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识才的诗句1
1、【洗不比江河,要之却垢;马不比骐骥,要之疾足】语出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阴察》。洗涤不一定非要去大江大河,重要是的能够除掉污垢;马不一定非要骐骥,重要的是能够跑得快。喻指选择人才不要贪图虚名,而要看其实际本领。唐代赵蕤《长短论·论马篇》:。洗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却垢(gou够):去掉污垢。垢,脏东西。骐骥:骏马。疾足:腿跑得快。
2、【得十良马,不若得一伯乐;得十良剑,不若得一欧冶】语出《吕氏春秋·赞能》。得到十匹良马,也不如得到一个伯乐;得到十把好剑,也不如得到一个欧冶。说明得到数个贤才不如得到一位善于识别人才的人。汉代桓谭《新论·求辅》:“得十良马,不如得一伯乐;得十利剑,不如得一欧冶。”伯乐:古之善相马者。欧冶:古之善铸剑者。
3、【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语出唐代林宽《歌风台》诗。不要说英雄人物只会挥戈跃马打天下,自古以来,哪位英雄不谙通诗文风骚。二句言自古以来的英雄人物都是文武兼备的全才。解:懂得。
4、【多力何必孟责乌获,逸容岂唯郑旦毛嫱】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博喻》。力量巨大的哪能只是孟贲和乌获,容貌姣好的岂能只是郑旦和毛嫱。意谓天下的大力士和美女子多的是,喻指贤才并不缺乏。多力:力气大。孟贲乌获;古代二力士名。逸容:容貌姣好。郑旦毛嫱:春秋时期越国二美女名。
5、【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语出汉代徐干《中论·修本》。道路不艰险,就识别不出马的好坏;责任不重大,就无法了解人的德行。说明只有通过实践的考验,才能看出人的德才之高低。
6、【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语出唐代白居易《放言》诗之三。要验证宝玉是真是假;就得火烧三天;要分辨枕术和樟木,必须等它们长上七年。二句诗比喻事物的真伪、人才的优劣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考验。《淮南子·傲真训》:“钟山之玉,炊以炉炭,三日三夜而色泽不变。”此为前句所本。《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张守节正义:“豫,今之枕木也;章,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别。”此为后句所本。
7、【始而善者,善之饰也;终而善者,善之德也】语出宋代黄晞《聱隅子·三王篇》。仅仅在最初的时候好,这不过是把自己装扮成了好韵;自始自终一直很好,才真正是美德的体现。说明要看一个人是否具有好的品德,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考验。
8、【高才何必贵,下位不妨贤】语出唐代张祜《题孟处士宅》(一作《题孟浩然宅》)诗。才学很高的不一定居于很高的政治地位,地位低微也无妨于贤者的名誉。贵:地位高。下位:指地位卑贱、低微。
9、【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语出《荀子·大略》。天气不寒冷,无法知道松柏耐寒的特性;事情不艰难,无法知道君子的超众之质。说明君子是在困难的考验中产生出来的。岁;指时节,天气。
10、【穷溟出宝贝,大泽饶龙蛇】语出唐代李白《早秋赠裴十七仲堪》诗。荒僻滨海的地方出产宝贝,沼泽地区藏有许多龙蛇。比喻非凡人物往往产生于社会的下层。穷溟:穷海,荒僻滨海之地。饶:出产丰富。龙蛇,喻非凡人物。
11、【从来天下士,只在布衣中】语出清代届大均《鲁连台》诗。自古以来,天下的英雄俊杰,都出在平民百姓中诃。二句诗借古喻今,说明选拔人才不能讲究出身。士:指不平凡的人,卓出之人。布衣:平民。
12、【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语出《孟子·公孙丑上》:“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说明麒麟对于走兽,凤凰对于飞鸟,泰山对于土丘,河海对于溪流,都是同类。圣人对于黎民百姓,也是同类,但却超出了他的同类。后以“出类拔萃”形容才德出众之人。太山:即泰山。垤(die迭):土丘。行潦(liao老):溪流。拔;超出。萃:群,聚集。
13、【玉缺见不挠,剑折知真刚】语出宋代王令《再赠束孝先》诗。白玉残缺了,方见其不可折弯;宝剑折断了,方知其真正坚硬。喻指只有经过考验,才能显示出英雄本色。缺:残破。挠:弯曲。刚:坚硬。
14、【金玉不琢,美玉不画】语出汉代桓宽《盐铁论·殊路》。珍贵的玉石,不需要雕刻;完美的珠宝,不必再描画。比喻有真才实学的人,不需要人为的美化。金;珍贵。琢:雕刻玉石二画:描画。
15、【家不和,然后见孝子;国不乱,无以见忠臣】语出宋代林逋《省心录》。家庭不和睦,才能分辨出谁是孝子;国家不混乱,就无法判断谁是忠臣。说明处境困难,才能看清一个人的本来面目。
16、【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语出《汉书·武帝纪》。那些狂奔乱跳的马却往往能日行千里,那些受到世俗讥刺的人却常常能建立功名。说明选拔人才不要求全责备。踶(di帝):踢。负俗:不能适应世俗,受到人的讥刺。
关于识才的诗句2
1、【舟覆乃见善游,马奔乃见良御】语出《淮南子·说林训》。船翻了才显出善于游泳的人;马奔跑起来,才显出谁是御马的能手。比喻经过考验才能识别人才。见(xian现):显露。良御:善予御马的人。
2、【天若无雪霜,青松不如草】语出唐代唐备《失题》诗之一。老天如果不下雪降霜,那苍翠的青松连花草也比不上了。喻指只有困苦的环境,才能考验人,才能显示出英雄的本色。
3、【行一棋不足以见智,弹一弦不足以见悲】语出《淮南子·说林训》。走一步棋,不足以显示一个人智慧的高低;弹一下琴,不足以表达悲哀的情感。说明判断一个人的能力大小,不能凭一时一事,应全面地看,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4、【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语出唐代白居易《涧底松》诗。居高位者未必是贤才,地位低下者未必蠢笨。说明贤愚不在于地位的高低。二句诗意在为出身寒微而有才华的人鸣不平。贤:有才干。愚:蠢笨。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语出《荀子·劝学》。靛青这种染料,是从蓝草中提取出来的,但比蓝草的颜色更青。后以“青出于蓝”比喻后来者居上,学生胜过老师。青:靛(dian淀)青,一种青蓝色染料。蓝:蓝草,可作染料。
6、【苟有大美可尚于世,则虽细行小瑕,曷足以为累乎】语出汉代王符《潜夫论·论荣》。意谓如果有大的美德可以被世人所尊崇,那么即使在细小的行为上有点毛病,也不会对大节有所损害。说明小的过失掩盖不了大的美德,有瑕不掩瑜的意思。瑕:玉的疵病,比喻人的过失。累:损。
7、【射虎射石头,始知箭锋利,居世逢乱离,始辨英雄士】语出清代陈恭尹《拟古》诗之三。射虎时箭头射进了石头里,才知道箭的锋利;遇到兵荒马乱之时,才可以分辨出究竟谁是英雄。说明英雄俊杰是在斗争实践中显现出来的。前句化用“射石没羽”的故事;春秋时期楚国人熊渠子夜行,见大石横卧,以为伏虎,张弓而射,箭头入石,连箭尾的羽毛也隐没了(见《韩诗外传》卷六)。乱离:指战乱。
8、【不是不堪为器用,都缘良匠未留心】语出唐代褚载《移石》诗。那些石头不是不可以拿来使用,只是因为石匠对它们不曾留心观察。喻指其貌不扬的人也有可用之才,关键在于选求者要有识才慧眼。不堪:不能。缘:因为。
9、【贱不害智,贫不妨行】语出汉代桓宽《盐铁论-地广》。地位卑贱并不妨碍有智慧,家境贫寒并不妨碍有品行。意谓贫贱之家照样可以有德才兼备的人才,因而不能以家世和家境论人才。害:原作“周”,据卢文弨校而改。
10、【不有百炼火,孰知寸金精】语出唐代孟郊《古意赠梁肃补阙》诗。不经过烈火的千百次烧炼,谁能知道不大一块金子的精美?喻指只有经过严格考验,才能显出英雄的本色。孰:谁。精:精美。
11、【剑不试则利钝暗。弓不试则劲挠诬】语出汉代王符《潜夫论·考绩》。剑不试一试,就不知道它锋利不锋利}弓不拉一拉,就分不清它的强弱。比喻人有没有才能,只有通过实际考核才能分清。钝;不锋利。挠:弱。
12、【受知固不易,知士诚尤难】语出宋代欧阳修《送荥阳魏主簿》诗。受人知遇固然很不容易,了解人才实在更加困难。说明摸透一个人才的本质是好是坏、辨清其才干是高是低,至为烦难。受知:受人知遇,得到赏识和器重。知士:了解人才。
13、【中华七万里,何地无人杰】语出清代归庄《古意》诗之五。中国地域辽阔,哪个地方没有杰出的人物呢?意谓英雄俊杰到处都有。表现了作者对中华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强烈自信心。七万里:形容地域之广。人杰:杰出的人物。
14、【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语出唐代李白《梁甫吟》诗。才高德崇的贤人最初看起来与常人并无两样,一旦时机到来,就会于出非凡的事业来,这是愚庸之辈所不能料及的。二句诗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自信心。大贤虎变:本《周易·革卦》中“大人虎变”语。虎变,秋后虎的皮毛换新,文采炳焕,此喻指“大贤”_旦得到机会,就会迸发出异彩。
15、【千里之骓,不逢善驭,居于駃騠之乘;千金之璧,不遇玉人,混于块石之间】语出宋代黄晞《聱隅子·大中篇》。能奔驰千里的骏马,如果遇不上善于驾驭的马夫,就会被牵去与驴骡一同拉车;价值千金的玉璧,如果遇不上善于识玉的玉工;就会被混同于一般石头之中。喻指人才如果遇不上“伯乐“,就会被埋没。说明识才之才极其难得,至为重要。骓(zhui追):毛色黑白相间的马,骏马。《史记·项羽本纪》:“骏马名骓,常骑之。”善驭:善于驾驭马车的人。駃騠(jue ti绝提):公马母驴杂交所生的驴骡子。乘(sheng胜):古时称四匹马拉的车。璧:美玉。玉人:琢玉的工人。
16、【器必试而后知其利钝,马必驾而后知其驽良】语出明代张居正《陈六事疏》。工具一定要经过试验,然后才知道它究竟锋利不锋利,马一定要拉车,然后才知道它究竟是劣马还是良马。喻指只有经过实际工作的考验,才能分辨出贤才和庸才。器:指工具。钝:不锋利。驾:拉车。驽(nu奴):跑不快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