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晓古诗词诵读1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就是二月的春风,如同神奇的剪刀。
4、②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③啼鸟:鸟的啼叫声。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5、它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美丽的画卷。
6、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7、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后入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8、译文: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
9、②眠:睡觉。觉:察觉。
10、歌谱大概是DoLaDoSoMi,LaLaSoLaRe.SoMiLaMiSoRe,MiSoMiReDoLa……不是小蓓蕾组合的,求1
11、是那么相得益彰,愈增其妙
12、《宫词》薛逢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春词》刘禹锡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13、赏析:《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14、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15、《春晓》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16、⑷“花落”句:一作“花落无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17、古诗词学习方法:读诗文、解诗题、明诗意、知诗人、悟诗情,这五个方法也是学习古诗词的5个阶段,层层递进。
18、《春晓》既有悠美的韵致,行文又起伏跌宕,所以诗味醇永。诗人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
19、相同之处:都是描写春天时节的景色,都有对动物植物的描写侧面反映春天的特点。不同点:春晓的后两句,笔锋忽转,描写的夜来的风雨,是整首诗透露出感春伤春的情怀。而散文春则用大量排比修辞突出文字的气势,渲染出春的张力与生机,字里行间蓬勃朝气。
20、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21、孟浩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隐居中度过,这首诗即是诗人隐居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日黎明的短暂瞬间,捕捉典型而细微的春天气息,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春光易逝岛怜惜。
22、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阳人。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
23、“花落”句:一作“花落无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24、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
25、三句采用插叙的方法转写夜间听到风雨声,这样写的好处是富于变化。徐增《而庵说唐诗》已指出了这一点:“做上二句便煞住笔,复停想到昨夜去,又到花上来,看他用笔不定,瞻之在前,忽然在后矣。”先写今天早晨,再写昨天夜里。先写快乐,再写担心。短短的二十个字,显得曲折有致。写昨夜的风雨声,实际上也写了昨天风和日丽,百花齐放,令人赏心悦目。正准备今天继续欣赏时,忽然记起昨晚听到的风雨声,自然令人关注起繁花的命运来。
26、春天睡醒不觉天已大亮,到处是鸟儿清脆的叫声。
27、遇上最动听的声音及美妙的画面
28、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之《凉州词》
春晓古诗词诵读2
1、④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
4、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5、《春晓》作为孟浩然的佳作之题目大意为春天的早晨,诗词整体看似简单,却着实奇妙。
6、儿童歌曲版本较多,在此推介谷建芬创作的此曲,对于该歌曲的赏析,谷建芬老师进行了介绍:“歌曲前奏的出现像春的天使翩翩降临,随着春风跳起活泼欢快的舞蹈,打破了寒冬的沉闷,给大地带来一片生机。几个音符连续的三度跳进,营造出清新、活泼、充满朝气的春天意境。歌曲第一乐段4个乐句是主题的陈述,抒发了人们对春天十分喜爱的心情,以及对花儿在风雨中掉落感到惋惜的情绪。因此,演唱时不是一味的欢快,唱到第四乐句时应有所思索。接着插入衬词演唱的第二乐段,这是主题的延伸和补充,情感表现得更加乐观而有朝气。然后重复第一乐段,巩固主题情调,在稳定的主音中结束。”
7、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8、古诗词中充满了美好的意境,希望所有孩子都不要把这种学习当成负担,而把它当做一种美的历程。能在聆听中感受美,让他们在以后漫长的人生路中有了更多的勇气和力量。
9、苏东坡先生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10、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之《咏柳》
11、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12、不是。《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13、《春晓》这首小诗,初读似觉平淡无奇,反复读之,便觉诗中别有天地。它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悠远深厚,独臻妙境。千百年来,人们传诵它,探讨它,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14、点上方按钮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15、“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在春天的早晨,诗人在睡梦中被春日的晨光唤醒,被欢快的鸟鸣声叫醒。简短的充满春意画面感的诗句表现出诗人惬意的生活和美好的心情。“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昨夜一场风雨过后,想必花落了不少吧?体现出诗人无比珍惜、眷恋这美好春天的情感,担心春天因这花落而匆匆离去。
16、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17、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
18、第一句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第二句写醒来后,听到的是鸟噪枝头,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由鸟声忽然想起昨晚的风声雨声,由风声雨声又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最后一句,不是疑问,而是感慨,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这首诗构思巧妙,不是写所见,而是从听的角度去描写春天。读后,使人连想到春色、春光和春意,给人无穷无尽的美感。这首诗告诉我探索春天不只是看的,也可以是听的!它还告诉我另一个道理,在我们看来的一首普通诗歌,只要你把它读得韵味十足,并且用心去体会,你就会发线它其实真的非常美!
19、“夜来”句:一作“欲知昨夜风”。
20、“解诗题”即了解诗歌标题的意思,很多古诗从标题中就能知道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21、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22、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写春之声,通过春之声,写春天优美的环境与蓬勃的生机,以及诗人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