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是你人生的作者,谁都不能帮你去写;没有人会陪你一辈子,指望谁都是白扯。担子沉重,咬牙也要挺住,因为你是人物不是废物;心中有苦,没必要逢人就诉,若不身在其中何来感同身受。
2、佛教的最高境界叫做涅槃。涅槃,华译为圆寂,圆是圆满一切智德,寂是寂灭一切惑业。即是修行得道的圣者,形体灭尽,入于不生不灭的解脱境界。
3、余生不长,一定要让自己活得舒服一些。
4、老子用顶针的文法,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深层规律精辟涵括、阐述出来。“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根本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自然而然”的规律。
5、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
6、情绪是苦恼的原因。只有放下情绪,你才能舒服。
7、渡人,度心,度自己!
8、佛之所以告诫我们人生是苦的,是要我们知道现在这人生是不彻底,不永久的。因为只有明白了生命的无常,才会珍惜生命的有限,才能放下无谓的执著,才可以坦然地面对人生的苦难,以后可以造就一个圆满的人生。
9、那些在生活中得不到,坚持不了的人,要学会放手。
10、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11、婚姻最大的意义,就在于两个人相互扶持,携手到老。
12、菩提无树,镜非台。里面什么都没有,那它在哪里引起尘埃呢?
13、语出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扩展资料典故故事:
14、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人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百炼成精,淡定从容。
15、再苦再难靠自己,你要相信自己,给自己点勇气,给自己点信心,去战胜所有的困难。
16、所谓中道,就是超越有无、增减、苦乐、爱憎等二边之极端、邪执,是不偏于任何一方的中正之道。
17、人之所迷,因在局内,人之所悟,因在局外。人生充满变数,定力如何,直接影响到人生的走向。淡定看人生,宁静看自己。
18、心小了,小事就大了;心大了,大事都小了;看淡世间沧桑,内心安然无恙。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爱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19、时间在变,人也在变。
20、当你快乐的时候,你应该认为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的时候,你应该认为痛苦不是永恒的。
21、给你境界极高的佛家偈语,很深的。源《金刚三昧经》。佛说:令彼钝根受持一四句偈。即入实谛。一切佛法。摄在一四偈中。
22、但是,没有必要寻求法律。
23、万物无生之意,万物无生而有法。
24、看不惯你的人,让你明白原谅的意义;你看不惯的人,让你懂得包容的内涵。
25、放下烦恼,成为菩提,换个心情就阳光了。
26、一个人的生活的好坏,其实跟他说出的话语息息相关。祸福全在一张嘴上,如果你对生活老是埋怨抱恨的话,生活只会越过越糟糕;同理,如果你对生活经常赞叹的话,生活就会越过越有滋味。
27、既然不能改变,不妨试着接受。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恒定淡然,豁然开朗。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淡然,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对人生的态度,是一种美德,一种涵养,一种风度,一种勇敢,一种力量,一种原则。来自于心灵深处,不与群芳争姝丽,淡若清风。
28、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谅解,谁来人间还不收获几块伤痕,多少纠结,到最后不外是一场幽默,多少纠缠,到头来不过是一场哑然失笑,回首一片烟波,抬头一片晴空,恰好似心头路窄,天地路宽。
29、教书只是形式,教育才是本质。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
30、顺应别人,会得善缘。改变自己,会得善果。万般计较心自烦,万缘放下性清净。不用找寻成功的方法,只要面对失败的原因。攀缘之心一止息,万缘方能都放下。多吃伤身,多想伤神。从易处改变,从近处做起。叛逆之心起,人我皆苦。如随顺之行,您我皆乐。
31、举案齐眉、白头偕老,是婚姻最美好的模样。
32、痛苦的根源在于你的执着。什么是执着?就是你太在意你的感受,你总想抓住不属于你的东西,你总想留住跟你不同路的人,你总想别人会跟你一样的付出,结果事与愿违,该失去的终究失去了,该离开的终究离开了。一切皆空性。放下的好。
33、做人莫论出身。不抬高自己,不贬低别人,这才是生活之道。那些处处给人感觉有优越感的人,其实很愚蠢。
34、渡人渡心,心是根本。
35、佛陀既不赞成享乐主义纵欲主义,也不赞成苦行主义,他把“纵欲和苦行”称为“两个极端”,这两个极端的反义就是中道,既远离身心欲望,又避免自苦其身。
36、良心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公正的法官。你可以欺骗别人,但永远骗不了自己的良心。
37、不联系,不代表不挂念;不问候,不代表不关心。
38、实无大乘与小乘,只有唯一佛乘,所谓小乘是佛陀为了那些急于了脱生死轮回之苦的二乘心性的众生,而摘取出来的;实际上的大乘——唯一佛乘是涵盖了小乘的解脱道的内涵的。
39、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所有人都在笑,只有自己在哭。
40、常以为人是一种容器,盛着快乐,盛着悲哀。但人不是容器,人是导管,快乐流过,悲哀流过,人只是导管。各种快乐悲哀流过流过,一直到死,导管才空了。
41、佛教中说是涅磐,是指释迦牟尼80岁时达到不生不灭、常乐我净的最高境界。在佛教里人死就称之为“涅磐”,是说佛教徒修行到了最高境界,他的一生都无需要再受苦受累了,是到西方极乐世界享受去了。佛经中说,涅磐并非死亡,是无数生死轮回后获得的一种新的精神境界。
42、求趣无上菩提者,要净自心,福田方净。不见一物名为见道,不行一物名为行道。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但契本心,不用求法。不自重者取辱,不自足者博学,不自满者受益。根身器界一切镜相,皆是空花水月,迷著计较,徒增烦恼。道人非同善人,如鹤立鸡群,劲挺自持,不顺人情,超群脱俗。人生不懂反省,等于停止进步。但离妄缘,即如如佛。依无住本,立一切法无住之本本乎无住,若能彻住则万法一如。
43、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我们这一代最重大的发现就是,人能因改变心态,从而改变自已的一生。”的确,人生的成功或失败,幸福或坎坷,快乐或悲伤,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心态造成的。
44、找准自己的的位置,看清自己的价值,做最好的人。
45、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46、真心应物,不生分别。
47、心中有风景,就不怕荒凉;眼里有光芒,才看得见希望。
48、学道如守紫禁城,白天六贼夜不能寐,总经理可以发号施令,不战而屈人之兵。
49、这个门不能入,还有一个门「无相」。入空是从空门入,这个无相,相是有门,可以从有门里面去入。「有」怎么称无相?因为相是缘生的。《般若经》上常讲「万法缘生」,凡是因缘所生法都没有自性。所以从这个地方仔细去观察,看出相是假相,你要真正能够看出一切相都是假相,你就看破了。看破是真正明白、真正通达,这事实真相被你看穿,看穿之后,你对于现相自然就不执着,你就能放下。放下什么?放下执着,执着一放下六道就超越。这个样子入门,你就是从无相入门。
50、渡了心,才能过安心。
51、向外的丘迟,不知心有灵犀背,所以学佛,难得实际受益。
52、什么叫因果?因果又叫业因果报,又叫因果报应,是佛教基本原理之一。“因”就是原因,也叫因缘。“果”就是结果,也叫果报。我们凡做一件事,说一句话,甚至动一个念头都是种因;随其善恶的性质和分量都有恰如其分的结果在后面,迟早总要由自己受到的。概括说,种善因得福果,种恶因得苦果。
53、十方如来,但同一个道理,离开生死,都是直道理。
54、佛,本意就是顿悟,也就是说他们最高的境界就是看透是是非非,了解整个世界,了解宇宙,了解真理,了解人本身,而在佛教中现存的最高的程度是肉身佛,就是死后千年不腐,相传只有佛性极高的大禅师才能做到,而在中国,除西藏外,有肉身佛的最著名的是九华山。望采纳
55、我们大部分人都是这样,普普通通,没有光环,想要什么,就得凭自己的努力去拿,遇到事情,就得靠自己生生地硬扛,大人的世界里,没有谁比谁轻松。
56、一切都是因果,一切都是因缘!人生再高境界是有还是无,无还是有!错也是一种修行!
57、因为无常,所以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坏的可以变好,好的也可以变坏。而它朝什么方向改变,取决于我们创造什么样的条件,种下的是什么因。
58、渡人,渡心,渡自己,以一颗心去摆渡生活,终会有欢喜人生。
59、养生首先要养心,心态若是不好,一切都是徒劳。
60、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在生活中反思,你就会停止进步。
61、不知不觉间,我们好像都在追逐着某种境界。
62、佛教最高境界的一句话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63、佛心是自造的,不能用言语来索取。
64、他俩谈论的是有关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内容。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招贤大师当场出示了一份偈帖。
65、不要刻意去猜测别人的想法。如果没有正确判断的智慧和经验,通常会出错。
66、宽容,是一种美德。但同时,它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宽容别人,也是给自己的心灵让路。原谅,不过是将伤痕悄悄掩埋;忘记,才是最深刻彻底的宽容。宽容就是忘却。忘却昨日的是非,忘却别人对自己的无理和冒犯,过去了,就让它真正成为过去,时间是最好的良药。让大肚能容的雅量,生活有和煦的阳光,岂不更好。
67、佛法教我们修行的方法,修行成佛,最高境界成究竟圆满的妙觉位佛。
68、所谓无上正等正觉者非他,即是真如本性,亦名自性清静心是也。
69、他人的烦恼、过失是外缘,起不了根本作用,自己内心如何反馈世界才是我们认识的关键。当我们的心灯点燃,黑暗将自行隐退。
70、心中执着于“我”的人很容易患得患失,惴惴不安。处于顺境沐浴阳光就喜形于色,欢天喜地;遭逢挫折失败就垂头丧气,怨天尤人。而心中无我的人却淡定自若,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心无旁骛,得之泰然,失之淡然,不忧不惧,不喜不悲。
71、总的来说,这十条佛教的真理告诉我们:要离“苦”,才能得安乐;要知“无常”,才能有希望;要懂“无我”,才能融入大众;要明“空性”,才能真空妙有;要消“恶业”,才能美善人生;要识“因果”,才能心甘情愿;要透“缘起”,才能真相大白;要行“中道”,才能安身立命;要证“般若”,才能自由自在;要圆满“涅盘”,才能究竟人生。
72、如果你看不到一个叫做“看路”的东西,你就看不到。有一种东西叫做人行道。
73、佛教是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的宗教,佛教徒不应该轻易相信和传播世界末日的说法。佛教宣称每天都是好日。
74、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75、境界,是一个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也是一种自我修持的能力,体现了一个人的修为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