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365答案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生活常识 学习资料

创业融资的十大危害(创业融资的优缺点)

时间:2023-04-23

创业融资的八大忌

关于创业融资的八大忌

中国现在每分钟会有8家公司诞生,但是会有90。6%的概率死在创业路上,其中很多在不经意间触碰了创业与融资的地雷。下面和我一起来看创业融资八大忌,希望有所帮助!

之一忌:没找对需求

之一个需要讲的是,大家在创业的时候,一开始总有个远大的梦想,但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呢?你要解决的这个问题是不是一个真正的需求?这个点如果没有想清楚,那会是创业者最容易又犯下的更大的错误。

在美国做的调查统计里,有42%的人都认为,他们创业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找的方向是错的,需求没搞对。换句话说,你认为大家有这种需求,但是用户不买账,或者购买意愿不强。这是创业最容易遇到、也是最主要失败的原因。

从 *** 论来讲,本质上是需要认清一个问题:你所想的到底有没有代表性,或者是你的假设条件是否有普遍性意义。

别以为这个问题只会发生在创业者身上,投资人有时也会搞错。譬如,我们投资人圈里有人喜欢偷偏高大上一些的东西,认为偏奢侈的东西就应该投。结果投完了才发现,社会上真正对这个有需求的人不多。

所以,你所假设的市场需求是否经得起推销?千万别把你自己的个人需求、或者你所处的那个小群体的需求,幻想为一个大众的普遍性的需求。

第二忌:产品与服务太烂

这个太烂不是绝对很差的意思,而是相对的概念:按你瞄准的尺度,在你自己标准里,你做的是不是足够好?

就产品来讲,卖点无非就是产品本身和服务两种东西。

但如果从产品定位来说,它要么是个极致的产品,比如诺基亚无敌的时候,你推出了一个iPhone,这是一个秒杀之前产品的东西。另一种是性价比产品,在同等条件下,你更优秀更便宜。

所以大体上来讲这两条路都能让你的产品和服务变得市场、有吸引力。可是举个例子,如果你瞄准的是一个极致的产品,但这个产品的功能、产品本身实际上达不到这点,那会很糟糕,砸了名声。

第二条路是性价比,本来你也希望通过性价比打开市场,但是最后实际上达不到,产品和服务都达不到预期,会比较麻烦,明明是方向对了,但最后产品做得不够好。

说到这里,还想分享一个具体一些的观察:我发现很多创业公司,创始人对于在产品和服务打磨过程里,并不不亲力亲为,而且不知道这个参与度其实无比重要。

我做过仔细观察和对比,赛富投得产品做得比较好的公司,比起那些产品服务表现一般般的公司,更大的区别是创始人是不是甩手掌柜?有些创始人认为产品这件事,招一个VP就能搞定了。

但这里问题很严重,而且坑非常明显。因为产品方向、产品服务和品质都是需要不断做调整的东西,创业企业需要的是迅速地做改变和精进,如果你不花时间在上面,就很容易失控。等到你摊子支得很大的时候,再改变就会代价巨大。

不重视产品的第二点表现则是总认为自己的模式有魔力、威力,然后对产品本身不那么重视,相比于产品,他认为模式更重要。所以有些创业者一上来就说:王总你看我模式如何好,这好那好。于是我问产品,但他没法儿回答产品如何不同,讲起来又回答模式上。各位,我得承认,模式是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但这更多的是锦上添花。如果一个创业项目的基础不好,产品不行,什么模式都挽救不了。好的模式并不能帮助你把竞争对手打败。

所以在考察创业团队的时候,比起考察谁在卖你的产品,我认为谁在打磨产品更显重要。

第三忌:团队出问题

第三忌是团队出了问题。说实话,我们VC投资了企业后,往往睡不着觉的话是因为两件事情,一是被骗了,二是这个团队分崩离析了。比如本来一个非常好的项目,但是最后这帮哥们儿分裂了,VC也会很难受,因为搞定人很难,他们产生了问题,再捏在一起就非常困难。

具体来说,创始团队出问题比其他问题代价都要大。尤其是当我们投资后,无论是美元架构,还是人民币架构,都会受到创始团队分裂的影响。虽然所有的投资架构都会有一些设计,保留了团队个别成员退出或者新增之类的弹性,但具体影响是,如果你们闹掰了,这边不签字,或者那个哥们儿不给你签字,而你又搞不定他,会非常痛苦。

那么有哪些常见的原因造成团队不和呢?根据过往经验,我大致列举一下。一是打工心态,特别是阶段很早期的时候,我们喜欢问创始团队自己投了多少钱,创始人这时候会很反感地反问:我如果自己有钱干嘛找你王求乐?

但我问这个问题的主要意思是:您自己有多么深信这件事情?你自己有多少投入?如果你都投入了全部身家,你不再是一个打工的心态,那VC会觉得很放心。

同样的,如果你要问你自己:虽然你拼命干活,但你那几个联合创始人和高管,是不是有严重的打工心态?所以VC考察创业团队的时候,也会重点看是否有打工者心态。创业团队从一开始就要避免打工者心态,哪怕你挖个水平次一点的,也比心态是打工的要好。

第二种团队不和的常见原因是能力不济,拖后腿,也就是常见的木桶效应。团队这时候容易产生口角,我这边市场准备好了,你产品不给力,或者说产品很好,你市场却卖不动,造成团队内部的口角和不和。

所以这个时候会特别考验创始团队老大的能力,你怎么去调解?

于是VC在投资前会问你,你们这个团队是怎么认识的?认识多长时间了?如何走到一起的?如果你俩是在公交车上认识的,或者某个咖啡馆认识的,说这创意不错,一起干吧,这样的情况作为VC我会比较害怕,而众多的经验也表明,最后的团队问题从一开始就埋下了。

第四忌:欺骗投资人

这一点讲到了刚才令投资人睡不着觉的另一件事——怕被骗。创业项目包装一下总是有的,特别是去融资的时候,每个人都包装一下自己,适当的包装无可厚非。

但这种包装一定要有个尺度,在几个大是大非上,千万别有欺骗:

之一是数据假,一个创业团队不要以为数据情况只有你自己清楚,就可以随便告诉投资人。因为我们会做竞争调查,会从各个方面和角度推敲你的数据,你别以为VC只会跟你聊,跟你的团队聊,我们也会跟你的对手聊,跟你过去的上司聊,所以一旦你有数据方面的夸大,我们是能够发现的。

第二是早期团队会虚增虚构团队成员,比如你是一个做大数据的项目,本来团队可能没有几个人,或者少有人懂大数据,但你需要一个牌子,于是把某高校的教授拉过来,说这是你的联合创始人。但VC一旦发现实际情况,就会对你的项目大打折扣。

第三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是,搞一个很夸张的简历。过去的业绩明明没有那么好,但是为了融资或者PR,虚夸很多东西。

还有一个是关于竞争展示的,VC通常会问你的竞争对手是谁,然后可能有30%的创业者会说没有对手,或者只列举几个次要的对手。其实投资人一听就知道你在胡扯,商业经济发展到这个阶段,几乎你想干的事情,或者你想到的每一个东西,都会有人想到,只是你没有发现而已,所以说自己没有对手、没有强对手,并不是一个很 *** art的回答。

那如果确实是属于自己功课没做够,比如你在北京做,然而广州也有一个类似的你确实不知道,也属于正常。但如果是明知有却还说没有的,或者就说大话,认为 *** 得比他大,他不是我的对手,刻意回避竞争的.话题,我认为是比较愚蠢的。

从资本的角度来看,业界对于竞争还是很慎重的,建议各位可以看看迈克尔—波特将竞争的五力模型,说你不要只看目前,长远来讲,或者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可能都会对你形成一些威胁,你有没有做好准备?

第五忌:资金使用不当

前面讲了几点投资前的事,现在我们谈谈属于投后的问题。

投资之后,VC那边来钱了,创业企业往往会有哪些问题呢?首先是资金使用不当,没有融到钱的时候一分钱掰两半花,活得很谨慎。但是一旦融到钱了,开始大手大脚,就会很容易面临危险。

资金使用不当的问题,此前媒体报道的。时候,往往是哪个资本把创始人谁谁赶出去了,但从资本的角度来看,多数是因为拿了资本的钱,但没有规划好,最后没做到当初的承诺。

举个例子来讲,一开始你的产品也没有打磨得很好,但是你融资到位后,就迅速扩张产品线,把这个战线拉得非常非常长,或者招了很多人,让你的团队变得臃肿起来,一下子需要的支出变得很多。另外一点是异地扩张,而且还没有掌握好节奏。哪怕你一下子拿到500万美金,但一个月烧200万元,一年后也就没钱了。如果碰到市场好,你可能还可以遇到跟投的,但是如果行情不行,连个接盘的都找不到,你怎么办?

有些企业会勒紧裤腰带,或者裁员,但即使这么做了,对你公司的士气和信心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一般来讲,我们投资以后进入公司董事会,都会要求公司在花钱、资本预算这块,尽可能得到投资人的批准。但有些企业家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认为投资的时候有这个条款那个条款,有这个否决权那个否决权,你这么干涉 *** 什么?其实他不知道我是在帮他、时刻准备救他的命。比如我如果对创业者没有月度财务报表之类的要求,你很可能撒开了花钱,哪天花没了才知道账上钱不够支撑公司下一步发展了,到时候调整节奏可能就来不及了。

所以一般都会在董事会的时候看报表,知道你每一笔大钱的去向。实际上也是帮你看战略,因为战略是可以从资源和钱上反映出来的。

另一种花钱不当的问题,这种情况可能现在比较少了,是公私不分。以前中国老一代企业家,资金往往是个人和公私来回倒腾,公司缺钱的时候我用家里的补,家里缺钱了拿公司的钱来补,反正都是自己的口袋。但如果现在还有这种习惯的话,并不好。

特别是有资本介入的时候,这个钱按照公司法来讲是属于公司的钱,不能乱用的。万一你个人有时候有困难,比如太太需要需要手术费,动用一下也正常,但得跟公司和投资人说一声,然后打个借条,给个利息,然后按照约定还回来。千万别公私不分,出现私自挪用的情况,最后反而会因为这种问题摔很惨。

第六忌:疏于跟投资人沟通

我这次着重要讲的“一忌”,正是创业者跟投资人的沟通。一般如果企业家和资本方产生矛盾,多半是因为沟通不畅造成的问题。

沟通怎么会出现问题呢?经验和经历来讲,首先是心态不好,融资前被问这问那,被搞得很烦,于是阴暗的内心有一种不可避免的小小报复一下的心理。融资到位后就想你们资本方别烦我,我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这种心态产生的背景其实VC是能想象的到,但作为创业者你也要站在投资人的角度去想这个问题,他之所以最后把钱给你,并不是说之前种种尽调和提问都是有意为之的,这是一个优秀的投资人必须做的,如果这个人不做这些,你敢随便接受他的投资吗?把你查了个底朝天之后给你钱跟你合作,说明是认可你了。

实际上,做早期投资的时候,没有那个创业者或者哪一件事是完美的,但在不完美之中,我们还是要扣这个扳机,有时候明知中靶很难,但还是得扣。所以在尽职调查之前,其实对您这个事,对您的团队,对所有的优缺点是有一定了解的,但他仍然决定扣这个扳机,说明他内心做好了准备:你这个项目有可能会做得不好,或者在哪些事情上可能会做得不好。

投了你之后,如果他发现你真的出现那样的问题,都会善意提醒的。比如说你这个公司现在扩张有点快,或者说你这个方向好像有点歪,原来想的这个方向,现在这个方向变得有点歪,歪我也知道你在做调整,但是这个调整是不对的,跟你聊一聊,这是一种善意提醒。创业者千万不要变得情绪化,觉得“怎么管这么多”,“我就是对的”,“你不懂,你在外面指手划脚”等等。你需要克服这种心态。这是我讲的在沟通中的之一种。需要把心态摆正了。

第二个沟通上的问题是报喜不报忧,这个能理解,比如小时候考得不好,就不太愿意把试卷给父母看。

但投资人不是你的父母,投资人发现你有问题的时候,往往之一个想的是怎么帮助你把这个事情做好,因为帮你就是帮VC自己。所以不要担心因为企业有问题不愿意和投资人去沟通。

那沟通有什么好处呢?首先是投资人的能力和资源,会比你好一些,能够多多少少帮你解决一些问题,或者作为三分之一的诸葛亮去帮你参谋一下。其次是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对你的团队、你的家人不是很方便去透露和交流,但你需要一个发泄口、出口,投资人这时候可能是最恰当的对象。所以你一旦有一些不确定性,方向不确定,或者感觉三股东最近胳膊肘往外拐,可以先找投资人聊聊,哪怕讨论一下,都能帮你看看是不是找到问题和解决方案。但如果一个人整体闷着,自己扛着,就很容易出事儿。所以投资人其实是可能真的能帮到你,千万不要有一种报喜不报忧的心理。

当然,除了上述两种情况,和投资人沟通最常见的是受不了批评,容易敏感和情绪化。

我觉得在某个方向是不一致的时候,讨论很激烈,拍桌子都没问题,但一定要保持对事不对人,作为投资人我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否决权,但是你才是这个项目的主导者,如果你坚决要做,我还是会被迫要让你去干的,但我一定要把利弊分析给你听。不过你不能当做是偏见之类的,对于反对声音不能太敏感和容易情绪化。

更好的方式是有个定期或不定期的时间点,大家相互检讨一下,什么方向很决策总结一下,保证沟通、批评和相互意见的通畅。

以上就是我认为的实操篇,操作性还比较强,但是后面四点“修炼篇”的内容,我认为可能还得靠自己去领悟,一个企业能走多远,差别可能会主要在修炼篇。

第七忌:包装过度

修炼篇里之一个是包装过度。最常见的是PR过度,跟媒体保持一个良好关系是可以的,但适当曝光即可,别密集且刻意地天天出去说,忘记了自己真正要打磨的产品和服务。

过度PR里还包括出去吹牛说自己有多少用户量,希望借此让竞争对手感到压力,提升自己的士气,从势能上让竞对害怕,但其实这么做没用。或者不虚报,就纯粹通过数据让竞队害怕,也意义不大。在你的用户数活跃或者产生经济价值之前,这些数据都意义不大。所以创业有时候就是要耐得住寂寞,不要害怕失去镁光灯下的机会,你做好了,都会有的。进一步说,你如果还不是很成规模,拿了投资就开始PR,别人一听什么方向拿了赛富多少钱,有些对手本来没想这么干,现在就开始转型干这个,你就会无形中给自己创造对手,总之没什么好处。

另一个过度是虚报融资额,因为投资圈其实很小,你拿了多少钱,大家一清二楚。你处于PR目的,把融资额虚夸得很厉害,到最后就会把自己搞很惨。

有时候出于媒体PR,你不想说也别浮夸,比如投了300万美金,你不愿意说就百万级美元也行,别说拿了1200万美元或者近千万美元之类的,差距太大以后会害到自己的。一是你融资额撒谎让我这个投资人在圈里挂不住面子,二是你下一轮融资的时候,还得跟人解释半天,不然人说你上一次融了1200万美元,这一次怎么也得3000万美元级别,你却要求融1500万美元,大家就会犯嘀咕,再一解释,你说你吹牛了,最后印象分肯定会折损的。

第八忌:贪图虚名

贪图虚名的话,无论我们VC还是创业者都可能面临。比如最近圈里有很多个榜,年轻投资人排行榜、青年创业者排行榜、多少岁以下之类某某榜,一堆排行榜,我觉得其实是没有多少意义的。

拿投资人来说,你投到好的公司,自然会有回报。但是王求乐如果投不到好公司,天天跑来新浪吹牛也没用。

关于排行榜,创业者这边对应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创业大赛、排名之类的。有时候也邀请我们投资人去,其实我们往往客串的多,不愿意每个场子都去凑热闹,因为我不大相信在创业大赛中能够发现多少有价值的公司,还不如自己在家研究呢。所以创业者不要寄希望于大赛之类的帮助你创业成功,甚至融资成功,扎扎实实做好产品比什么都重要。

另外一个贪图虚名是喜欢混活动,然后在这个活动碰上谁谁谁,和这个大名人合个影、换个名片,发到朋友圈,但实际上这种场合下你们双方基本就是路人甲的关系。对于你的企业来说,最缺的资源无非是钱、人和市场。钱和人你基本努力一下就能找到,但是市场这个事情非常头疼,你需要在这里花很多时间,打磨好你的产品后,让它不断在市场上发挥实力。

总而言之,不要抱有不切实际的想法,认为多混活动就能搞到投资或者抱上大公司的大腿,最后都是看实力的,你产品不行,市场也不行,谁愿意投资你呢?另外,就算是和BAT有合作了,也慎重对外发“和谁谁谁战略合作”之类的,毕竟你一个无名小公司,跟巨头搞战略合作,大家都会有些听笑话的,实际上对你来说意义也不是很大,所以虚名这块,还是要谨慎吧。

总之,融资成功不等于创业成功,拿到钱也不能证明你怎么样,作为创业者,你需要警惕“通过拿钱证明自己”的想法,说到底,你的公司是通过产品和市场去获得证明的。

;

创业融资的风险

任何创业企业,都希望能够实现创业融资,那么创业融资有什么风险呢?下面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创业融资与风险。

融资规模不当引发的融资风险

制定融资战略时,应紧密结合创业企业的情况确定融资规模,既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否则都会给创业企业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甚至会使企业濒临破产的边缘。

(一)融资规模太小的负面影响

与成熟公司相比,创业企业的财务状况具有其独特性。成熟企业无论大小,都已经有了稳固的顾客基础和收人流,与它们相比,创业企业要经过的是财务地狱之门。

在创业企业成立的早期,它们是资本的吞噬者,但通常不采取大量债务融资的 *** 。更糟糕的是,它们成长得越快,它们对现金的胃口越大。所以创业企业,特别是处在初创期的创业企业更需要有充足的资金,以保证企业顺利渡过成长的关键期。

但是在筹集到所需资金的同时,创业者通常会被股权投资者要求放弃对创业企业的控制权,投资者能够按照投资的数额和在总投资额中的比重获得创业企业相应比例的控制权。为了避免可能存在的控制权转移,创业者在融资规模小让渡较少控制权的策略和融资规模大但要让渡较多控制权的策略间可能会选择前者。这种融资策略会给企业未来的发展造成致命的打击。

(二)融资规模过大的负面影响

融资规模也不是越大越好。超出企业需要的且没有适当财务约束的融资反而会使创业企业在“文火煮青蛙”的宽松环境中放松对财务预算的约束,最终在不知不觉中陷入融资困境,进而走向破产。

主要依靠自有资金的初创企业,其发展初期就会暴露出隐藏的财务问题并迫使企业去解决它们。“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有资金。”一家医疗和研究设备制造商——标准设备公司的汤姆戴维斯说道,“我们可能会犯更多的错误。依靠自己的资金,我就必须亲自签发所有的支票。这样,我就会清楚地知道资金都用在了什么地方”。

融资过多会造成许多问题。正如一位创业者所说的那样,“通常融资500万美元比100万美元要容易,因为风险投资家不愿将心思放在无数小规模的投资上。这样的话企业就会多出400万美元并不需要却可以随意使用的资金”。

制造数据通信设备的SymplexCommunications的创始人之一乔治·市罗斯托夫也同意这一观点。“我们这个行业中的一些人从一开始就认为他们应该可以做这个,也可以做那个。钱很快就烧完了,但公司却既没有收益也没有销售额。之后他们指出症结所在‘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资金’一一而不是去关注企业存在的问题”。

融资时机把握不好引发的融资风险

创业企业要把握好融资时机,既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切合实际地融资能够帮助企业解决资金难题,但如果没有掌握好时机,无论过早还是过晚,都会通过增加成本或放弃控制权等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一)融资过晚带来的融资风险

如前所述,创业企业初期是资金需求量非常巨大的阶段,资金供给量不仅要充足,而且必须及时,所以,创业企业应该未雨绸缪及早考虑融资问题,不要等到出现严重的现金短缺时才寻找资金。对一家新成立的公司而言,尤其是在筹资方面没有经验或成就的,拖延寻找资金的时间是不明智的,因为筹集资金一般要花8个月或更多时间。除了现金流方面的问题外,等到出现现余短缺才筹集资金,

这种行为所隐含的缺乏规划性会破坏企业管理团队的可信度,并对公司与投资者谈判的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二)融资过早带来的融资风险

要避免另一种极端的出现,即过早融资。如果某企业过早地获得股权资本,创始人的股权就可能被不必要地削弱,并且也会漫不经心地逐渐抛弃财务上保持节俭这条财务纪律。

早融资造成的主要后果就是

企业灵活性的下降。进入一个新行业的初创企业极少能在之一次就走对路。成功特别是在新的成长性的行业里,往往伴随着曲折和不可预见的挫折,随着各种事件的发生,企业的战略可能不碍不发生根本性调整。然而,外部投资者会妨碍创业者在不确定环境中采取“尝试之后调整”的发展方式,而这种方式往往是创业企业走向兴旺

之路所必需的。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根本性变动会令外部投资者感到困惑:“是最初的构想错了还是没有很好地执行?”创业者确信新的战略将会成功,但这种自信和当初设计之一个方案时没有什么区别。投资者想知道,“我是否会第二次上当?”对投资者来说,支持企业所提出的新战略而不是更换管理者是一种显示信任的做法,但这需要创业者避免诸如错误的判断、对不好的计划的盲目自信以及过分吹嘘等问题对于创业者来说,一旦企业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他们就能够建立足够的信心摆脱投资者的束缚,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了。但是,在开始的几年.他们还是尽量避免直接的冲突。相反,即使他们自己已经开始失去信心了,他们仍然会坚持最初的计划,因为他们担心根本性的变革会带来对他们不利的重新审核。

(三)失去继续搜寻投资源耐心引发的融资风险

通常在经历了几个月对资金源的搜寻和谈判后,另一个陷阱又在等待饥渴且警觉性不高的创业者,并且它的诱惑难以抗拒,这就是相信交易已经完成并过早结束了与其他投资竹淡判的陷阱。这些创业者会认为握手、合同意向书或者执行条款就代表融资行动已经大功告成了。所以,他们此前的小心谨慎刹那间完企放松,并且停止了与其他所有潜在投资者的沟通。这种做法可能会让创业企业与某些机会失之交臂,错失条件更好的融资机会

“拿了钱就跑”的短视行为

公司筹集资金因时机把握不好而引发的最后一个陷阱是拿了钱就跑的短现行为,这会让创业者永远不能正确评估任何关键的长期问题——即投资者除资金之外,还能为公司增加多少价值呢?陷入此陷阱的创业者根本不知道其准财务合伙人到底有多少市场和行业中的相关经验与专业知识,也不知道他们需要的但没得到的是什么,也不清楚投资者加入能带来什么样的明智之举和声誉——但他们还是拿了钱。

创业融资的劣势有哪些

首先的劣势是会承担比较巨大的风险,因为现在的创业融资,投资方基本上都会要求签业绩的对赌协议,如果业绩完不成,很有可能因此欠下巨额债务。其次的劣势是有可能会失去对创业公司的所有权,因为确实没钱时,融资只能拿股份去换,有可能就会被对方控股

【拓展资料】

一、融资,从狭义上讲,即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从广义上讲,融资也叫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行为。《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对融资的解释是:融资是指为支付超过现金的购货款而采取的货币交易手段,或为取得资产而集资所采取的货币手段。

二、融资详细解释:一指企业运用各种方式向金融机构或金融中介机构筹集资金的一种业务活动;二指矿业权经营的实质是矿业权融资和矿业开发;三指货币资金的持有者和需求者之间,直接或间接地进行资金融通的活动;四指货币资金的调剂融通是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社会经济实体之间进行余缺调剂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五广义的融资是指资金在持有者之间流动以余补缺的一种经济行为这是资金双向互动的过程包括资金的融入(资金的来源)和融出(资金的运用)。

三、狭义的融资只指资金的融入;六指资金在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的流动,这种流动是双向互动的过程,既包括资金的融入,也包括资金的融出。七指企业从有关渠道采用一定的方式取得经营所需的资金的活动。

四、从狭义上讲,融资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也就是说公司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拥有的状况,以及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采用一定的方式,从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去筹集资金,组织资金的供应,以保证公司正常生产需要,经营管理活动需要的理财行为。公司筹集资金的动机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通过一定的渠道和一定的方式去进行。我们通常讲,企业筹集资金无非有三大目的:企业要扩张、企业要还债以及混合动机(扩张与还债混合在一起的动机)。

五、从广义上讲,融资也叫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行为。从现代经济发展的状况看,作为企业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刻,全面地了解金融知识、了解金融机构、了解金融市场,因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企业必须与之打交道。1991年 *** 同志视察上海时指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招棋活,全盘皆活。”由此可看出 *** 高层对金融逐渐重视。

Copyright © 2016-2020 www.365da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365答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