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的论文1
2、秦朝修长城不能有效阻止匈奴族的南下,反而阻止了中原汉族人民与边疆少数民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可以尝试与匈奴族和平共处,可以通过联姻、和谈、互市、册封等方式说服匈奴贵州,放下武器,结为盟友,共同发展。这样既可以避免很多的伤亡,又可以续写一段汉匈友好往来的佳话,何乐而不为呢?
关于历史教学的培养论文
标签:历史学毕业论文时间:2021-02-02 【yjbys.com - 历史学毕业论文】3、一、生态意识
3、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资源的消耗,然而,当下世界范畴内人们对资源的掠夺与消耗似乎早已经超出了合理的范畴,这种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应当引起更多人的重视与反思。在历史课程的教学中,有很多关于生态教育的教学素材,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仅能够深化学生的生态意识,而且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在学习“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这一部分内容时,课堂上学生们都在探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与革新。学生们纷纷描述自己生活中的各种变化,都表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活中的便利越来越多。这时,一个学生却说自己觉得原来的生活更好,不喜欢现在的生活方式。这个学生的回答让大家都非常惊讶,于是我问那位学生为什么。学生答道,现在的生活没有原来的生活有趣,也没有原来的生活健康,小时候过年都可以一直放鞭炮,现在不能了,小时候天空很蓝、空气很好,现在空气污染严重,让自己觉得很难受。听完这位学生的回答后很多学生都表示理解,有的也表示认同。这节内容其实是就很好的生态意识的教学。
3、二、创新意识
3、“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是中国历史发展到近现代以来对我们经济发展的探究,在学习这一章节时为了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我让学生采取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来对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间的关系展开探究。这两个因素间的关联是很紧密的,然而,要对二者间的联系有深入的剖析,则需要从好的学习方法及研究过程中寻找答案。初中历史课程中的很多教学内容是思辨性较强的,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应当更多地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尽量给予他们独立探究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对相关课题展开分析。这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对于他们思想层次的提升也很有帮助,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将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查看全文
4、其次,教给学生写作历史小论文的方法。 5、在对历史事件进行回顾时,能够有效使学生对所学历史进行梳理,从而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不同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也能够培养学生对于历史调查和历史分析的兴趣,学生在了解了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后,也会对历史调查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增加自我的历史阅读量,形成自我分析历史的观点。 6、情境教学指的是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教学,可以通过学生排演话剧的形式来进行教学,一方面能够使得历史教学更具有活跃性,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得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得到提升。例如在讲述中国近代历史演变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人物扮演的方式,直观、明确地向学生展示历史演变的进程,使得学生在整体上对历史事件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课本的阅读和教师的讲解,不断丰富对历史事件的了解。
关于历史教学通俗化探究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时间:2021-02-12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10、【摘要】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对通俗的语言是更加容易接受的,富有激情的通俗讲法更引人入胜。易中天老师凭借他丰富的知识,极富激情的通俗讲法,使众多的人对三国充满了兴趣。如若我们在教学中也能通俗化,那么学生对历史的情趣就浓厚了。在教学中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落脚点,由浅入深的调动起学生兴趣和积极性;采用最为简单通俗的方法来讲述历史,从严谨的“正说”到简单的“趣说”转变;趣说不是胡说,历史教学千万不能成为演义野史。
10、【关键词】历史教学情感通俗趣说
10、历史应该怎么学?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常常要完成教学目标,走上了单纯的知识传授之中。这样的课堂,对于知识的要点来说,教师们的任务是完成了。但对于学生来,他们真正的把握了历史知识的蕴涵了吗?他们是否真正了解了历史的真谛——去掌握历史,把握现在,展望未来了吗?如何让学生不为“掌握”而学习,而是通过学习去了解,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10、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们,对通俗的语言是更加容易接受的。教条的知识教学一般来说容易对学生们产生厌倦的感觉,而富有激情的通俗讲法更引人入胜。易中天老师凭借他丰富的知识,极富激情的通俗讲法,使众多的人对三国充满了兴趣。如若我们在教学中也能通俗化,那么学生对历史的情趣就浓厚了。
10、一、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落脚点,由浅入深的调动起学生兴趣和积极性
10、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落脚点,既是历史学科展示育人魅力的重要表现,也是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科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它是传统的渗透思想教育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引导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动力之一。因此,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讲述的突破口,既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发挥历史教育价值功能的渠道。在基于这样的基点上,运用最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所需要讲授的历史知识与学生自己的实际学习生活最为紧密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尤其是寻找到与每个学生息息相关的情感突破点,是一节好的历史课的重要之处。查看全文
1、因此我不赞成秦始皇修长城。 2、(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采用鉴赏教学方法关于历史的论文2
4、为了考查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学习能力,20xx年初中历史毕业会考新增了一种题型:写历史小论文。这对于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很有必要正确指导学生学习撰写历史小论文。本人抛砖引玉,将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与同行分享,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
5、(三)做好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反馈工作
6、正文写作。一般要求具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结论。论点要紧扣标题,是论文阐述的具体观点:论据是用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历史事实或经典名言;结论是对全文进行扼要概括或总结。可将其总结为三段式:亮明观点---证明观点---概括总结。
7、现如今,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混凝土的历史及其发展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7、一、概述
7、在土木工程的建设材料中,用量最大,使用最广泛的应首推混凝土。现在,混凝土更加越来越多地应用研于现代工程建设之中,各项大小工程项目的建设都离不开混凝土材料。同时,混凝土也同其他很多项目的发展一样,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如生态问题、环保问题、节能问题等等。混凝土作为土木工程中不可缺少的材料,既要保持科学发展的态势,又要适应人类的环保、生态、绿色发展需要。
7、二、混凝土的历史
7、1.混凝土的产生混凝土问世的历史,如果从广义的角度,可追溯到远古时代。象古埃及、古罗马和我国的古代,人们就探索用石膏、石灰和火山灰为胶凝材料,用烧石灰、烧粘土、烧石膏等材料配制成混凝土。尽管不能与现在的混凝土相比,但说明混凝土的制作和探索在古代就开始萌芽了。
7、当然,真正意义上的混凝土产生,应以1824年水泥的发明和以水泥作为胶凝材料的混凝土开始,混凝土工程与混凝土技术才真正意义地开始了自己的发展历史。
7、2.混凝土的发展历史首先是不断探索和发明的时期。1824年,英国人发明了水泥,之后围绕水泥的生产开创了水泥工业,水泥的品种逐渐增多,不再是单一的硅酸盐水泥,用各种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也开始大量地使用。法国人在1850年用钢筋网建造了第一条小水泥船,1887年英国人首次发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方法。从此,钢筋混凝土的时代和对混凝土材料科学探索时期开始了。1918年,美国人建立子水灰比强度公式,1930年瑞士人应用数理统计法,提出了混凝土强度与水泥强度等级和水灰比之间的关系,后来混凝土强度增长与胶空比的关系得到确立。揭示了混凝土强度与毛细空隙的关系。查看全文
8、二、结束语 9、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人物。他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为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由于暴政很快便走向灭亡。下面是关于秦始皇的历史小论文,欢迎参考阅读! 9、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9、古往今来关于秦始皇的是非功过的评价至今仍争论不休,众说纷纭,而素来却是毁多而誉少!然而历史早已有定伦!其“德迈三皇,功过五帝”,从古至今无人能出其右!秦王嬴政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兴兵灭六国,结束春秋战国几百年来诸侯割据的局面,使其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人,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帝国! 9、秦始皇废除了自殷、周以来的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从而消灭了兼并战争的根源,大大加强了统治,也使人民从此免于战争的祸端,完成统一大业后,秦始皇就派兵北击匈奴,南平北越,收回黄河河套地区,也使岭南地区从此纳入中国的政治版图,并且修筑了举世闻名的巨型防御性工程——长城!修筑长城,有效的减少了匈奴对中国的掠夺和骚扰,之后便成为历朝历代重要的防御性工程,使得中国在1500多年的时间里没有被外族完全征服!秦始皇是中国的第一位皇帝,其首创的“皇帝”制度一直被沿用到清代,一方面以世袭皇位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其地位的不可逾越,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9、秦始皇不但从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也从文化经济上统一了文字,货币及度量衡,以达到书同文,度同制,车同轨,行同轮,他下令焚书坑儒也从文化上统一了人民的思想,另外秦始皇下令修建咸阳到全国各国的驰道,也开通了联系长江及珠江的灵渠,这些措施都大大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跟加强各地文化的交流,极大了推进中国历史的向前发展,也使得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查看全文
1、两篇范文围绕“秦始皇该不该修长城”展开,一正一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从写作上看,都是开门见山亮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列举两个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最后再下简短的结论。 2、一、注意点的认识和重视历史内涵的历史教学 2、一个个历史表象都不是静止不动,一个个事件人物构成一个阶段整体或局面整体,也就是说,一个个知识点构成了一定的线索,这就需要学习者充分认识单元知识点的内涵,即反映的历史线条和框架史实,学习单元知识时把它纳入线索之中,背景之中,一方面全球全方位认识掌握单元知识点,另一方面又促成对知识线索和宏观背景的了解,形成一种由点及线,由线结面的意境。 2、1.以点带点形成线索。 2、一个阶段的历史,一个国别的历史,一定性质意义的历史内涵决定了这其中的一个个事件都有着一定的联系,利用学习者的单一心理定式,由一个知识点学习及时扩展到其他的相关知识点,达到以点带点联结成线的效果。比如学习中国古代史就可以不必只拘泥于各个朝代的孤立介绍,而应该把其带入整体框架之中,形成总体感知之后针对其各自内涵进行探寻,同时利用其相同点进行有意识地擴展开达到带动的效果;再如,学习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时,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点连动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突出其实质,以点带点形成表象线索后也完成实质线索的形成。 2、2.以点化点构成松散的知识线索。 2、如果说实质线索可以构成历史主干的话,那么松散的知识线索可以从不同侧面烘托历史的主干的创建。比如:不同时期0的历史人物和性质不同的战争进行集合,可以达到以一化十的效果。集结过程的无意识活动其实也就是在进行有意识地比较与归纳。历史教学的三维目标的基础是知识的感知,而感知的过程必须以学生的能够形成线索为基点,以构建历史框架为目标,只有这样才会对知识达到真正的感知,以点化点能够较好地促使学生把不同的知识点以另一条路线集合成线索促进框架结构的形成并达到理解运用的层次。查看全文
3、写好一篇历史小论文,尽量做到论点新,角度新,文笔流畅,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具体注意以下几点: 4、范文一:秦始皇应该修长城。 5、1情境教学 6、为了保障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效率,教师和学生都应当做好教学反馈工作。在课堂上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当设计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给予学生自主讨论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另外,教师要积极开展历史探究性学习实践活动,以活动的方式来促使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实现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之后,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要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自己去查找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从而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 7、我省从2006年进入课改阶段,新课改给我们带来的是新的理念、新的教学目标、新的课程内容,也相应的对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7、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如何在课堂上贯彻与完成新课改的精神与要求呢? 7、高中历史教材以模块式进行编写,分成三个大专题,那么在大专题下确定每一课的小专题就显得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使学生既能在微观上把握重点,又能在宏观上把握体系。 7、所谓小专题实际上就是每一课的教学主题。写文章要有中心思想,一节课也需要中心思想,即教学主题。 7、虽然确定主题对课堂教学有重要意义,但现在很多历史课堂,并没注意这些问题:有的历史课没有中心思想,教师就是泛泛的罗列知识,不知道一节课的重点到底是几个,最后都变成了重点;也有的历史课堂有主题,但主题定位不恰当,偏离了课标要求。 7、至于为什么会出现上述问题?我认为一是教师对主题认识不够,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二是教师确定主题能力有待于加强。 7、教学主题的确定,是一个体现课标要求,依托教学内容对历史知识归纳、提炼的'过程,它包含对教师教育理念、知识储备、思维逻辑等多方面能力的考验。那么该如何确定主题呢?我认为至少有两点: 7、一、教学主题确立要遵循学科特点 7、历史学科既是中学基础教育课程,也是具有自己特色和特殊思想功能的社会人文学科。因此,历史课堂主题的定位,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同时,也要符合历史教学的原则。 7、历史学科的特色之一,是任何史学观点的提出都要建立在史料论证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的主题才具备可探究价值。历史教学的另一重要功能是以古鉴今,即通过历史规律性的认识,指导人们正确认识现实,合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推动社会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确定主题时要以历史指导现实,要体现史观对现实发展的指导意义,让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查看全文
8、一、提高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水平的有效措施 9、在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削弱教师的作用,反而更强调教师的辅导作用,要求教师做好引导工作,以帮助学生开展正确而有效的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悬念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探寻的兴趣和动力,也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历史事件,主动地投入到历史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学习国家产生与社会变革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举例说明社会的影响,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叙述春秋时代的社会故事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了解古人的社会情感,并且使其能够牢记相关史实。除此之外,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要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抗日战争内容的时候,教师在授课之前就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收集相关的资料和图片等,并且做好整理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感受到教材中所体现出的情感,使其在学习此内容的时候注意力更加集中。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要让学生去思考抗日战争产生的原因,从各个角度来进行分析,自己去探讨,以得出正确的答案。 10、组织材料。要围绕主题选材,要适当运用已经给出的材料,通过自己的思考把材料组织起来。材料不是越多越好。要让材料为自己去“作证”,就一定要选择那些说服力强的、容易让人信服的、容易打动别人的材料。 1、学术界有关中国农业经济历史变迁基本脉络的观点存在颇多分歧。学者们对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判断大致可区分为发展论、起伏论与衰退论,对中国近代农业的基本判断可区分为发展论与衰退论。若将这些有关传统农业和近代农业变迁趋势的基本观点加以比照,可以发现在中国农业经济变迁的基本判断背后潜藏着一些引人思考的悖论。 1、传统中国以农立国,中国农业的历史走向及其在近代的命运变幻,甚至关涉到对中华文明历史变迁的宏观认识,因而成为久谈不衰的话题。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国传统农业经济变迁的历史脉络形成了若干种不同的看法,但研究传统农业经济和近代农业经济的学者在提出自己的看法时,往往是各自表述,只有少数研究成果将传统与近代联系起来作连贯的考察。假如将已有的各种分歧连缀对读,将会得出一些引人深思的结论。 1、一 1、对传统中国农业经济的看法,大致可以归纳为发展论、起伏论和衰退论。 1、发展论者认为,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农业经济经历了连续上升的过程。秦汉时代为中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第一个时期,至唐代出现新的发展。如阎守诚以唐代后期工商业发展、货币经济、赋税制度等变化为依据,认为其时中国经济已出现向近代社会发展的特点,自此之后传统经济的发展转进到一个新的时期。两宋时代,传统农业承继晚唐的特征,并获充分发展,明清时代则将传统农业经济推至更高水平。[1]以粮食亩产量为例,有学者认为明清水稻产量不断提高,明代中后期粮食亩产量高于宋代,清代中叶又高于明代,达到传统农业时代的顶峰(甚至比20世纪上半期还要高)。农业发展的证据不仅限于此,江南区域研究的成果也显示,明清水稻亩均投入的劳动量无明显增加,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这些看法与一些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相互呼应。麦迪森认为11世纪的中国经济领先于世界,这种领先地位一直持续到15世纪;在明清时期,人均经济收入仍大致稳定于较高水平。[2]查看全文
2、作为一名历史老师,大家研究过历史试题的出题方向吗?以下是小编整理好的关于历史试题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2、【摘要】 在本文中,笔者结合高考历史试题作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旨在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 2、【关键词】 感悟 高考 历史试题 2、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历史是记忆性较强的学科,但仅仅死记硬背史实是远远不够的,应注重分析史实、理解史实的能力。因而历史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理出一条线索,找出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弄清每件史实前因后果,在今后历史学科的学习中非常重要。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2、记忆与理解应该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我们知道记忆与理解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另一方面,只有在理解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记忆才会牢固。 2、纵观近年高考文科综合考试历史主观题命题方式的发展演变,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试题多是引用新材料和新情景,充满一股生气,令人耳目一新。以2014年山东文综历史试题为例,试题材料越来越多样化,如第38题选取根据巴金小说《家》绘制的同名连环画中的历代节妇烈女柱状图、1919年《大公报》报道,第16、48题有地图,第20题《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词条,第39题学者的著作,第46题皇帝的诏书,第47题《革命的寓意》画作等。二是在设问方面,分层设问,层层推进,既有课本基础知识方面的提问,又有检验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联系实际说明问题能力方面的提问。学生在下了考场以后通常会觉得历史本来是拿分的科目,到头来感觉历史这三年跟白学一样,因为基本上没有课本上现成的答案。如过去有的历史命题专家所言:“你学的我不一定考,但我考的一定与你学的有关”。不管高考答案如何出乎意料,它总是与我们所学知识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一定不要认为它是虚幻的任意的不可捉摸的,要建立起自己的答题信心;再者要结合自己的个体感受与独立思考,只要是自己认为正确的,不妨答出,不要犹豫不决。这些个人的分析和观点答案,往往成为显示区分度的所在。查看全文
3、首先,要求学生思想上重视,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克服畏难情绪。教师要在课堂上经常、反复地向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历史小论文一点也不用害怕,一是它字数不多,一般要求150---250字左右,二是初中历史小论文大多会给出相关的材料,只要具备一点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知道合理运用材料就能写出历史小论文。这样学生消除了对历史小论文的恐惧感,敢于动笔,在中考中就不至于失分。 4、(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施有效的情感教育 5、学生在初中阶段往往缺乏阅读量,其了解的史料较为欠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及时向学生展示史料能够在培养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得历史观点更具有丰富性,避免了历史学习过程中观点的局限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侧面了解历史,全面了解历史做了铺垫。史料的展示也能够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培养学生对历史的认知。与此同时,在对史料图片和文字进行展示的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身边的历史事物进行观察和了解,避免历史学习进入空洞无力的学习过程,逐渐认识到身边历史即是真正的历史的观点。 6、第四,指导学生写作练习。对于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光有教师的“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还不够,必须要学生亲自去练习写作。教师可以给出学生一些议题,如“隋唐科举制度”“秦始皇修长城”“我眼中的武则天”“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百年沧桑”“上海的变迁”“家乡的变化与改革开放”“我看社会福利制度”“经济全球化”等,要求学生自拟标题,有的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上交,有的要求学生课后完成,甚至可以是口头作文,相互交流和点评,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但不管何种形式的作文,都必须达到如下要求:字数要够,语句要通,要符合三段式要求即亮明观点---证明观点---概括总结。 7、修长城要役使大量的劳动人民,给劳动人民带来巨大的劳役负担,打断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给人民造成巨大灾难,因此至今仍有孟姜女哭长城之说。修长城是秦暴政的一个主要表现,正是由于秦的暴政最终导致了秦的灭亡。 9、开展有效的初中历史探究性教学活动,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顺应了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适应新时期下的要求,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个性特点来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加以解决。实施有效的历史探究性教学活动,能够促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转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被动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提升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水平,从而推动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总而言之,加强对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的研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10、第五,教师做好习作批改与讲评。对上交的习作,不管写作水平如何教师都必须仔细批改,包括标题、内容、格式、语句甚至错别字,对学生严格要求,写出评语,指出问题和亮点,给出恰当的分值,提出激励性的要求,并对每次作文批改进行讲评,使学生在每次作文后水平都有所提高。然后挑选出其中的典型文章,作为范文在班内宣讲在年级内展示,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1、在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中,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影音、动画等形式来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例如,教师在讲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影片片段,让学生观看相关图文资料,以此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历史的残酷和那个时期的屈辱,使其产生继续研讨和探究的兴趣,从而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状况,并且能够牢固的掌握所学到的历史知识。另外,教师应当采用鉴赏教学方法,以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可以综合使用教学方法,将历史教材当做是一个作品来欣赏和研究,避免历史课堂教学气氛过于沉闷,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可以朝代为基础来讲述不同朝代所发生的历史事件,优化学生的历史知识结构,让学生对历史进程的认识更为明朗。通过有效的鉴赏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历史知识点,扩展学生的历史学习范围,把握历史主要线路,对历史有一定层次的理解,以此提高初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水平。 2、在初中历史的教学阶段,如何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将庞杂的历史内容转变为富于趣味性的历史故事,是历史教学的关键所在。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完善,使得更多的历史内容能够为学生所接受,逐渐培养学生的历史观点和历史评价标准。初中历史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因此应根据其实际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分析对待,实现历史教学的丰富和全面。 3、仔细审题。教会学生先读懂题意,弄明白题目的具体要求,抓准题目中的关键词,做到下笔时胸有成竹,紧扣题意,而不是离题万里。 4、第三,给学生以范文指导。为了降低学生写作的难度,尤其是学困生,教师可以准备相关的一些范文,给学生做示例指导。现列举两篇加以说明。 5、我认为秦始皇不该修长城。 6、4历史评点 7、拟好标题。好标题能画龙点睛。写作时视具体情况而定。标题过大,写作内容就会空洞不实在,标题过小则会让自己的思路打不开,无话可说。因此标题的内涵宜适中,让自己感觉有话可说,标题字数不能过多。如①“浅论科举制度”,②“浅谈隋唐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③“浅谈隋唐科举制度的积极影响”,④“科举制度与唐诗的繁荣”四个论文题,比较而言题①就显得文题过大,题④则显得文题过小,而且还需要一定的语文知识,写作起来会感觉有点难度,而题②教材介绍了科举制度从隋朝文帝、炀帝到唐朝太宗、武则天、玄宗的发展历程,题③关于隋唐科举制度的积极影响教材也有讲述,因而学生会觉得好写得多。 8、一、教学具体方法 9、其次,从现在看,长城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见证,是公认的“世界奇迹”,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10、3史料展示 1、2事件回顾 2、综上所述,我认为秦始皇修长城利大于弊。 3、经过以上练习,大部分学生就会消除对历史小论文的畏难情绪,学会撰写历史小论文,能够从容面对中考了。 4、艰苦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众所周知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优秀的毕业论文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历史学毕业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4、摘要: 4、对外汉语教学虽为语言教学,但与其国家文化密不可分。来华留学生学习汉语会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是他们学习汉语的重要突破口。因此,把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导入和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体系中,必将对提升对外汉语教学水平起到推动作用。 4、关键词: 4、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对外汉语;教学; 4、近年来,随着全球汉语热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赴华深造。其中多数学生选择以汉语言作为专业。对于这些学生,我们不能仅停留在简单的字词句学习和会话练习上,还应使其进一步了解汉语的发展历史、文化内涵其内在规律特点。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对汉语的表达方式和言语构成有着深远影响,所以要学习好汉语,深入理解汉语,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4、一、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教学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4、20世纪90年代始,来华留学的外国学生规模明显增加,目前已经成为国外学生的一种对外求学潮流。其中中国古代历史对于绝大多数留学生而言,既博大精深又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及哲理。近年来中国在国际上军事力量,科技力量,金融力量上的不断强大,这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留学生和科研人员来到中国进行学习的现象。只有当了解了一个国家过去的经历、兴衰胜败,一个国家的历史,才能更好地一个国家真实面貌,故此,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查看全文
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7、二、总结 9、在对于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历史时期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于历史的评价和分析。学生通过对秦始皇正面和反面的不同分析,从而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评价标准。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综合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全面对历史学习内容进行梳理。 10、首先,从秦始皇修长城的背景看,为了阻止强悍的马背上的民族匈奴族南下骚扰,给中原人民一个安定的生产生活环境,秦始皇除了修建长城之外,也没有更好的别的办法,修长城虽有些劳民伤财,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确是无奈之举。长城的修建的确有效地阻止了匈奴族的南下,有利于边疆人民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安定,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2、范文二:秦始皇不该修长城。 3、摘要:随着新课改工作的推行,很多课程的教学方法都有所改进、教学效果也有所提高;历史课程在高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就成为历史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问题;其中很多口口相传的历史故事都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将这些历史故事引进到课堂中也许可以提供历史教学的新思路。 3、关键词:历史故事;高中历史;教学 3、一、关于历史故事的概述 3、历史故事就是根据实际生活真正存在的人物和发生的事件以叙述的手法向人们展示出来,经过人们的口口相传历史故事有所改变,一些优秀的部分、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被保留下来,当然历史故事大多会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历史故事在某些方面对传统文化有继承的作用,这些故事也都是发生在过去的,所以也就会具有连贯性和独特性。 3、二、历史故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的途径 3、1.对历史故事进行筛选。在很多教材都会有历史故事的引进,一些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会向学生简述一些历史故事,以帮助学生理解或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历史故事的选择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在选择历史故事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真实性较强、针对性较明显;有助于建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而且故事应该短小精悍不占据过多的课堂时间。2.选择适当的方式呈现历史故事。历史故事的内容如果选择好就能在历史教学中发挥很大的积极作用,因此呈现的方式更为重要,而现在的教学设备愈发先进,呈现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例如:教师口述、图片、影音等等,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方式。3.如何利用历史故事。(1)利用历史故事抛砖引玉。历史故事对于提高历史教学效果有着非常明显的积极作用,这也就成为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环节。教师需要在必要的时候呈现出一段历史故事抛砖引玉加深学生的思考与理解,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保持充足的好奇心,去探究。但是教师也应该注重讲述历史故事的时间,否则也会消耗学生精力,难以回归主题。(2)利用历史故事进行质疑。历史故事在一定程度上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但是传统文化包含了精华和糟粕,因此教师就可以在讲述历史故事之后提出相应问题,让学生去质疑、去思考。鼓励学生根据教师的故事进行提问、分析材料的内容,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更加完整和系统的知识网络,这样也就能更加深刻地掌握、消化知识。(3)利用历史故事掌握真实历史。虽然历史故事在传播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版本,但是故事中的关键人物和事迹都会被保留下来,故事的发展也与实际历史有很大的关联性,所以历史故事可以成为学生了解历史人物和重大事件的背景,理清相互关系和真实规律,从故事中获得道理,让故事和历史的联系更加紧密,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历史知识。(4)利用历史故事展示现象揭示规律。历史事件的发生不可能只有一个因素在起作用,通常经济、政治、文化等等都会成为历史发展的`催化剂,当教师列举非常经典的历史故事的时候,就应该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让学生掌握历史的发展规律,从而帮助学生学习得更深刻、清晰。(5)利用历史故事进行知识强化。高中历史的理论性和综合性更强,所以难度也会有所提升,很多知识都是非常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因此教师说一些历史故事,有助于降低历史知识的理解难度,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应该简洁明了、通俗易懂,这种丰富简洁的历史故事才更能帮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6)利用历史故事连接知识点。在历史教材中都会有一段历史故事,或许是相关专题报道,这样的历史故事有着更强的连续性,因此也就成为一些知识点相互连接的重要方式。(7)利用历史知识总结课堂内容。历史故事具有广阔的利用空间,历史故事的使用不仅仅限于课堂的开始阶段,还可以在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历史故事也是总结教学内容和对下次课程进行铺垫的方法之一。(8)利用历史知识阐述道理。很多时候光靠历史知识不能完全让学生懂得其中的道理,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学生可以从中学习优秀的内容,也需要在失败的历史中吸取教训,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提高自身道德情操。查看全文
4、秦始皇该不该修长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个人认为秦始皇应该修长城。关于秦始皇的历史小论文
标签:历史学毕业论文时间:2022-02-09 【yjbys.com - 历史学毕业论文】关于历史的论文3
关于点线面历史教学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时间:2021-02-12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新课改下关于历史教学的几点想法论文
标签:历史学毕业论文时间:2021-03-15 【yjbys.com - 历史学毕业论文】关于历史的论文4
关于中国农业经济历史变迁的争论与悖论论文
标签:历史学毕业论文时间:2020-12-12 【yjbys.com - 历史学毕业论文】关于历史试题论文
标签:其他类论文时间:2021-04-24 【yjbys.com - 其他类论文】关于历史的论文5
关于历史的论文6
关于历史学毕业论文
标签:历史学毕业论文时间:2021-06-17 【yjbys.com - 历史学毕业论文】关于历史的论文
关于历史的论文7
关于高中历史故事途径演变的教学论文
标签:历史学毕业论文时间:2020-12-10 【yjbys.com - 历史学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