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成功的注意事项
法律主观:
国外有一个很流行一个比喻,把创业者办企业喻为三种类型:一是把企业当“老婆”来养,别人不能碰,股权100%是自己的;二是当“儿子”来养,别人可以碰,可以分一点股权;三是把企业当“猪”来养,合适的时候拿出去换钱,即用股权来换取发展急需的现金。实际上,办企业的出发点就在于获取利润。那么,假如你把企业当“猪”来养,你卖出股权,拿回现金,用这些钱又可投资更有潜力的项目。要知道,股权 *** 是企业做大做强的一种捷径,资金也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二、用信誉来融资培育融资信誉很重要,因为一个企业要办下去,永远要与金融机构打交道,永远要与客户打交道。经济往来中,信誉是之一位的,有时候宁愿借些高利贷,也要把到期的债还了,以培育自已的信誉,信誉可以帮助你来融资。中小企业跟大企业比,大企业人家相信,而小企业只能具体的事让别人信服,这是需要多付出一些成本,这个成本可以叫信誉构建成本。稿宽这一点,也往往是很多中小企业家所轻易忽视的。三、引入风险投资求事半功倍市场经济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越来越小,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企业原来特有的优势变小了,如低人力成本优势正在大幅削弱,高端人才的价格正与国际接轨,只是操作工人比国外廉价。随着更多国际资本的引入和跨国公司的进入,高技术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高端人才的竞争上,因此,高技术企业的压力确实大。在这方面,引入风险投资,不仅仅带来的是钱,还可带来治理技术和人才,尤其是治理方面的人才。假如中小企业家能够做到风险投资视野较宽,对资本运作和国际动向比较了解。那么,就完全可以做到借风生力,事半功倍,迅速把企业做大。四、寻求企业上市能借鸡生蛋中小企业在国外上市难,例如,在硅谷,有几万家企业,能上市的并不多。而在中国,能上市的中小企业更是少数。但是,假如通过努力,得到 *** 的支持,企业能够求得上市,则对企业而言,真可谓如虎添翼,企业上市了,知名度提高了,又可增发、配股、发可转债,融资能力则空前提高,市场竞争力就更不用说了。当然,上市是有成本的,证券市场行情好时,对公司有好处,可以增加公司的市面价值,提升股东的财富水平;但市场不好时,实际上是便宜卖公司股权。另外,上市公司始终有个维持成长的压力,而一般股东与核心人员对公司的关注角度是有差距的,二级市场的股东更注重短期回报,短视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使公司轻易被市场牵着鼻子走,因为流通股价最终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法律客观:
《中者敬灶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第三条国家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长期发展战略,坚持各类企业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其中的小型微型企业实行积极扶持、加强引导、完善服务、依法规范、保障权益的方针,为中小企业创立和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第四条中小企业应当依法经营,遵守国家劳动用工、首扮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社会保障、资源环境、质量标准、知识产权、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遵循诚信原则,规范内部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得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创业融资的误区主要有哪些
1、廉价出卖你的技术或创意:许多创业者和下岗职工创业者急于得到启动或周转资金,往往在中小企业融资时急于求成。给小钱让大股份,轻易的贱卖技术或创意。
2、烧别人的钱圆自己的梦:。持这种思想信拆晌的人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只有能为股东创造价值的企业家,才能得到更多的中小企业融资机会和成长机会。
3、没有完善的中小企业融资战略设计。
4、缺少对中小企业滑锋融资方案的比较性选择。
5、过度包装或不包装:有些创业企业为了中小企业融资,不惜粉饰财务报表、甚至造假,进行“包装”中小企业融资。
6、缺乏资金规划和中小企业融资准备。
7、缺少必要的中小企业融资知识。
8、先期中小企业融资贷款未还不讲信誉。
9、只顾扩张不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10、盲目对外出具中小御物企业融资担保函。
创业融资需要注意的十大误区
创业融资需要注意的十大误区
★ 误区一:出卖你的技术★
许多创业者急于得到启动或周转资金,往往在融资时急于求成。给小钱让大股份,轻易的贱卖技术或创意。“只要能获得启动资金就行”。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有不少核心技术哗洞的拥有者非常廉价的把自己的技术或创意随随便便的出卖了。
在公司运营一段时间后,才意识到当初的技术卖悄携便宜了,开始对当初的投资协议不满。这时,有的人会轻率的提出毁约。这样做的后果是很不好的,只会使我们在资本市场上失去商业信誉。
★ 误区二:大肆烧别人的钱★
这种对风险投资不负责任使用的情况,相当普遍的存在着。
创业不仅是创业者实现理想的过程,更是使投资者的投资保值增值的过程。创业者和投资者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只有通过企业这个载体发展的过程,才能达到双赢的目标。
“烧投资者的钱圆自己的梦”的问题,说到底是信用问题,品质问题。持这种思想的人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只有能为股东创造价值的企业家,才能得到更多的融资机会和成长机会。因此,创业者不仅要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还需要加强道德修养,培养和具备企业家的诚实、守信的道德风范。
★ 误区三:不完善的融资战略★
跟任何推销过程一样,在筹资和融资的过程中,也需要完善的策划和充分的准备。这是取得更佳融资效果的开端。但是,很多创业者只有总的战略策划和设计,却没有关于融资的具体战略设计。这是不应该的。
中小企业融资的具体的战略设计是总体战略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总体战略的支撑性战略。因此,这一部分内容应该用心进行精细的策划。策划的内容应该有:
哪些风险投资商对你这一类别的项目和产品感兴趣?
他们一般可能采取哪种投资合作形式?
他们一般在之一次接触中会提出和涉及到哪些问题?
我应该做哪些准备才能展现本项目的优势和特点?
在之一次交往中如何阐述项目的价值,既引起投资方的兴趣,又进行必要的火力侦察,为后续谈判打好基础?
应该提起注意的是:这些战略设计的内容是不要写进商业计划书的。
★ 误区四:缺少对融资的认识 ★
尽管国内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还不是很健全,但渠道还是比较多的。主要有:
1、合资、合作、外资融资渠道;
2、银行及金融机构贷款;
3、 *** 贷款;
4、风险投资;
5、发行债券;
6、发行股票;
7、 *** 部分经营权;
8、BOT中小企业融资;
9、民间中小企业融资;
10、通过阿里巴巴和 *** 网利用商业信誉融资。
对以上企业融资渠道进行深入的比较与选择,可以有效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成功率。通过上述途径得到的发展资金可以分为两类:资本金和债务资金。
其中的债务资金不会稀释创业者股权,而且可以有乱运枯效分担创业者的投资风险.
如果采用出让股权的方式进行融资,则必须做好投资人的选择。只有同自己经营理念相近,其业务或能力能够为投资项目提供有商情价值的渠道,或者有效地战略指导的投资才能有效支撑创业企业的.成长。
因此,创业者一定要加强对融资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在掌握充分情报信息的前提下,做出更优的选择。
★ 误区五:过度包装或不包装 ★
有些创业企业为了融资,不惜粉饰财务报表、甚至造假,进行“包装”融资。这是不应该的。其实,财务数据若是脱离了企业的基本经营状况,明眼人是一眼就能看穿的。
但也有另一种情况,有些创业企业认为自己经营效益好,应该很容易获得融资,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包装企业。要知道资金方看重的不只是企业短期的利润,而是企业的发展前景及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更看重的是企业带领员工战胜风险的能力。对此,企业的主要领导应该有一个清醒的、理性的认识和思索,在理性思路的前提下进行适度包装还是很有必要的。
★ 误区六:不规划资金和融资★
融资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创业企业要获得快速发展,必须要有清晰的发展战略,并要从里到外营造一个资金愿意流入该企业、能够流入该企业的经营格局。
不少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把企业融资当作一个短期行为来看待,希望突击拿款或突击融资,而实际上成功的机会很少。缺乏融资准备最典型的表现是多数创业者对资本的本性缺乏深刻的研究和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就去盲目进行融资,往往效果不佳。其实,资本的本性是逐利,不是救急,更不是慈善。因此创业企业在正常经营时就应该考虑融资策略,并要和资金方建立广泛联系。融资前,还应该先将企业梳理一遍,做好相应的准备。融资时,能够把企业及公司业务清晰地展示在投资者面前,让投资者看到给你资金之后“逐利”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他们才会放心。
★ 误区七:无必要的融资知识★
很多创业者有很强的融资意愿,但缺少相应的融资知识。真正理解企业融资的人很少,很多融资者总希望托人打个 *** ,找个熟人,写个商业计划书,就能把钱贷到手,而不注重用心去研究企业融资知识。他们往往把融资简单化、随意化了。由于缺乏必要的融资知识,中小企业融资视野狭窄,只看到银行贷款或股权融资。不懂得或不知道除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外,租赁、担保、合作、购并及无形资产输出和 *** 等方式都可以达到融资目的。自己把宽泛的融资范围搞窄了。其实,企业融资是非常专业的,需要有丰富的融资经验,广泛的融资渠道,对资本市场和投资人要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还要有很强的专业策划能力及解决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现实问题的运作能力。因此,融资者必须加强融资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还可以聘请企业融资顾问,从培育和铸造企业资金链的高度,帮助企业打造发展的资金支撑!
★ 误区八:先期融资贷款未还 ★
银行是愿意贷款支持讲信用的创业企业做大做强的。不讲信用者,自然会借贷无门。就一般情况而言,除了高新技术企业之外,银行还从贷款原则出发,青睐那些产品有市场、法人代表对企业的管理控制能力强、经营规模和经济效益呈向上趋势、并拥有长期稳定销售合同的中小企业。在中关村有一个企业叫时代集团。该企业近几年累计向银行贷款200多笔,没有一笔不良记录。今年5月,一笔2000万元贷款眼看就要到期,而公司一时又抽调不出资金。副总裁千方百计,连找了20家企业拆借资金,终于在最后一天还掉了贷款,确保了资金来源链条不断裂。事实上,企业的每一轮融资,都将影响投资者对你后续融资的可行性和价值评估。时代公司的良好信息,获得了多家银行的赞许。工行、中行、民生银行等多家银行平均每年以20%的速度增加对它的贷款。公司由小变大,已连续7年与“联想”、“方正”等企业一起被评为“中关村科技园区20强”。
★ 误区九:只顾盲目扩张 ★
规范化管理是企业自身的一种融资能力。很多民营企业在不断扩张中企业管理却越来越粗放、松散。不注意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增强自身的这种融资能力和规避企业扩张过程中的经营风险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创业企业只顾发展,不塑造企业文化,最终导致企业规模做大了,但企业却失去了原有的凝聚力,企业内部或各部门之间缺乏共同的价值观,没有协同能力。不具备银行评估的基本贷款和融资的条件,这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贷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 误区十:盲目对外融资担保★
在面对创业企业融资中的困难,一些创业企业之间往往进行相互出具融资担保。由于这种盲目担保往往给创业企业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风险。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第二条的规定,境内机构向境内的外资金融机构出具保函,仍属于对外担保的范畴,应受国家外汇管理机关的监管。
有权对外担保的担保人有两类:
之一类是经批准有权经营对外担保业务的金融机构
第二类是具有代为清偿债务能力的非金融企业法人,包括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若公司所提供的担保属于融资保证时,根据有关规定应经外汇管理机关逐笔审批才能生效。外汇管理机关会在收到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上述申请资料予以批复,对不符合条件的,外汇管理机关应当将申请资料退回,担保人在收到外汇管理机关的批准文件后,应在批准之日起6个月内出具保函,否则批准文件就自动失效。这时如还需出具保函,担保人就只能重新申请批准了。担保人正式出具保函后,还应当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局办理担保登记手续。担保人为金融机构,实行按月定期登记制,不必逐笔报告登记。最后,如果公司发生履约困难需要担保人履行担保义务时,担保人应在取得国家外汇管理局各分局的核准后方可履行。
;
中小企业想融资怎么办?
中小企业在融资时有很多融资方式可供选择,而每种融资方式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同的,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应充分考虑到企业所处的行业类型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对融资的需求。
1、根据企业所处行业类型选择融资方式
①、高新科技中小企业。高新科技中小企业一般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风险高、收益高、资源需求的长期性、所需资源多、外部收益大,而且由于“高新科技”对于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性,国家也会对这类企业给予充分的政策、法律,甚至是直接的资源支持。所以这类中小企业适合风险融资、买壳上市、融资租赁等这类创新型的融资方式。
②、传统中小企业。与高新科技中小企业相比,传统中小企业具有如下特点:低风险、收益稳定、享受较少的政策优惠。基于以上特点,传统中小企业缺乏足够高的盈利前景,很难获得风险融资,但由于其资产中有形资产占主体,市场成熟,产品需求稳定,风险相对较低等特点,传统中小企业比较容易获得亲友的借款,以及利用银行贷款、商业信用等传统融资方式进行融资。
2、根据企业的发展阶段选择融资方式
①、种子阶段—内源融资为主。主要是自有资源,其余是民间借贷,此外企业还可以寻求 *** 创业基金的帮助。
②岩慧、创业阶段—权益融资为主,债务性质融资为辅。重点是吸引融资机构或个人,如创业风险融资、中小企业融资公司融资、担保下的普通贷款等。
③、成长阶段—银行信贷为主。吸引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和利用信用融资成为成长期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更佳选择。其次,在创业阶段投入资源的风险融资机构提供追加融资也是一个选择。
④、成熟阶段—资源市场大规模融资。这一阶段中小企业应主要考虑在资源市场上进行债券等形式的大规模融资,适度的债务性质融资可以降低孝岁企业综合资源成本,而有条件做强做大的中小企业应主要考虑实现企业上市。
如您有资金需求,也可以选择平安银行贷款,平安银行有推出多种贷款产品,不同的贷款产品贷款要求,利率,办理流程不同,其中新一贷信用贷款,无抵押,无担保,手续简单,审批快,粗慎答额度3-50万。
您可以登录平安口袋银行APP-首页-贷款,进行了解及尝试申请。
应答时间:2021-10-2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中小企业贷款应注意哪些风险
目前,融资难已成为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没有资金运营,等于把中小企业推上破产的边缘,如果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不小心掉进融资陷阱,更是雪上加霜。2008年,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几乎席卷全球,这场风暴带给中国中小企业的是资金筹集难上加难,尤其是出口型中小企业。
因此,风暴之后,更多的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问题,这个时候,各类骗术和融资风险就开始“占领”市场,专家提醒,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细节,避免落入融资陷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陷阱面面观
陷阱一:考察费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因此,在企业融资期间,对前来提供帮助的人员进行接待和食宿安排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有一类考察人员,企业一定要留心。
主动与企业联系,在不了解橡乎企业情况的前提下要求到企业考察,并要求企业支付考察费,不仅如此,而且对考察费的要求很高。在中国,要求支付考察费的投资机构并不常见,真正的资金方一般都会自己安排外出考察的费用。
陷阱二:项目受理费
项目受理费是指融资服务机构在收到企业有关资料后要求融资企业缴纳的对项目进行评估和项目预审发生的费用,尤其是号称有外资背景的投资公司,往往把锋芹收取项目受理费作为一种项目控制程序和费用转嫁的梁基悉方式,如果出现以下情况,融资企业就要提高警惕,骗局正在找上门来。
融资服务机构对融资企业项目资料不作实质性审核,即下初评认可结论;对不具备条件的项目下初评认可结论;以收取项目受理费为目的,不以项目投资为目的,在项目实质性评估阶段以各种理由拒绝融资企业。
陷阱三:撰写商业计划书费用
商业计划书是风险投资商现场考察前首先要拿到的资料,现在无论是国内还是境外的投资机构,都习惯使用商业计划书,因此,商业计划书的撰写是企业融资之前的必修课,正是因为商业计划书的重要,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下列情况,融资企业应该拒绝帮助。
企业已经请别的融资服务机构或自己 *** 了商业计划书,但融资服务机构或资金方以各种理由拒绝,并作为项目继续进行下去的必要环节,不仅如此,还百般刁难融资企业,要求其提供“国际标准格式”商业计划书。
陷阱四:评估费
在融资过程中,一部分投资者或融资服务机构要求对企业资产或项目进行评估,如果是在融资实施阶段,此项评估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如果是下列情况,则有诈骗嫌疑。
项目评估不是在项目实施阶段,而是在项目审核阶段;评估机构不是资金方或融资服务机构认可的评估机构;要求对整个项目或对某一部分资产(主要是无形资产)进行评估。
陷阱五:保证金
保证金也是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陷阱,据了解,有30%的企业曾经在保证金上被骗取了不菲的钱财。具备如下条件,保证金则是一场骗局。
资金方要求融资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自己预先设定的程序操作,否则就拒绝往下进行;资金方设置了严格的违约条款;资金方对项目的审核简便,对项目的真实性和项目回报热情很低。
如何防范融资骗局
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案例,通过这个案例,让我们看看,骗子究竟是如何利用企业的融资心切开展骗局,并且最终得手的。
A公司拥有一个玩具制造方面的专利技术,为了获得资金支持,他们四处寻找融资机会,在一次会议上,A公司结识了B公司,据说B公司是美国一家资深融资服务机构设在中国的办事处。
B公司对A公司的融资要求很快给予了答复,并声称,如果不能完成A公司的融资要求,就不收取A公司的任何费用。经过简单沟通后,B公司按照如今流行的方式,要求A公司提供商业计划书和资质认定,并给他们介绍了一个C公司操作这些业务。
A公司没有多想,就按照约定支付了C公司3万元的费用,后来又支付了2万元,但是从此之后,C公司就杳无音信。当A公司前去找B公司理论时,发现,B公司也已人去楼空,本来是A公司想要融资,现在倒变成了出资。
其实,在这个案例中,B公司的骗术并不高明,但是A公司因为没有经验,才会被假冒的B公司骗去资金。
狐狸再狡猾,也有露尾巴的地方。因此,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一定要提高警惕,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对资金方实力和可行性进行确认
真正的融资服务机构一定有成功的融资案例,融资企业可以从融资服务机构的成功案例入手,对他们的实力进行确认。另外就是上面我们提到的商业计划书,正规的融资服务机构一般不会指定专门的公司为融资企业撰写商业计划书,只会要求融资企业自行提供。另外,融资服务机构介绍的资金方,如果资金方确实想投资该项目的话,一般都是资金方和融资企业共同委托评估公司,评估费用共担或由资金方承担。
假冒的融资服务机构一般而言,具备以下特征,公司员工整体素质不高,与融资企业接触洽谈的方式神秘,项目很容易立项等等。
2.不要有投机取巧的心理
中小企业因为融资难问题,大都存在融资急切,喜欢占小便宜心理。须知,心急坏事,占小便宜,吃大亏。很多假冒的资金方,就是利用了融资企业的这种心理,让企业上钩。
例如,不经过严格审查,就和企业签订融资意向书;没有采用风险保障措施,就做融资安排;一个很小的项目,甚至没有任何基础的项目,就要投资上千万元,这不是骗局是什么。在这种骗局面前,很多的中小企业上当是因为他们相信他们的项目一定会有人感兴趣,抱着憧憬做事,自然会被骗。
3.请专家全程服务
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如果想要把风险降到更低,更好请专业的融资服务机构全程跟踪服务,或者请律师参与,事先对资金方的性质和真实性进行判断,在签署协议前做足功课,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
真实的融资
看了这么多融资陷阱,中小企业一定觉得心惊胆颤,那么,究竟怎样的融资才是中小企业敢于接受,并能保证中小企业成功获得资金,继续开展业务的真实融资呢?
据记者了解,在中国市场上,融资渠道相较从前,已经拓宽了很多,如果一个企业真的有好的项目,想要获得资金支持并不是很难。目前,在中国市场比较流行的融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中小企业可以借鉴。
之一种: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是指出租方根据承租方(中小企业)对供货商、租赁物的选择,向供货商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方使用,承租方在契约或者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分期支付租金的融资方式。
想要获得融资租赁,企业本身的项目条件非常重要,因为融资租赁侧重于考察项目未来的现金流量,因此,融资租赁的成功,主要关心租赁项目自身的效益,而不是企业的综合效益。除此之外,企业的信用也很重要,和银行放贷一样,良好的信用是下一次借贷的基础。
第二种:银行承兑汇票融资
融资双方为了达成交易,可向银行申请签发银行承兑汇票,银行经审核同意后,正式受理银行承兑契约,承兑银行要在承兑汇票上签上表明承兑字样或签章。这样,经银行承兑的汇票就称为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具体说是银行替买方担保,卖方不必担心收不 *** 款,因为到期买方的担保银行一定会支付货款。
银行承兑汇票融资的好处在于企业可以实现短、频、快融资,可以降低企业财务费用。
第三种:不动产抵押融资
不动产抵押融资是目前市场上运用最多的融资方式。在进行不动产抵押融资上,企业一定要关注中国关于不动产抵押的法律规定,如《担保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避免上当受骗。
第四种:股权 *** 融资
股权 *** 融资是指中小企业通过 *** 公司部分股权而获得资金,从而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中小企业进行股权出让融资,实际是想引入新的合作者。吸引直接投资的过程。因此,股权出让对对象的选择必须十分慎重而周密,否则搞不好,企业会失去控制权而处于被动局面,建议中小企业在进行股权 *** 之前,先咨询公司法专业人士,并谨慎行事。
第五种:提供担保融资
提供担保融资的优势主要在于可以把握市场先机,减少企业资金占压,改善现金流量。这种贸易融资适用于已在银行开立信用证,进口货物已到港口,但单据未到,急于办理提货的中小企业。进行提货担保融资企业一定要注意,一旦办理了担保提货手续,无论收到的单据有无不符点,企业均不能提出拒付和拒绝承兑。
第六种:国际市场开拓资金
这部分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外贸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如果想通过这个渠道融资,要注意,市场开拓资金主要支持的内容是:境外展览会、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软件出口企业和各类产品认证、国际市场宣传推介、开拓新兴市场、培训与研讨会、境外投标等,对面向拉美、非洲、中东、东欧和东南亚等新兴国际市场的拓展活动,优先支持。
以上六种融资方式可谓是当下比较流行的典范,当然,除了这几种,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还有很多,比方,外汇抵押贷款、境外上市融资、补偿贸易融资等,不管是哪种融资方式,企业选择之后,都要慎重对待,不可轻易相信对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区分真假融资,记者特地将正规融资服务机构和资金方的特征进行了整理归纳(见表),希望可以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有所帮助。
创业融资的八大忌
关于创业融资的八大忌
中国现在每型坦分钟会有8家公司诞生,但是会有90。6%的概率死在创业路上,其中很多在不经意间触碰了创业与融资的地雷。下面和我一起来看创业融资八大忌,希望有所帮助!
之一忌:没找对需求
之一个需要讲的是,大家在创业的时候,一开始总卜袭桐有个远大的梦想,但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呢?你要解决的这个问题是不是一个真正的需求?这个点如果没有想清楚,那会是创业者最容易又犯下的更大的错误。
在美国做的调查统计里,有42%的人都认为,他们创业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找的方向是错的,需求没搞对。换句话说,你认为大家有这种需求,但是用户不买账,或者购买意愿不强。这是创业最容易遇到、也是最主要失败的原因。
从 *** 论来讲,本质上是需要认清一个问题:你所想的到底有没有代表性,或者是你的假设条件是否有普遍性意义。
别以为这个问题只会发生在创业者身上,投资人有时也会搞错。譬如,我们投资人圈里有人喜欢偷偏高大上一些的东西,认为偏奢侈的东西就应该投。结果投完了才发现,社会上真正对这个有需求的人不多。
所以,你所假设的市场需求是否经得起推销?千万别把你自己的个人需求、或者你所处的那个小群体的需求,幻想为一个大众的普遍性的需求。
第二忌:产品与服务太烂
这个太烂不是绝对很差的意思,而是相对的概念:按你瞄准的尺度,在你自己标准里,你做的是不是足够好?
就产品来讲,卖点无非就是产品本身和服务两种东西。
但如果从产品定位来说,它要么是个极致的产品,比如诺基亚无敌的时候,你推出了一个iPhone,这是一个秒杀之前产品的东西。另一种是性价比产品,在同等条件下,你更优秀更便宜。
所以大体上来讲这两条路都能让你的产品和服务变得市场、有吸引力。可是举个例子,如果你瞄准的是一个极致的产品,但这个产品的功能、产品本身实际上达不到这点,那会很糟糕,砸了名声。
第二条路是性价比,本来你也希望通过性价比打开市场,但是最后实际上达不到,产品和服务都达不到预期,会比较麻烦,明明是方向对了,但最后产品做得不够好。
说到这里,还想分享一个具体一些的观察:我发现很多创业公司,创始人对于在产品和服务打磨过程里,并不不亲力亲为,而且不知道这个参与度其实无比重要。
我做过仔细观察和对比,赛富投得产品做得比较好的公司,比起那些产品服务表现一般般的公司,更大的区别是创始人是不是甩手掌柜?有些创始人认为产品这件事,招一个VP就能搞定了。
但这里问题很严重,而且坑非常明显。因为产品方向、产品服务和品质都是需要不断做调整的东西,创业企业需要的是迅速地做改变和精进,如果你不花时间在上面,就很容易失控。等到你摊子支得很大的时候,再改变就会代价巨大。
不重视产品的第二点表现则是总认为自己的模式有魔力、威力,然后对产品本身不那么重视,相比于产品,他认为模式更重要。所以有些创业者一上来就说:王总你看我模式如何好,这好那好。于是我问产品,但他没法儿回答产品如何不同,讲起来又回答模式上。各位,我得承认,模式是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但这更多的是锦上添花。如果一个创业项目的基础不好,产品不行,什么模式都挽救不了。好的模式并不能帮助你把竞争对手打败。
所以在考察创业团队的时候,比起考察谁在卖你的产品,我认为谁在打磨产品更显重要。
第三忌:团队出问题
第三忌是团队出了问题。说实话,我们VC投资了企业后,往往睡不着觉的话是因为两件事情,一是被骗了,二是这个团队分崩离析了。比如本来一个非常好的项目,但是最后这帮禅伍哥们儿分裂了,VC也会很难受,因为搞定人很难,他们产生了问题,再捏在一起就非常困难。
具体来说,创始团队出问题比其他问题代价都要大。尤其是当我们投资后,无论是美元架构,还是人民币架构,都会受到创始团队分裂的影响。虽然所有的投资架构都会有一些设计,保留了团队个别成员退出或者新增之类的弹性,但具体影响是,如果你们闹掰了,这边不签字,或者那个哥们儿不给你签字,而你又搞不定他,会非常痛苦。
那么有哪些常见的原因造成团队不和呢?根据过往经验,我大致列举一下。一是打工心态,特别是阶段很早期的时候,我们喜欢问创始团队自己投了多少钱,创始人这时候会很反感地反问:我如果自己有钱干嘛找你王求乐?
但我问这个问题的主要意思是:您自己有多么深信这件事情?你自己有多少投入?如果你都投入了全部身家,你不再是一个打工的心态,那VC会觉得很放心。
同样的,如果你要问你自己:虽然你拼命干活,但你那几个联合创始人和高管,是不是有严重的打工心态?所以VC考察创业团队的时候,也会重点看是否有打工者心态。创业团队从一开始就要避免打工者心态,哪怕你挖个水平次一点的,也比心态是打工的要好。
第二种团队不和的常见原因是能力不济,拖后腿,也就是常见的木桶效应。团队这时候容易产生口角,我这边市场准备好了,你产品不给力,或者说产品很好,你市场却卖不动,造成团队内部的口角和不和。
所以这个时候会特别考验创始团队老大的能力,你怎么去调解?
于是VC在投资前会问你,你们这个团队是怎么认识的?认识多长时间了?如何走到一起的?如果你俩是在公交车上认识的,或者某个咖啡馆认识的,说这创意不错,一起干吧,这样的情况作为VC我会比较害怕,而众多的经验也表明,最后的团队问题从一开始就埋下了。
第四忌:欺骗投资人
这一点讲到了刚才令投资人睡不着觉的另一件事——怕被骗。创业项目包装一下总是有的,特别是去融资的时候,每个人都包装一下自己,适当的包装无可厚非。
但这种包装一定要有个尺度,在几个大是大非上,千万别有欺骗:
之一是数据假,一个创业团队不要以为数据情况只有你自己清楚,就可以随便告诉投资人。因为我们会做竞争调查,会从各个方面和角度推敲你的数据,你别以为VC只会跟你聊,跟你的团队聊,我们也会跟你的对手聊,跟你过去的上司聊,所以一旦你有数据方面的夸大,我们是能够发现的。
第二是早期团队会虚增虚构团队成员,比如你是一个做大数据的项目,本来团队可能没有几个人,或者少有人懂大数据,但你需要一个牌子,于是把某高校的教授拉过来,说这是你的联合创始人。但VC一旦发现实际情况,就会对你的项目大打折扣。
第三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是,搞一个很夸张的简历。过去的业绩明明没有那么好,但是为了融资或者PR,虚夸很多东西。
还有一个是关于竞争展示的,VC通常会问你的竞争对手是谁,然后可能有30%的创业者会说没有对手,或者只列举几个次要的对手。其实投资人一听就知道你在胡扯,商业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几乎你想干的事情,或者你想到的每一个东西,都会有人想到,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所以说自己没有对手、没有强对手,并不是一个很 *** art的回答。
那如果确实是属于自己功课没做够,比如你在北京做,然而广州也有一个类似的你确实不知道,也属于正常。但如果是明知有却还说没有的,或者就说大话,认为 *** 得比他大,他不是我的对手,刻意回避竞争的.话题,我认为是比较愚蠢的。
从资本的角度来看,业界对于竞争还是很慎重的,建议各位可以看看迈克尔—波特将竞争的五力模型,说你不要只看目前,长远来讲,或者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可能都会对你形成一些威胁,你有没有做好准备?
第五忌:资金使用不当
前面讲了几点投资前的事,现在我们谈谈属于投后的问题。
投资之后,VC那边来钱了,创业企业往往会有哪些问题呢?首先是资金使用不当,没有融到钱的时候一分钱掰两半花,活得很谨慎。但是一旦融到钱了,开始大手大脚,就会很容易面临危险。
资金使用不当的问题,此前媒体报道的。时候,往往是哪个资本把创始人谁谁赶出去了,但从资本的角度来看,多数是因为拿了资本的钱,但没有规划好,最后没做到当初的承诺。
举个例子来讲,一开始你的产品也没有打磨得很好,但是你融资到位后,就迅速扩张产品线,把这个战线拉得非常非常长,或者招了很多人,让你的团队变得臃肿起来,一下子需要的支出变得很多。另外一点是异地扩张,而且还没有掌握好节奏。哪怕你一下子拿到500万美金,但一个月烧200万元,一年后也就没钱了。如果碰到市场好,你可能还可以遇到跟投的,但是如果行情不行,连个接盘的都找不到,你怎么办?
有些企业会勒紧裤腰带,或者裁员,但即使这么做了,对你公司的士气和信心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一般来讲,我们投资以后进入公司董事会,都会要求公司在花钱、资本预算这块,尽可能得到投资人的批准。但有些企业家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认为投资的时候有这个条款那个条款,有这个否决权那个否决权,你这么干涉 *** 什么?其实他不知道我是在帮他、时刻准备救他的命。比如我如果对创业者没有月度财务报表之类的要求,你很可能撒开了花钱,哪天花没了才知道账上钱不够支撑公司下一步发展了,到时候调整节奏可能就来不及了。
所以一般都会在董事会的时候看报表,知道你每一笔大钱的去向。实际上也是帮你看战略,因为战略是可以从资源和钱上反映出来的。
另一种花钱不当的问题,这种情况可能现在比较少了,是公私不分。以前中国老一代企业家,资金往往是个人和公私来回倒腾,公司缺钱的时候我用家里的补,家里缺钱了拿公司的钱来补,反正都是自己的口袋。但如果现在还有这种习惯的话,并不好。
特别是有资本介入的时候,这个钱按照公司法来讲是属于公司的钱,不能乱用的。万一你个人有时候有困难,比如太太需要需要手术费,动用一下也正常,但得跟公司和投资人说一声,然后打个借条,给个利息,然后按照约定还回来。千万别公私不分,出现私自挪用的情况,最后反而会因为这种问题摔很惨。
第六忌:疏于跟投资人沟通
我这次着重要讲的“一忌”,正是创业者跟投资人的沟通。一般如果企业家和资本方产生矛盾,多半是因为沟通不畅造成的问题。
沟通怎么会出现问题呢?经验和经历来讲,首先是心态不好,融资前被问这问那,被搞得很烦,于是阴暗的内心有一种不可避免的小小报复一下的心理。融资到位后就想你们资本方别烦我,我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这种心态产生的背景其实VC是能想象的到,但作为创业者你也要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去想这个问题,他之所以最后把钱给你,并不是说之前种种尽调和提问都是有意为之的,这是一个优秀的投资人必须做的,如果这个人不做这些,你敢随便接受他的投资吗?把你查了个底朝天之后给你钱跟你合作,说明是认可你了。
实际上,做早期投资的时候,没有那个创业者或者哪一件事是完美的,但在不完美之中,我们还是要扣这个扳机,有时候明知中靶很难,但还是得扣。所以在尽职调查之前,其实对您这个事,对您的团队,对所有的优缺点是有一定了解的,但他仍然决定扣这个扳机,说明他内心做好了准备:你这个项目有可能会做得不好,或者在哪些事情上可能会做得不好。
投了你之后,如果他发现你真的出现那样的问题,都会善意提醒的。比如说你这个公司现在扩张有点快,或者说你这个方向好像有点歪,原来想的这个方向,现在这个方向变得有点歪,歪我也知道你在做调整,但是这个调整是不对的,跟你聊一聊,这是一种善意提醒。创业者千万不要变得情绪化,觉得“怎么管这么多”,“我就是对的”,“你不懂,你在外面指手划脚”等等。你需要克服这种心态。这是我讲的在沟通中的之一种。需要把心态摆正了。
第二个沟通上的问题是报喜不报忧,这个能理解,比如小时候考得不好,就不太愿意把试卷给父母看。
但投资人不是你的父母,投资人发现你有问题的时候,往往之一个想的是怎么帮助你把这个事情做好,因为帮你就是帮VC自己。所以不要担心因为企业有问题不愿意和投资人去沟通。
那沟通有什么好处呢?首先是投资人的能力和资源,会比你好一些,能够多多少少帮你解决一些问题,或者作为三分之一的诸葛亮去帮你参谋一下。其次是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对你的团队、你的家人不是很方便去透露和交流,但你需要一个发泄口、出口,投资人这时候可能是最恰当的对象。所以你一旦有一些不确定性,方向不确定,或者感觉三股东最近胳膊肘往外拐,可以先找投资人聊聊,哪怕讨论一下,都能帮你看看是不是找到问题和解决方案。但如果一个人整体闷着,自己扛着,就很容易出事儿。所以投资人其实是可能真的能帮到你,千万不要有一种报喜不报忧的心理。
当然,除了上述两种情况,和投资人沟通最常见的是受不了批评,容易敏感和情绪化。
我觉得在某个方向是不一致的时候,讨论很激烈,拍桌子都没问题,但一定要保持对事不对人,作为投资人我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否决权,但是你才是这个项目的主导者,如果你坚决要做,我还是会被迫要让你去干的,但我一定要把利弊分析给你听。不过你不能当做是偏见之类的,对于反对声音不能太敏感和容易情绪化。
更好的方式是有个定期或不定期的时间点,大家相互检讨一下,什么方向很决策总结一下,保证沟通、批评和相互意见的通畅。
以上就是我认为的实操篇,操作性还比较强,但是后面四点“修炼篇”的内容,我认为可能还得靠自己去领悟,一个企业能走多远,差别可能会主要在修炼篇。
第七忌:包装过度
修炼篇里之一个是包装过度。最常见的是PR过度,跟媒体保持一个良好关系是可以的,但适当曝光即可,别密集且刻意地天天出去说,忘记了自己真正要打磨的产品和服务。
过度PR里还包括出去吹牛说自己有多少用户量,希望借此让竞争对手感到压力,提升自己的士气,从势能上让竞对害怕,但其实这么做没用。或者不虚报,就纯粹通过数据让竞队害怕,也意义不大。在你的用户数活跃或者产生经济价值之前,这些数据都意义不大。所以创业有时候就是要耐得住寂寞,不要害怕失去镁光灯下的机会,你做好了,都会有的。进一步说,你如果还不是很成规模,拿了投资就开始PR,别人一听什么方向拿了赛富多少钱,有些对手本来没想这么干,现在就开始转型干这个,你就会无形中给自己创造对手,总之没什么好处。
另一个过度是虚报融资额,因为投资圈其实很小,你拿了多少钱,大家一清二楚。你处于PR目的,把融资额虚夸得很厉害,到最后就会把自己搞很惨。
有时候出于媒体PR,你不想说也别浮夸,比如投了300万美金,你不愿意说就百万级美元也行,别说拿了1200万美元或者近千万美元之类的,差距太大以后会害到自己的。一是你融资额撒谎让我这个投资人在圈里挂不住面子,二是你下一轮融资的时候,还得跟人解释半天,不然人说你上一次融了1200万美元,这一次怎么也得3000万美元级别,你却要求融1500万美元,大家就会犯嘀咕,再一解释,你说你吹牛了,最后印象分肯定会折损的。
第八忌:贪图虚名
贪图虚名的话,无论我们VC还是创业者都可能面临。比如最近圈里有很多个榜,年轻投资人排行榜、青年创业者排行榜、多少岁以下之类某某榜,一堆排行榜,我觉得其实是没有多少意义的。
拿投资人来说,你投到好的公司,自然会有回报。但是王求乐如果投不到好公司,天天跑来新浪吹牛也没用。
关于排行榜,创业者这边对应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创业大赛、排名之类的。有时候也邀请我们投资人去,其实我们往往客串的多,不愿意每个场子都去凑热闹,因为我不大相信在创业大赛中能够发现多少有价值的公司,还不如自己在家研究呢。所以创业者不要寄希望于大赛之类的帮助你创业成功,甚至融资成功,扎扎实实做好产品比什么都重要。
另外一个贪图虚名是喜欢混活动,然后在这个活动碰上谁谁谁,和这个大名人合个影、换个名片,发到朋友圈,但实际上这种场合下你们双方基本就是路人甲的关系。对于你的企业来说,最缺的资源无非是钱、人和市场。钱和人你基本努力一下就能找到,但是市场这个事情非常头疼,你需要在这里花很多时间,打磨好你的产品后,让它不断在市场上发挥实力。
总而言之,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认为多混活动就能搞到投资或者抱上大公司的大腿,最后都是看实力的,你产品不行,市场也不行,谁愿意投资你呢?另外,就算是和BAT有合作了,也慎重对外发“和谁谁谁战略合作”之类的,毕竟你一个无名小公司,跟巨头搞战略合作,大家都会有些听笑话的,实际上对你来说意义也不是很大,所以虚名这块,还是要谨慎吧。
总之,融资成功不等于创业成功,拿到钱也不能证明你怎么样,作为创业者,你需要警惕“通过拿钱证明自己”的想法,说到底,你的公司是通过产品和市场去获得证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