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证券:2021年资本市场十大展望
过去的2020年极不平凡,即将到来的2021年扑朔迷离,在这个跨年的时刻,中信证券(港股06030)研究部根据全面客观的研究成果,重磅推出2021年资本市场十大展望,希望能为您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展望一:中国权益投资的黄金十年已经开启,预计2030年A股上市公司超过6200家,总市值规模达到210万亿。
未来十年将是中国资本市场波澜壮阔、蓬勃发展的黄金时间窗口,原因有三:
之一,中国经济持续 健康 增长,将不断催生出大量优质企业,推动A股基本面不断改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提速,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日益凸显,新兴行业的占比提升将全面改善市场估值体系。
第二,资本市场改革加速推进,将夯实直接融资体系的制度基石,显著提升投融资效率。全面注册制打通一二级市场,退市制度推出加速优胜劣汰,金融开放不断迈向更高水平。上市门槛外升内降,加上“新经济”的中概股集中回归,优质的成长标的将在中国资本市场集聚。
第三,国内外增量资金将趋势性增配中国权益资产。中国经济的全球占比不断提升,核心资产表现优异,全球增配A股的趋势将持续增强。资管新规约束下,理财等类固收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不断下行;“房住不炒”政策定调下,房地产的投资属性显著下降,权益资产的相对吸引力将显著增强。国内居民部门的资产配置中,权益资产的占比将趋势性提升。
在不断涌现的优质企业、更有效率的资本市场、持续入市的增量资金三大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国权益投资的黄金十年已经开启,预计2030年末A股上市公司将超过6200家,总市值规模达到210万亿。
展望二:预计2021年中国GDP增速为8.9%,将依然是增速更高的主要经济体。2030年中国名义GDP规模将达200万亿,超越美国成为全球之一大经济体。
预计2021年中国GDP增速为8.9%,发达经济体8国集团GDP增速为4%,中国将依然是全球增速更高的主要经济体。基数效应下,各季增速“前高后低”,主要动力来自于消费和制造业投资。宽松政策将温和回归常态,预计2021年社融同比增速缓慢回落至11%~12%,财政赤字率适度下调到3.2~3.3%。
全球经济错位复苏,中国领先欧美,而欧美领先其它经济体。预计2021年全球新冠疫苗供应量50~55亿剂,可满足约26亿人接种,发达经济体接种进度快于新兴经济体。海外政策依然宽松,预计2021年美日欧三大央行净扩表规模2.2万亿美元,欧美财政 *** 计划规模约合1.8万亿美元。
未来十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引擎。预计中国在2021年的 社会 消费品零售规模将超过美国,2025~2030年间GDP将超越美国,2030年中国名义GDP规模将达到200万亿,全球占比约为22%,超越美国成为全球之一大经济体。
展望三:预计2021年全面注册制和退市新规落地,A股IPO上市650家,融资规模5500亿,退市40家。预计2022年起A股退市率将维持在2%左右,优胜劣汰将明显提速。
主板注册制改革条件已经成熟,预计2021年上半年正式落地,三季度首批主板注册制公司发行。预计2021年全市场IPO上市约650家,从各板块排队公司数量判断,增量IPO仍主要由创业板和科创板贡献。预计全市场IPO募资规模约5500亿,其中主板800亿,创业板2400亿,科创板2300亿。在宏观政策温和回归常态、增量资金持续流入A股、发行主体选择上市时机的背景下,预计IPO融资对市场流动性的冲击有限。
退市制度改革已经开始征求意见,或将于2021年初正式推出。预计2021年A股被动退市公司约40家,过渡期后,预计A股退市率将从2022年起维持在2%左右,优胜劣汰将明显提速。
展望四:预计2021年A股净流入资金7500亿,机构化趋势将加速。未来5年,外资和公募持股市值将分别达到8.3万亿和9.1万亿,是增量机构资金的更大来源,专业机构的持股占比将超过30%。
预计2021年A股净流入资金7500亿。其中,净流入资金主要包括:权益类公募9500亿,北上资金2000亿,保险权益2000亿,理财子权益1000亿,私募及两融等1500亿。净流出资金主要包括:IPO资金分流5500亿,产业资本减持净流出3000亿。
未来5年,国内居民和海外资金将趋势性增配A股,国内居民增配机构产品的占比将持续提升。专业机构在A股流通市值的持股占比将明显上升,散户持股占比将快速下降。
预计A股2025年末的自由流通市值将达到105万亿,其中,专业机构的持股占比将从当前的21.5%提升至30.5%,产业资本的持股占比将从50%下降至47.5%,而散户的持股占比将从28.5%下降至22%。
未来5年,外资和公募是增量机构资金的更大来源。到2025年末,预计公募的持股市值将从当前的4.1万亿提升到9.1万亿,占比提升至8.7%;随着A股纳入国际指数的因子权重进一步提高,外资持股市值将从当前的2.8万亿提升到8.3万亿,占比提升至8%;私募的持股市值将从当前的2.1万亿提升到4.5万亿,占比提升至4.1%;保险的持股市值将从当前的1.6万亿提升至3.7万亿;银行理财子的持股市值将从当前的0.3万亿提升至1.8万亿。
展望五:预计2021年资管新规不会再全面延期,居民资产再配置将提速,权益资产依然是最重要的配置方向,超万亿资金将借道机构产品流入A股。
资管新规的过渡期2021年结束,预计不会再全面延期。现金管理类理财新规落地后,发展方向将基本对标货币基金,预计会影响约5.4万亿的存量产品,这些产品的资产端将转向短久期、高评级的品种,预期收益率将快速下行。其它受资管新规到期约束的产品,也将经历类似的收益率下行和规模压缩的过程。
在固收类产品收益率下行和“房住不炒”的定调下,2021年国内居民资产再配置的选择中,权益资产依然是最重要的配置方向。预计2021年将有超过万亿的居民资金通过公募、保险和银行理财子等机构产品渠道流入A股。
展望六:预计2021年上半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涨速较快,未来3年中枢价格依然将持续上行。按照年度均价,预计价格涨幅由高到低依次为:农产品、原油、基本金属、贵金属、动力煤。
在全球流动性宽松、经济逐渐恢复的背景下,需求回暖与供给瓶颈叠加,预计未来3年内大宗商品中枢价格将持续上行。需求端回暖是大宗商品市场2021年最重要的变量,但产能周期造成的供给瓶颈和长周期的低库存会支持大宗商品价格在中期持续上行。叠加流动性和通胀预期因素,2021年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将表现更好。
按照年度均价,预计2021年大宗商品价格涨幅由高到低依次为:农产品、原油、基本金属、贵金属、动力煤。首先,天气影响产量,农产品价格向好,尤其是供需缺口较大的玉米和大豆。其次,需求持续恢复,布伦特原油价格中枢2021年预计将回升至55美元/桶。再次,铜矿供给相对刚性,低库存放大需求恢复带来的价格弹性,铜价周期性上行。第四,美国通胀回升成为推升2021年金价的核心动力,预计金价将重回前期高点。最后,供需基本平衡,煤价中枢有望保持平稳。
展望七:预计2021年三季度美元指数将跌破85,人民币兑美元将升至6.2,美元进入中长期贬值阶段,外资将趋势性增配中国资产。
预计美国经济的全球占比自2020年起持续趋势性下降,美元进入中长期贬值阶段。未来美联储的货币宽松政策相对欧央行力度会更大,且持续时间更长。耶伦担任美国财长后,“财政货币化”取向将更明确,美元供给充裕,欧美利差因素导致美元相对欧元走弱。
随着疫苗广泛接种,预计2021年二三季度病毒传染系数下降,全球风险偏好回升,推动资金趋势性回流非美货币等风险资产。预计跨年后美元指数继续下行,在三季度跌破85,其后随着联储扩表减速,美国经济恢复和长期国债收益率上行,四季度美元指数有望企稳回升。
出色的疫情防控,较高的中美利差,领先的经济增长,仍将继续支撑人民币升值,预计本轮在岸汇率升值的高点在2021年三季度,将达到6.2左右。
预计2021年外资将继续增配中国,通过陆股通渠道净流入A股将超过2000亿,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投和债券通渠道净流入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将超过1.5万亿。
展望八:预计2021年香港恒生指数盈利增速将达15%。未来3年香港市场将迎来40家左右中概股龙头的集中回归,迈入快速发展阶段,新经济龙头将成为新主角。
预计2021年恒生指数盈利增速将从2020年的-6.5%上升至15%,港股将迎来估值和盈利的双重修复,吸引南向资金净流入超过5000亿港币。
未来3年,香港市场将集中收获中概股回归的红利。美国《外国公司担责法案》已正式生效,根据法案内容,我们判断财务报告无法审计的美股中概股将在2024年二季度左右被禁止交易。预计香港市场将成为中概股回归的首选,代表“新经济”的美股中概股龙头将加速回归,预计未来3年回归数量分别为15、15、10家左右。二次上市公司允许纳入恒生指数和港股通,“新经济”龙头将替代传统板块,成为未来港股的新主角。
中概股回归激发市场热情,陆港两地互联互通机制逐步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香港再添动能,香港资本市场的境内外枢纽作用将愈发突出,迈入快速发展阶段。
预计2021年中证800盈利增速将从2020年的-2.8%上升至14.7%。其中,非金融板块盈利增速更是从2020年的1.3%大幅上升至24.9%。
2021年国内利率中枢先稳后降,预计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运行区间为2.6%~3.2%,其中一季度高位震荡,二三季度趋势性下行,四季度有上行压力。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底线思维下,国家总体安全观大图景下的投资主线有更持久的政策支持,其中的优质赛道值得中长期布局,重点集中在 科技 、能源、粮食、国防、资源五个安全领域。
第二,能源安全领域,我国将逐步建立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来推动可持续发展,其中开发潜力大、安全性高的光伏和风电,以及全球 汽车 电动智能浪潮中的中国电动化供应链更具发展潜力。
第三,粮食安全领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强调种子,重提粮食安全,预计转基因玉米的商业化进程有望加快,种植产业链整体将迎来价格向上、技术变革、政策支持的三重利好。
第四,国防安全领域,“十四五”是我军在实现机械化后加速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军工行业将在“十四五”的开篇之年延续高景气度并保持快速增长。
本文源自中信证券
2021十大牛股出炉:涨幅350%只能排第十
来到2021年最后一天,惯例又是盘点年内大牛股的日子。
回顾2021年的A股市场,关键词有包括赛道上的锂电、光伏、储能、氢能源;也有题材上的碳中和、新冠病毒防治、ST、元宇宙等。
那么,现在就来梳理一下年内的十大牛股。
01
湖北宜化
年度涨幅:565.94%
上涨催化:锂电池+磷化工
2021是新能源全面狂飙的一年,其中尤以锂电池中的磷酸铁锂表现最为突出。随着比亚迪、特阿斯拉等龙头厂商的加码,磷酸铁锂渗透率快速提升,市场份额连续数月超过三元。
而有着天然矿产优势的磷化工企业也开始纷纷外延布局磷酸铁锂。湖北宜化在湖北宜昌、四川两地拥有年产130万吨磷矿的采矿权。公司目前与宁德时代子公司签署了材料供给协议。
另外,自2020年二季度开始,大宗商品市场开启一轮全面大牛市。以化工品、黑色系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不断创 历史 新高,让沉寂多年的化工行业翻身。
业绩上看,截止三季度,湖北宜化净利润达到14亿,而去年净利仅突破1亿。在业绩驱使下,湖北宜化年内累计涨幅高达578%,更大涨幅更是超过12倍。
02
联创股份
年度涨幅:488.93%
上涨催化:锂电池+氟化工+PVDF
聚偏氟乙烯(PVDF)具有好的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电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和对电解液良好的亲和性,主要作为粘结剂、隔膜和隔膜涂层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行业。且由于被严格限产,PVDF上游供给极为稀缺。
据方正证券研报显示,锂电用PVDF此前用量仅数千吨级,随着新能源车快速放量,预计锂电用PVDF年复合增速超50%。
产能上看,联创股份PVDF今年规划产能为1.1万吨/年,其中3000吨产能于21年8月进入试生产运营阶段;另外联创表示,PVDF的再后期的6000/年PVDF及配套11000吨/年R142b计划明年年底或者后年年初投产。
03
森特股份
年度涨幅:477.03%
上涨催化: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
作为光伏分支,BIPV可以说是今年最强的分支之一,而其先驱正是森特股份。
今年3月4日,隆基股份披露协议,受让森特股份合计27.25%股份,成为森特股份第二大股东,以进一步整合产业链资源,提前布局BIPV市场;6月25日,隆基股份与森特股份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进军建筑光伏一体化市场。
据隆基高管此前预测,今年隆基股份目标实现BIPV的出货量400MW左右的目标,希望在2024年BIPV业务实现100亿元营收目标。
04
江特电机
年度涨幅:456.57%
上涨催化:锂电池+ST摘帽
作为全年主流题材,碳酸锂价格年内一直都在涨价的路上,目前电池级碳酸锂每吨已经突破24万元。
江特电机拥有两条锂云母制备碳酸锂产线共计年产能1.5万吨、一条利用锂辉石制备碳酸锂年产能1.5万吨的产线、一条利用锂辉石年产能1万吨氢氧化锂产线及0.5万吨碳酸锂产线(建设中)。
碳酸锂价格走强为公司业绩带来了正面提振,公司前三季度营收20.3亿元,同比增长44.66%;净利润2.49亿元,同比增长1066.33%。
05
九安医疗
年度涨幅:440.35%
上涨催化:新冠检测
年末终极妖股。
进入四季度,新冠变异病毒Omicron再度席卷全球。公司在互动平台上不断“吹风”:所产iHealth试剂盒,在Amazon美国销量排名前两位。且预计明年年初月产能可以达到2亿人份。
虽然被交易所多次问询,但在年末小盘股炒作背景下,公司上演三波涨停浪潮,更大涨幅超7倍。
06
*ST德新
年度涨幅:439.45%
上涨催化:ST+重组
今年也是ST股大年,在重组预期之下,不少ST板块出现大量牛股,*ST德新更是其中佼佼者。
2020年,*ST德新披露收购方案,拟以现金近7亿元收购东莞致宏精密100%股权;今年3月底,标的资产过户完成。
公告显示,致宏精密主营自动化精密零部件生产,为下游锂电池生产企业、新能源设备制造企业提供自动裁切高密模具、高精密模切刀等产品及解决方案。
据悉,致宏精密模具业务是优质锂电池电芯成型必备的工序,处于锂电池裁切精密模具领域的领先行列,成功开发了比亚迪刀片电池切刀,成为比亚迪该类设备的独家供应商。同时,公司还拓展了拓展的宁德新能源作为其新客户。
07
藏格矿业
年度涨幅:411.86%
上涨催化:锂电池
依然属于锂电池板块。公司主营氯化钾和碳酸锂的生产和销售。目前,藏格矿业拥有察尔汗盐湖开采面积724.3493平方公里,年生产能力达200万吨,系国内氯化钾行业第二大生产企业,青海省30家重点企业之一。
业绩上,藏格矿业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0.99亿元,同比增长76.90%。其中第三季度单季,藏格矿业营业收入和归母扣非净利润分别为9.97亿元和3.79亿元,同比增幅为235.18%和303.16%。
08
*ST赫美
年度涨幅:387.74%
上涨催化:ST+重组
今年2月1日,*ST赫美预重整程序启动。12月1日,*ST赫美发布公告,称与重整投资人签署重整投资协议。根据公告信息,榕光实业、自然人王雨霏、富源金来被确定为重整投资人,出资受让*ST赫美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的股票。
同时,*ST赫美的数家子公司也进行了重整。4月28日,公司披露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决定对*ST赫美子公司惠州浩宁达 科技 、深圳赫美商业启动预重整程序。
09
凤凰光学
年度涨幅:351.01%
上涨催化:军工+重组
10月,凤凰光学发布重大资产出售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预案。
凤凰光学拟置出光学器材资产,同时购入半导体外延材料等资产。
资料显示,国盛电子及普兴电子目前已形成了系列化大批量的生产能力,是国内更大的半导体外延材料供应商之一。客户资源,包括台积电、中芯国际、世界先进、士兰微、华微电子、燕东微电子、华润微、扬杰 科技 、美国恩智浦、韩国MagnaChip、日本东芝等国内外主要厂商。
10
京城股份
涨幅:349.77%
上涨催化:氢燃料电池
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叠加冬奥会力推,年末走势愈发强劲。
公司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旗下天海工业储氢瓶有装车应用于北京冬奥会,目前已陆续开始交货;同时,35MPa、70MPa氢气瓶氢系统均已量产。另外,京城股份还表示,此次冬奥会上的140辆氢燃料大巴车所配八氢组氢系统正是由其提供。
星标华尔街见闻,好内容不错过
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2021年金融科技九大“猜想”
2020年,金融 科技 蓬勃发展同时,也遭遇跌宕起伏。
一方面大量智能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令金融+ 科技 的融合日益紧密,创造出一系列全新的场景与业态;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对金融 科技 业态的监管日益趋严,令金融 科技 面临日益严峻的合规运营挑战。
去年底,金融监管部门对未来金融 科技 业态的监管,给出明确的“红线”:一是坚决打破垄断,纠正、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二是坚持所有金融活动必须依法依规纳入监管,坚持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坚持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三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产权,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 社会 创造力,增强我国金融 科技 企业在全球的核心竞争力。
在多位受访金融 科技 资深人士看来,2021年,相关部门将围绕上述监管原则,落实一系列监管措施。
1、对金融 科技 业态很可能采取功能监管,所谓功能监管(functional regulation),即根据金融活动性质进行监管,对相同功能、相同法律关系的金融产品按照同一规则接受一致监管。以互联网联合贷款业务为例,只要是从事相关互联网联合贷款的机构,无论是提供资金方,还是风控模型提供方,或是获客渠道方、技术支持方,都得纳入统一的监管框架里,且对整个互联网联合贷款业务各个操作环节需做到穿透式监管,从而杜绝其中的监管套利与规避监管行为。
2、强化金融 科技 业态的行为监管,当前,不少互联网金融 科技 平台存在产品销售误导、广告宣传夸大其词等行为,比如在贷款利率方面通过文字 游戏 隐藏“高利率”真相,在产品宣传方面刻意隐瞒其他的收费项目,对此相关部门将对各类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推介与宣传采取从严监管,切实遏制产品虚假宣传行为,维护消费者的金融权益。
3、落实对金融 科技 平台的审慎监管。对于银行,目前全球金融监管部门通过对银行设立资本金、流动性、坏账报备等监管要求,有效防范银行经营风险爆发所衍生的储户利益受损。但对金融 科技 平台,这些监管要求依然空白,导致金融 科技 平台的审慎监管体系缺乏。
目前,很多互联网平台拓展互联网存款、互联网贷款、互联网理财、互联网资产管理、互联网券商等业务,实则起到存款、投资、贷款等银行职能,因此基于审慎监管的考量,相关部门也有必要对涉及存款、投资、贷款的金融 科技 平台落实资本金、坏账拨备等监管指标,有效杜绝其经营风险所衍生的投资者利益受损。
4、全面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随着一些金融 科技 平台依托资本扩张与市场地位实现“垄断经营”,不少消费者的金融权益的确受到侵犯,包括他们在获取互联网金融服务时,不得不授权提供大量个人隐私信息;他们在获取互联网消费贷款产品时,因金融 科技 平台的某些算法技术,只能选择金融 科技 平台优先安排的产品,导致自身产品选择权被削弱;在获取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便捷服务同时,很多产品风险条款刻意被放在不起眼的地方,导致消费者存在产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因此多位金融 科技 平台资深人士指出,2021年相关部门将对金融 科技 平台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违规行为采取从严监管,因此2021年可能会触发众多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全面整改。
随着全球疫情形势依旧严峻,非接触生活与非接触金融服务业态将在越来越多国家兴起,无形间赋予中国金融 科技 产业巨大的“全球化”空间。
然而,由于疫情原因,相关技术人员无法前往境外,目前双方主要通过远程视频等方式,围绕技术输出与共建智能系统开展积极沟通。
他们指出,一旦2021年疫情形势好转且相关条件具备,他们会迅速派遣相关技术人员前往海外,帮助海外众多跨境电商平台落实各类智能金融 科技 运营系统(比如跨境高效资金结算与配套金融服务)。因此,2021年很可能成为中国金融 科技 “全球化”再启的新元年。
科技九大“猜想”" img_height="678" img_width="1200" data-src="//imgq5.q578.com/df/0105/28c4fbf36d34b6fb.jpg" src="/a2020/img/data-img.jpg"
2020年12月31日,“福田有礼数字人民币红包”新年促消费活动正式开启,这是继2020年10月“礼享罗湖数字人民币红包”之后,深圳开展的第二次大规模人民币红包测试活动。两天前,数字人民币北京冬奥试点应用在北京地铁大兴机场线启动,标志着北京围绕冬奥会场景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取得阶段性进展。
12月初,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表示,目前香港金管局正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研究使用数字人民币进行跨境支付的技术测试,并做相应的技术准备。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上海市长宁区人民 ***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成立上海金融 科技 公司,逐步实现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和技术研发中心落地。
随着央行法定数字人民币(DECP)的应用场景试点“多地开花”且收效良好,2021年央行很可能会在某些城市率先启动DECP使用。
他认为,若相关部门在未来一段时间借助新的应用场景试点,确信相关运营系统足够稳定且支付安全性得到有效保障,不排除会在2021年小范围正式将DECP投入使用,2021年将成为央行法定数字人民币真正面世的“元年”。
随着越来越多银行积极推进开放银行战略,以及金融 科技 平台积极整合各类场景扩大业务范畴,金融与场景在密切合作过程,如何有效保护客户个人数据信息安全,俨然成为金融 科技 面临的新挑战。
尤其是相关部门正积极落实消费者权益保护,将用户信息违规获取、滥用、违规买卖作为重要监管工作,同样给金融+场景、金融+生态的数据合规共享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位金融 科技 平台风控总监举例说,比如在互联网消费贷款合作领域,场景方与金融机构各自提供一位客户(隐去个人实名身份等隐私信息)的行为特征,比如他喜欢晚上10-11点 *** 购物,平时喜欢在下午2-3点外卖点一杯星巴克咖啡等,在隐私保护的共享智能技术驱动下,金融机构(或场景方)通过自身多维度数据融合 科技 ,发现自己有个客户A似乎“符合”上述行为特征,因此再借助更多维度的大数据分析进行比对,确定对方提供的客户行为特征是否与客户A高度吻合,最终精准了解到“客户身份”。
“如此做法的好处,一是确保金融机构与场景方在场景+金融合作方面实现了信息共享的合规操作(不存在泄露个人隐私数据),二是金融机构(或场景方)借助自身的多维度数据智能分析技术,自力更生精准判断客户身份(不存在个人隐私数据信息泄露与违规买卖),就能有效地给予互联网贷款精准风险定价,避免贷款利率定价偏高等侵犯消费者权益行为发生。”他指出。随着2021年相关部门将采取从严措施保障个人隐私数据信息安全,基于隐私保护的共享智能技术势必在开放银行、场景金融等领域获得广阔发展空间,甚至成为场景+金融,金融+生态闭环的标配技术。
尽管区块链技术篷勃发展,但其形成的不同区块链形态导致技术标准不尽统一,导致不同区块链在数据格式、接口开放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令部署不同区块链技术的金融机构在区块链数据信息交互方面变得相当困难,很大程度影响到基于区块链的票据融资、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业务审批效率与资金投放速度,无法快速响应实体经济的金融服务需求。
跨链技术的日益成熟,很可能在2021年彻底改变这种局面。所谓跨链技术,就是不同区块链技术形态上的企业数据、接口形式实现“互通互联”,令金融机构即便使用不同区块链技术形态,也能实现企业信息与业务数据的高度互联互通,从而大幅提升产业链上下游各个企业的票据融资、供应链金融、贸易融资审批效率与资金投放速度。
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驱动下,越来越多金融 科技 平台注意到,金融 科技 不仅仅有助于激发人们的消费潜力以促进实体经济快速复苏,也能赋予传统零售企业与制造企业更强大的业务拓展活力。这令金融 科技 在产业互联网、产业数字化大浪潮下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毕竟,它一面打通更多消费场景与消费业态,让消费金融成功嵌入更丰富的消费场景,服务越来越多实体企业快速发展,一面大幅提升消费企业、制造企业的获客引流与运营服务能力同时,赋能企业数字化运营,进而为实体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可以预见的是,经历2020年的业务铺垫与技术储备,2021年金融 科技 与产业互联网的融合,将进入全面爆发阶段。
去年9月底,蚂蚁集团邀请全球顶尖专家学者共同头脑,所形成《2021十大金融 科技 趋势 顶级专家前沿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下称《报告》)显示,20201年多项全新智能技术的兴起,将对金融业态构成巨大影响。
首先是时序图计算。在金融 科技 领域,正出现越来越多的高 科技 欺诈行为,令金融机构的反欺诈风控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这无形间催生时序图计算 科技 的全面应用。所谓时序图计算的数据构建,将从单一金融行为数据,走向跨行业多维度异构数据;从单一时间切片的图数据,走向基于时序的图数据。
因此在金融风控决策方面, 时序图计算能帮助金融机构实现秒级的群组关联决策能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将非结构化的数据结构化,用以理解分析当前信贷风控决策机制可能存在的巨大漏洞(被欺诈方捕捉利用骗贷),并进行风险预警等。
其次是知识图谱与多模态学习技术。在传统金融机构,诸多业务处理依然存在流程复杂,需要大量人力审核投入且人工成本高等问题。知识图谱、多模态机器学习、共享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的引入,将有效解决上述痛点,以智能保险服务为例,基于知识图谱与多模态学习的智能核保、智能理赔等 科技 应用,将进一步提升保险业自动化程度,降低人力审核投入,提升用户体验。
第三是自动因子发现的机器学习。不同于以往人工设定的因子参数,基于智能 科技 深度学习模型所形成的自动因子,可以同时 探索 用户的金融行为和外部生活类关联数据,也能比基于人工经验的用户行为特征分析模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决策信息。《报告》认为,未来5年,基于自动因子发现的机器学习技术将在各类金融决策场景全面普及。
2021年初,比特币依然延续强劲上涨态势,截至1月4日早盘,比特币一度涨破33000美元/枚,这令不少受访区块链技术研发机构人士认为,随着比特币在华尔街主流机构的接受程度持续提升,2021年比特币很可能在剧烈波动中迭创新高,甚至突破5万美元/枚。
不过,越来越多华尔街投资机构对不断创新高的比特币给出风险警示。
王金龙分析说,尽管很多人纷纷看涨2021年比特币在震荡中迭创新高,但就政策监管而言,加密数字货币投资依然面临较大的合规风险。目前加密数字货币在美国不算是主流货币或投资产品,且没有相对完善的监管机制。但可以预见的是,各国会陆续对加密数字货币投资交易采取较严监管措施,包括对其反洗钱的监管,以及潜在的逃税监管等,这导致很多投资机构仍然难以认为比特币属于合法投资。此外,比特币的市场波动风险必须被高度重视,其实比特币的价格波动性极大,它一年可以跌约80%,一年又可以涨至少2-3倍,且很多比特币交易允许高杠杆投资,因此其价格大幅波动很容易导致爆仓风险出现,其实是一种高风险投资行为。
华尔街大空头、投研机构Rosenberg Research创始人罗森伯格(David Rosenberg)也表示,当前比特币是巨型泡沫。
“比特币在如此短时间内的急速上涨走势,对任何证券投资品种而言都是极不正常的。”他强调说,这意味着比特币已成为当前资本市场的更大泡沫。
对众多金融机构而言,2021年将是他们数字化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一年。
一方面,2020年疫情冲击所带来的远程视频尽调、远程在线签单、远程会议沟通等 科技 兴起,让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大幅提升并呈现日益显著的降本增效成果,可以预见的是,越来越多券商、信托、财富管理机构还将在2021年投入大量资金资源加码数字化转型,并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一大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 科技 +金融的全面融合发展,也令越来越多金融机构高层意识到,再不拥抱 科技 提升客户服务体验与产品风控运营能力,自己很容易在智能时代被淘汰。
不过,无论是财富管理机构,还是正在加码数字化运营的券商、信托等金融机构,都面临数字化转型的三大挑战,在渠道端,需实现数字化流程管理同时叠加线下专业投顾服务,满足高净值客户深度资产配置服务需求;在产品端,务必做到产品筛选能力、投研能力、产品存续管理的数字化;在客户服务端,需充分用好大数据技术对客户需求进行分层,提前触达与理解不同类型客户需求,以差异化产品服务实现财富、资管、投资的深度协同。
因此,2021年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将呈现百花齐放格局。比如部分财富管理机构与大型IT服务商合作,以混合云技术搭建数字化运营中台,从而将传统线下业务流程悉数搬到线上,通过业务数据化与流程数字化,大幅提升业务操作效率与产品定制化能力。
也有第三方财富管理机构联手数据服务商,对底层资产实现数字化智能管理,即借助AI算法建立包括资产体检 、交易诊断、风控防范、资产估值监测的数据大脑平台,实现投前项目评审标准化,投中穿透式监测、投后立体化管理,从而增强底层资产投资管理的透明度,在博取更多投资者信任同时优化自身大数据风控能力。
此外,多家券商信托公司都在积极引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最新技术,从而搭建全新的智能风控系统,进而整合内外部数据,借助专家经验和AI模型,打通投前、中、后、资金、产品、售后各个环节,实现全品种线上覆盖,全流程封闭管理,全风险智能管控,全场景办公支持的智能化资产管理和风险管理等多项功能,助力风险管理水准全面大幅提升。
“到底是哪种数字化转型路径最终能令金融机构完成蜕变,进而适应智能时代的业务发展趋势,我们仍在密切观察。可以预见的是,部分金融机构会因数字化转型路径选择出错、或数字化转型落实不力而被淘汰,部分金融机构则借助数字化转型与全面推进智能服务后来居上,成为新的行业翘楚。”多位金融机构高层认为。
责编:李剑华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2021年十大行业十大金股出炉
25
DEC
文 | 赵子强
2021年即将开始,明年如何投资?哪些行业会成为市场风口?各大券商纷纷发布的2021年行业投资策略报告可以让投资者一窥券商研究团队心中2021年的A股市场。
通过对51家券商988份2021年行业策略报告的梳理,发现券商共推荐了1097家公司3959次,推荐个股涉及申万全部28类一级行业。为了让投资者可以更快捷地了解2021年的投资机会,《证券日报》市场研究部特选出2021年券商策略报告热度前十大行业与十大金股。通过被券商推荐个股占行业个股比例选出了前10个行业和各行业被推荐次数最多的个股,行业中推荐次数之一位出现并列则同时被选入,最终再按推荐次数排出前10位确定为十大金股。
据此统计,被券商推荐个股数行业占比居前十的申万一级行业分别是: 食品饮料、银行、农林牧渔、电子、计算机、建筑材料、交通运输、钢铁、医药生物、传媒 ,行业荐股率均超30%。
十大金股分别是:五粮液、贵州茅台、迈瑞医疗、用友 *** 、宝信软件、完美世界、招商银行、福莱特、立讯精密、春秋航空 。其中十大行业中农林牧渔和钢铁由于推荐次数更高股排名居最后而无缘2021年十大金股。
食品饲料排名之一,行业108家公司中有54家被券商在2021年策略报告中推荐282次,荐股率达50%。
华泰证券表示,白酒是2021年相对最看好的子板块之一。业绩层面,看好未来三个季度业绩改善的前景,2021上半年业绩弹性较高;长期看好消费升级引领行业扩容,预计结构性景气将持续。估值层面,周期弱化和格局优化使得资本市场愿意给予优秀酒企更多的品牌和估值溢价,应该淡化短期估值,把价值交给时间。投资层面,品牌是护城河,价格是生命线,渠道是安全垫,机制是动力源,建议优选具备定价权、竞争实力加强、内部机制改善的酒企。
该行业中被推荐次数最多的 贵州茅台 ,券商推荐18次。公司股价在2020年12月23日刷新 历史 高位,盘中更高价达1906.20元,为A股之一高价股,周五收盘1830元。公司2017年-2019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达到271亿元、352亿元、412亿元,众多机构给出的2020年-2022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测平均值分别为468亿元、555亿元、651亿元。
五粮液 同样被推荐了18次,其股价也在12月23日创出288.50元的 历史 高位,周五收盘275.92元。公司2017年-2019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达到96.7亿元、134亿元和174亿,众多机构给出的2020年-2022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测平均值分别为204亿元、248亿元和293亿元。
银行排名第二,行业37家公司中有16家被券商在2021年策略报告中推荐93次,荐股率达43.24%。
华西证券表示,预计2021年上市银行营收增速较2020年有所回升,而利润增速也将转负为正,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5.7%。敏感性分析显示,整体业绩增长区间为3.2%-8.4%。2021年行业基本面确定回升,业绩向上释放将整体提升行业估值的中枢水平。预计有望修复至2019年0.8倍左右的估值中枢水平,目前估值水平下提升空间在25%以上,维持行业“推荐”的投资评级。
该行业中被推荐次数最多的 招商银行 ,券商推荐14次,股价在11月30日创出47.77元 历史 高位,周五收盘42.72元,5日均线向下。公司2017年-2019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达到702亿元、806亿元、929亿元,众多机构给出的2020年-2022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测平均值分别为929亿元、1036亿元、1182亿元。
农林牧渔排名第三,行业89家公司中有31家被券商在2021年策略报告中推荐83次,荐股率达34.83%。
东莞证券表示,往后展望,生猪产能上升的同时猪价进入下行通道,养殖行业景气度逐步回落,未来业绩增量预期较低。存栏数据延续上升趋势,后周期行业景气度继续提升,饲料和动保持续受益。种植业行业受自然因素和政策因素影响,周期性机会偶发。宠物行业景气度高,人均消费和市场规模正快速增长,行业前景良好。
电子排名第四,行业305家公司中有102家被券商在2021年策略报告中推荐260次,荐股率达33.44%。
国金证券表示,预测2021年疫情影响因素减弱,叠加5G手机渗透率加快,全球智能手机有望增长10.4%至13.58亿台,其中5G手机5.44亿台,渗透率40%,5G射频前端迎来快速增长期。被动元件有望在手机、智能 汽车 及IOT拉动下迎来量价齐升。摄像头光学创新将持续升级,三摄、四摄快速渗透,后置激光雷达摄像头有望迎来新应用,多品牌机型搭载潜望式摄像头。除智能手机外,以TWS耳机、智能手表、AR/VR为代表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持续技术创新,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电动 汽车 快速发展,功率IG *** 迎来发展良机。5G+AI,迎来智能安防大时代。
中银证券表示,随着下游需求恢复和半导体国产化大趋势的演绎,晶圆制造、封测产能持续吃紧,并且预计将持续到2021年底。供不应求局势的蔓延将推动晶圆代工、封测价格上涨,并向下游传导,导致下游产品价格上涨,产能紧缺造成的交期延长也将导致下游产品缺货涨价。从晶圆代工、制造到功率MOS、电源IC都已陆续出现提价现象,行业全线涨价有望在2021年出现。
该行业中被推荐次数最多的 立讯精密 ,券商推荐14次,股价在10月13日创出63.88元 历史 高点,周五收盘56.56元,5日均线向上。公司2017年-2019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达到16.9亿元、27.2亿元、47.1亿元,众多机构给出的2020年-2022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测平均值分别为70.8亿元、97.9亿元、126亿元。
计算机排名第五,行业256家公司中有85家被券商在2021年策略报告中推荐358次,荐股率达33.20%。
该行业中被推荐次数最多的 用友 *** ,券商推荐16次,股价在7月9日创出54.35元 历史 高点,周五收盘41.00元,5日均线向下。公司2017年-2019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达到3.89亿元、6.12亿元、11.8亿元,众多机构给出的2020年-2022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测平均值分别为10.6亿元、13.4亿元、18.1亿元。
同样,行业中的 宝信软件 也被券商推荐16次,股价在8月5日创出78.02元 历史 高点,周五收盘63.35元,5日均线向上。公司2017年-2019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达到4.25亿元、4.40亿元、8.79亿元,众多机构给出的2020年-2022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测平均值分别为12.5亿元、15.6亿元、19.6亿元。
建筑材料排名第六,行业71家公司中有23家被券商在2021年策略报告中推荐67次,荐股率达32.39%。
该行业中被推荐次数最多的 福莱特 ,券商推荐11次,股价在11月2日创出44.82元 历史 高点,周五收盘39.20元,5日均线向上。公司2017年—2019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达到4.27亿元、4.07亿元、7.17亿元,众多机构给出的2020年—2022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测平均值分别为11.9亿元、17.9亿元、22.2亿元。
交通运输排名第七,行业121家公司中有38家被券商在2021年策略报告中推荐83次,荐股率达31.40%。
该行业中被推荐次数最多的 春秋航空 ,券商推荐8次,股价在2015年5月19日创出74.92元 历史 高点,周五收盘51.45元,5日均线向下。公司2017年-2019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达到12.6亿元、15.0亿元、18.4亿元,众多机构给出的2020年-2022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测平均值分别为-2.15亿元、17.7亿元、23.7亿元。
钢铁排名第八,行业36家公司中有11家被券商在2021年策略报告中推荐20次,荐股率达30.56%。
华宝证券表示,2021年整体铁矿石供需转向宽松,价格中枢下行;焦炭供需紧平衡,价格整体维持高位。在相对宽松的供需基本面下,供给端的变化支撑行业盈利中枢筑底趋稳。2021年在以内循环为主题的发展格局中,部分消费链条的用钢需求预期好于投资建筑链条;预计全年呈现板强长弱的盈利格局;特钢类公司盈利延续稳健态势,盈利中枢高于普钢公司。
医药生物排名第九,行业358家公司中有109家被券商在2021年策略报告中推荐486次,荐股率达30.45%。
该行业中被推荐次数最多的 迈瑞医疗 ,券商推荐27次,股价在11月3日创出409.29元 历史 高点,周五收盘402.50元,5日均线向上。公司2017年—2019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达到25.9亿元、37.2亿元、46.8亿元,众多机构给出的2020年—2022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测平均值分别为62.8亿元、75.7亿元、92.5亿元。
传媒排名第十,行业172家公司中有52家被券商在2021年策略报告中推荐192次,荐股率达30.23%。
中金公司表示,展望明年, *** 娱乐 变现潜力有望释放,内容为王,头部公司工业化、IP化、强者恒强是长期趋势。从细分板块来看, *** 娱乐 将持续成为传媒行业的重要赛道,但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基本消失,优质内容及变现模式挖掘将是核心重点。从产业链来看,行业玩家纵向整合业务布局加深,内容生产、渠道分发、用户变现之间的链条缩短,直观表现在 *** 游戏 公司研运一体、买量发行及视频网站内容定制D2C模式。拥有内容与渠道优势的平台型公司有望通过内容和流量的聚集,放大变现能力,实现价值和效率的提升。
该行业中被推荐次数最多的 完美世界 ,券商推荐16次,股价在7月22日创出43.16元 历史 高点,周五收盘27.11元,5日均线向上。公司2017年—2019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达到15.0亿元、17.1亿元、15.0亿元,众多机构给出的2020年—2022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测平均值分别为24.1亿元、28.9亿元、33.7亿元。
表:2021年各大行业券商荐股率一览
制表:赵子强
十大证券公司排名2021
十大证券公司包括: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银河证券、申万宏源、招商证券、国信证券、东方证券。
一、十大证券公司
1、中信证券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或“公司”),于1995年10月25日在北京成立。2002年12月13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中信证券向社会公开发行4亿股普通A股股票,2003年1月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股票简称“中信证券”,股票代码600030。 2011年10月6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代码为6030。
2、海通证券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通证券”)成立于1988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证券公司中唯一未被更名、注资的大型证券公司。公司前身是上海海通证券公司,于1994年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并发展成全国性的证券公司。
3、广发证券
广发证券成立于1991年,是国内首批综合类证券公司。公司先后于2010年和2015年分别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及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000776.SZ,1776.HK)。公司营业网点已实现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全覆盖,截至2015年6月30日,公司有证券营业部256个。
4、国泰君安
国泰君安,国内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商和全能型投资银行,目前注册资本为61亿元人民币。始终以客户为中心、扎根于国内资本市场,是国内规模更大、经营范围最广、机构分布最广、服务客户最多的证券公司之一。
5、华泰证券
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一家中国领先的综合性证券集团,具有庞大的客户基础、领先的互联网平台和敏捷协同的全业务链体系。公司于1991年5月成立。2010年2月26日,公司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股票代码601688。
6、银河证券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股票代码:06881.HK)是中国证券行业领先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提供商,提供经纪、销售和交易、投资银行等综合证券服务。
7、申万宏源
申万宏源证券有限公司(简称“申万宏源”),是由新中国之一家股份制证券公司——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与国内资本市场之一家上市证券公司——宏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1月16日合并组建而成。
8、招商证券
招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商证券)是百年招商局旗下金融企业,经过二十年创业发展,已成为拥有证券市场业务全牌照的一流券商。2009年11月,招商证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代码600999),截止目前,招商证券成为中证100、上证180、沪深300、新华富时中国A50等多个指数的成分股。
9、国信证券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性大型综合类证券公司,AA级证券公司,注册资本70亿元,在全国38个城市拥有54家营业网点,法定代表人为何如,现有员工9443人,其中公司本部员工1167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90%以上。
10、东方证券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一家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的综合类证券公司,其前身是于1998年3月9日开业的东方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总部设在上海,现有注册资本52. 82亿元,公司于2015年3月23日成功登陆上交所。
二、证券公司
证券公司主要提供的业务包括证券承销业务、证券经纪业务以及证券自营业务。其中,证券承销是证券公司 *** 证券发行人发行证券的行为,分代销和包销两种;证券经纪是证券公司接受投资者委托, *** 其买卖证券的行为;证券自营业务是证券经营机构为本机构投资买卖证券、赚取买卖差价并承担相应风险的行为。
证券公司也称为“券商”,是依照公司法的规定,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审查批准,从事证券经营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证券公司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一种,是从事证券经营业务的法定组织形式,也是专门从事有价证券买卖的法人企业,可以分为证券经营公司和证券登记公司。
十大券商排名2021
中国排名前十位的券商是: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国泰君安、中金公司、华泰证券、海通证券、招商证券、光大证券、平安证券、东方证券。
拓展资料:
中信证券2021年总承销金额6913亿元,股权承销金额1006亿元,市场份额16.0%,债券承销金额5907亿元,市场份额12.7%。
中信建投2021年总承销金额6011亿元,股权承销金额610亿元,市场份额9.7%,债券承销金额5401亿元,市场份额11.6%。
国泰君安2021年总承销金额4067亿元,股权承销金额468亿元,市场份额7.4%,债券承销金额3599亿元,市场份额7.7%。
中金公司2021年总承销金额3896亿元,股权承销金额786亿元,市场份额12.5%,债券承销金额3110亿元,市场份额6.7%。
华泰证券2021年总承销金额4175亿元,股权承销金额624亿元,市场份额9.9%,债券承销金额3551亿元,市场份额7.6%。
海通证券2021年总承销金额2508亿元,股权承销金额268亿元,市场份额4.3%,债券承销金额2240亿元,市场份额4.8%。
招商证券2021年总承销金额1902亿元,股权承销金额153亿元,市场份额2.4%,债券承销金额1748亿元,市场份额3.8%。
光大证券2021年总承销金额1882亿元,股权承销金额121亿元,市场份额1.9%,债券承销金额1761亿元,市场份额3.8%。
平安证券2021年总承销金额1773亿元,股权承销金额105亿元,市场份额1.7%,债券承销金额1668亿元,市场份额3.6%。
东方证券2021年总承销金额1393亿元,股权承销金额171亿元,市场份额2.7%,债券承销金额1222亿元,市场份额2.6%。
前十大券商合计2021年总承销金额34518亿元,股权承销总金额4312亿元,债券承销总金额30206亿元。
139家证券公司2021年上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324.14亿元,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 *** 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含交易单元席位租赁)580.40亿元、投资银行业务净收入298.35亿元(其中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267.81亿元,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30.54亿元)、投资咨询业务净收入24.01亿元、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144.68亿元、利息净收入308.54亿元、证券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697.88亿元;2021年上半年度实现净利润902.79亿元,125家证券公司实现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