、《惠崇春江晚景》《huìchóngchūnjiāngwǎnjǐng》

17、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注释

18、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19、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20、综合频道每周五晚19:45

21、“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这一句大体写惠崇所绘的“飞雁图”,大雁北飞,有几只雁不舍这春天美景,差点脱离了队伍。并且运用拟人的手法,将依依不舍的几只归雁比作了“北归人”,使画中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22、河豚们逆流而上的场景虽然未在慧崇的画里表现出来,但是凭借着诗人丰富的想象,河豚们回到江里孵卵的温馨场景跃然纸上,无声的、静止的画面瞬间转化为了有声的、活动的诗境。

23、赏析一:创作背景《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24、竹外桃花三两枝,zhúwàitáohuāsānliǎngzhī,

25、《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

26、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27、于是小包我先去做了一番功课,没想到这东坡肉不仅好吃,在历史上还大有来头呢。小朋友们,你们想知道吗?不如先听小包来讲一首诗吧。

28、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1、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2、惠崇春江晚景古诗的全文翻译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原文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惠崇春江晓景二首(作者)苏轼(朝代)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赏析这两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晓景》,现已无从考证。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3、抄写自己掌握的描写春天的两首诗歌或一段文字,并写出自己的感想。

4、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惠崇的绘画由“定格”转变成了“录像”,使大雁北飞的情景充满着人的情感,是颇有新意的。

5、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是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6、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7、这首诗写的是苏轼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的所见。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

8、第二首诗题“飞雁图”,对大雁北飞融入人的感情,侧面表现了江南春美。本组诗中的第二首诗一般鲜为人知,但其创作水平也是很高。

9、《惠崇春江晚景》古诗表达了诗人苏轼(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对绘画者高超的技艺的钦佩)之情。

10、这里是所有小朋友展示自我的舞台

11、(幼儿学古诗词)惠崇《春江晚景》

12、小朋友们,我是你们的好朋友——小站。

13、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14、小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诗词乐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是《惠崇春江晚景》,一起来了解古诗里的故事吧!

15、最直接的就是,我们了解自己的生活环境,你家附近新开了什么店,或是什么老店关门了,你家对门来了什么邻居,楼下的马路在施工,准备扩建等等这一系列变化;

16、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苏轼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17、如何简单获取以上资料呢,只用三步哦:

1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19、我们想到知道水温如何,下意识的动作就是将手伸入水中,而水面上漂着的鸭子正好如此;

20、段话或一首诗描写图上的景物。

21、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1085年(元丰八年)于汴京所作。原诗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惠崇是宋朝著名的画家、僧人,即欧阳修所谓“九僧”之一。他能诗善画,特别是画鹅、雁、鹭鸶、小景尤为拿手。《春江晚景》是他的名作。苏轼根据画意,妙笔生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后人往往只引这一首,忘了后面还有四句: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22、竹外桃花三两枝,

23、诗到了第四句,就更进一步给大雁以人的情感。"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诗人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大雁恋恋不舍是因为南方比北方温暖,所以诗人就写下了大雁认为北方很冷,而且远远地就知道了沙漠风多雪多;这还不止,最后一句诗人进一步写大雁希望在江南多呆几日。这种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惠崇的绘画由"定格"转变成了"录像",使大雁北飞的情景充满着人的情感,是颇有新意的。

24、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上:指逆江而上。

25、从物候角度看,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令的景物?诗中哪些意象能够表明这一时令特征?(列举两例)

26、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27、有争议,以前都是晚景,现在更多的还是晓景,不过总之晓景色晚景都是那首诗。惠崇擅长画水禽,江景,尤其描绘尤其描绘荒率虚旷更是一绝,世称“惠崇小景”。他的画名在他死后五十年左右,也就是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达到了鼎盛,沈括、王安石都写诗赞美他。他的画现在还有些遗存在,但没有这幅《春江晚景》。这幅《春江晚景》,原来应该叫《春江晓景》的,不知道什么时间,什么原因弄错了,也便以讹传讹了。——这倒应了王安石那句名言了: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哉?起初的教学书上都是晚景,不过目前已经修正为晓景了。应以目前为准,毕竟国家教育局不会随便擅改教材的,总归是有依据的。

28、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1、⑸依依:不舍之貌。《楚辞》"恋恋兮依依。"归人:回家的人。刘长卿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

3、关键词: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4、春天的江水像一面镜子,干净得连江里的沙石都看得一清二楚。江水变得越来越暖了,最先知道这一消息的是可爱的鸭子们,它们正快活地在水里嬉戏。

5、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

6、传递时代正能量,开启美好新希望

7、蒌蒿、芦芽、菘菜三种菜

8、这首题图诗,着意刻画了一派初春的景象。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9、《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诗意是竹林外盛开着两三枝早开的桃花,春天江面水暖,应该是那浮水的鸭子最先知晓。满地都是嫩嫩的蒌蒿、短短的芦芽。这正是河豚逆江而上的时节。《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画诗,诗人的视线由远及近,通过对春天江面景物的描写为我们揭露了生活中的哲理。江岸上是竹林外盛开的桃花,江面上是浮水的鸭子,满地蒌蒿、短短芦芽,表达了诗人在生活细节的观察入微和春天的喜悦之情。只有身临其境,才知道真实的感受。

10、第一首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11、惠崇春江晚景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是苏轼给惠崇画的《春江晚景》配的诗

12、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是:

13、美食家苏轼由“蒌蒿满地芦芽短”

14、之前的经典诵读已经陆续分享了百首唐诗,

15、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首先,它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

16、《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卷二十六:“此是名篇,兴象实为深妙!”(3)

17、▶️(关注)车行道宽22米~秦州区罗玉河五中车行桥前来报到!

18、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19、说完了题目,我们再来看看诗歌本身的内容。第一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是说一片竹林外的桃花刚刚零零星星地开始绽放,也交代了画中的风景是初春时节。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是说在水中嬉戏的野鸭最先察觉到了初春江水的回暖。这前两句设计十分巧妙,诗人没有直言春天的天气如何变化,而是通过一系列的物候现象,如绽放的桃花、水中嬉戏的野鸭,从侧面为大家展示了春天的融融暖意,使我们仿佛能够看到气温的回升。

20、▶️(城事)天水部分地区迎来入秋首场降雪,未来一周天气↘

21、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鸭下水而知春江暖,具有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道理。

22、《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苏轼题在画作《春江晚景》上的诗。题画诗讲究诗和画的相映成趣,《春江晚景》为僧人惠崇所绘,共有两幅,现今已经失佚。

23、惠崇是个和尚,宋代画家。这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晚景》上的。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晚景》,现已无从考证。画以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24、次句“春江水暖鸭先知”,写近处的水景。这一句历来被认为是神来之笔,其实也是化用了前人诗句。孟郊有诗“何物最先知?虚虚草争出”,杜牧有诗“蒲根水暖雁初下,梅径香寒蜂未知”。苏轼化用后,后来的张栻“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李清照“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也都开始化用。惠崇图中应该画有鸭群在江中凫水,但诗人偏偏代入鸭的感受,用触觉感受代替视觉感受,把二维的画变成三维的虚拟体验,不仅真实,而且富含理趣。诗句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只有身临其境才能获得真实的感受,只有最接近底层才能获得真相。正是诗有了理趣,才让人反复咀嚼,久久回味。

25、正是河豚欲上时。zhèngshìhétúnyùshàngshí。

26、⑶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上:指逆江而上。

27、“春江水暖鸭先知”,对于气候变化感觉最敏锐莫过于大自然里的小动物了。

28、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一首,因而第二首已鲜为人知,实际上,第二首也写得很好。第一句大体写惠崇所绘的"飞雁图",大雁北飞,有几只雁依依不舍,差点掉了队。并且在下一句,把这几只雁比作了"北归人",是非常形象的,这就画活了景象。

惠崇春江晚景的古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

1、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2、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3、蒌蒿满地芦芽短,lóuhāomǎndìlúyáduǎn,

4、这是一首题画诗。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题画诗通过书法表现到绘画中,使诗、书、画三者之美极为巧妙地结合起来,相互映发、丰富多姿,增强了作品的形式美感,构成了中国画的艺术特色。这是一个叫惠崇的和尚画了一幅画,苏轼在画上题了诗。如今这幅画已经失传了,但诗却保存了下来。

5、⑴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这首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6、“蒌蒿满地芦芽短”,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7、《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第一首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第二首诗题“飞雁图”,对大雁北飞融入人的感情,侧面表现了江南春美。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宋代: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译文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

8、惠崇春江晚景苏轼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其二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所作的一首描绘早春时节桃花开放,鸭子在水中嬉戏的景象,显示了春天的活力,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9、在后台直接回复“唐诗”

10、蒌蒿(lóuhāo):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

11、“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优美的古诗吧!

12、《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第一首诗题“鸭戏图”,第二首诗题“飞雁图”。第二首诗为“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13、联想的手法是指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或是因为看到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

14、你的我的我们的快乐童年

15、《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

16、“春江水暖鸭先知”中鸭先知的原因动物了解自身生活环境的变化动物对于自身的生活环境是十分了解的,有什么细微的变化都很容易察觉。

17、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

18、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19、苏轼(1037~1101年),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宋仁宗年号,1056~1063年)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放纵不羁,雄浑豪迈,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0、蒌蒿满地芦芽短,

21、“正是河豚欲上时”画面虽未描写河豚的动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推测而知“河豚欲上”,从而画出海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用想象得出的虚境补充了实境。

22、“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然只是简单一句,却透出很多信息。

23、《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卷二十六:"此是名篇,兴象实为深妙!"

24、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Copyright © 2016-2020 www.365da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365答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