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365答案网,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生活常识 学习资料

中信证券七月份十大金股(中信证券股票业绩大全)

时间:2023-04-23

中信第七界董事长张佑君入股多少

持56股。根据查询相关 *** 息显示,中信证券张佑君(执行董事,董事长,执行委员会委员)持56股,交易均价14.43元,变动途径配股。公司第七届董事会决议重选张佑君为公司董事长,任期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至第七届董事会任期届满之日止。

十大证券公司哪个佣金更低

通常开户佣金都是默认的,每个券商差不多。佣金不是永久的,后期可以调整,每个公司的费率不同。通常券商规模越大,佣金收费越高。佣金较低的券商公司有以下几家:

1、五矿证券:费率为万分之1.952;

2、华信证券:费率为万分之2.082;

3、华宝证券:费率为万分之2.155;

4、华泰证券:费率为万分之2.276;

5、东方财富证券:费率为万分之2.849。

证券公司排名前十手续费较低的有:

1、海通证券

海通是国内排名前三的券商,综合实力强,营业部多,有问题处理起来也比较方便。两融利率5.6%,量大还可以再优惠。手续费优惠,而且还提供年化8.18%收益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是非常之高的了。

要知道,某大行一年期定存利率是1.75%,五年期也才2.75%,这个收益率,对于有理财需求的人来讲,可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了。当然,因为收益非常高,所以也有购买限额,整体而言是非常不错的。

2、恒泰证券

恒泰证券是港交所上市的券商,2020年证券评级是A级,目前开户的费率是非常低的,无门槛手续费即可调整到万1,港股通、基金申购费率也非常低。另外,恒泰证券开发了MVM公募基金评价体系,帮助客户通过大数据优选基金品种,构建优化组合方案,这一点对于喜欢投资基金的小伙伴,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3、广发证券

广发也是头部的券商,实力比较强,目前的活动也比较优惠,费用率对比起来不是更低,但是其它方面的服务比较给力,比如Level2的行情体验和每周的金股服务,炒股是比较有用的,保守理财6.8%,这个收益率是非常高的,当然了,这么高的收益也不可能让你一直薅羊毛,有时间上的限制。另外还有就是积分商城,可以兑换京东钢镚,其实算下来是非常优惠了。

4、华西证券

华西证券过去连续两年证券公司评级都是A,实力还是比较强的,交易费用比低,而最有特色的是两融利率,只有5%左右,这个两融利率应该是我见过的更低的,非常适合大资金的用户,比市面上正常的利率要低1%左右,如果是100万的话,可以剩下1万元。

另外华西证券开户入金还有反利,看了一下,基本是股市资产的0.5%左右,50万就可以直接返还500元,大家整体算一下,还是非常给力的,尤其是适合大资金用户。

5、华宝证券

华宝证券2020年的评级同样是A,实力有也保证,费率相对也还可以,另外还有条件单功能,可以实现价格条件单、网格交易、止损止盈、突破买入等20余种条件单功能,非常适合不方便实时看盘的小伙伴。

根据2021年上半年的统计,市场投资者平均佣金费率是万三,您可以通过这个水平线来判断自己的佣金是高,还是低?

具体而言,今年品牌价值TOP30券商中排名前10的券商分别为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广发证券、中信建投、招商证券、申万宏源、中国银河、国信证券。此外,2021年有2家券商新进入TOP30榜单,还有2家券商跌出TOP30榜单。新进入TOP30榜单的2家券商分别为华安证券、中泰证券,跌出TOP30榜单的2家券商分别为国海证券、西部证券。

券商板块跌到了去年7月的位置,后期还会继续跌吗?

券商已经到了底部区域,在震荡筑底阶段,这是我个人判断。到了底部区域,不意味着立马反弹或者反攻,但是大的风险已经释放,现在已经有去年七月份起涨的强力支撑。

(海通证券午盘日线周线图)

(券商ETF日午盘线周线图)

(中信证券午盘日线周线图)

从海通证券和券商指数看,日线级别已经形成了双底,周线级别已经到了去年七月份起涨支撑箱体下沿,这中间的风险和收益,股友们可以自己去衡量,我觉得收益要大于风险。从中信证券日线周线看,已经充分调整到位,而这一次券商尤其是昨天前天大跌,是由中信证券发布的配股说明引发的,目前看消息面已经得到充分消化。

春节前,我写了一篇关于券商板块的文章,现在看了看,很多网友奉劝我券商估计会没戏。这篇文章,我也一直看好券商,可以长期持有,不要急于一时的调整,我觉得做长期的埋伏是必要的,只要这只票没有问题,行业没有问题。

我真心谢谢这位条友的提醒,我还是看重自己的观点,股市中,会有很多的利空利多消息,也有自己独特的分析。我们不能去一概肯定或者否定,要认真分析背后的逻辑关系,找到适合自己的操作或者应对办法,才是真正的王道。

上面是我个人的判断,广发股友还是要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操作技巧,要有独到的思维分析。

券商板块后期绝对还会继续下跌,但下跌空间非常有限。

理由如下:

之一,券商指数当下还在调整下跌趋势,券商板块集体还处于弱势行情,调整还未结束,券商股一定还会下跌的。

第二,近期券商指数还没有出现止跌,还完全是下跌趋势。按照当前券商指数的总趋势来看,券商股继续下跌的概率95%!

第三,现在券商股明显没有资金,没有人气,而且还遭受市场抛压了,意思就是券商涨大涨都难,根本涨不起来,更加证明券商股还会下跌的。

以上三大理由就是为什么券商板块还会继续下跌的真正原因。

但话又说回来,虽然券商板块短期还会继续下跌,但肯定一点下跌空间非常有限了,短期下跌就是低吸的机会。

后市券商板块继续看好,券商板块的真正爆发机会还在后面,一定要学会耐性,耐心等待券商爆发的机会。

先说结论,后期大概率仍有下探,但是这个位置券商板块整体估值尚可,不必恐慌。之所以近期调整较多,大概有以下原因。

1 、 受大盘拖累

“抱团股”高估明显,市场调整压力很大,“抱团股” *** ,市场恐慌,泥沙俱下,券商也很难独善其身。

2、“行业标兵”太能作

作为行业翘楚,某券商的不堪作为也形成了负面影响,造成市场“用脚投票”!

一是在茅台创出2627新高、“抱团股”明显高估之际,没有及时提示市场风险,而是唱多茅台到3000以上, 甚是不合时宜, 偏离投教主旨、专业精神欠缺!

二是“耍流氓式”融资200多亿,在市场敏感时期投下震撼弹, 吃相有点难看!

领头羊受挫,对板块负面冲击明显。

3、经验主义害死人

受“牛市拉券商”的传统思维影响,前期普通投资者介入该板块较深,占比较大,羊群效应明显,很难形成理性联动的效果,往往是行情来了一飞冲天,万一风吹草动就一泻千里。

4、政策性导向对行业冲击

开放外资市场准入、鼓励“银行+券商”模式等政策对现有券商群体冲击明显,造成行业基础经济业务经营困难,竞争压力加大、基础收入走低,靠新业务增收,但新业务集中度高,造成中小券商经营压力较大,未来发展不确定因素多。

未来行业竞争加剧,一些转型慢的中小型券商面临生存压力,造成市场未来情绪担忧,板块做多意愿不强。

但板块整体估值尚可,树立 社会 理财观、加强国民理财教育是大势所趋,行业整合后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因此,板块未来发展仍可期!

A股历来是涨跌超预期,上涨无法预测顶在哪儿,就像白酒家电等抱团大消费板块个股,下跌也无法预测底在哪儿,就像现在的券商银行。

券商更大担忧是同质化竞争带来的盈利下滑、券商中介业务资产质量,就像中信证券20年曾经计提几十亿元资产减值损失,但即使计提大额损失,业绩依然保持正增长。

另一个是大量资金抱团大消费,没有机构资金深度参与,非抱团股整个市场走势不佳,券商作为人气板块,也遭遇资金打压跌幅很大,不排除部分资金不愿意看到新热点分流抱团股资金带来调整压力,牛市旗手成为最熊板块之一。

尽管券商走势不佳,我是看好券商板块未来走势的,一个是业绩增长可以持续,另一个是估值不高,很多头部券商市盈率只有十多倍,三是政策打造航母级券商不变。四是抱团股高位调整,未来金融股有轮动机会。

券商,首先要肯定回答楼主的提问,后期还会继续跌!还会继续跌!还会继续跌![伤心][伤心][伤心]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券商,部分个股已跌到强支撑位,会迎来反抽,但如东财之流,下跌会成为主流。

回答了数次关于证券的问题,但这问题还是不少人关心,看来是套路了不少散户。

回答这样问题我们先看去年到现在的盘面。看明白市场 在找不涨的原因就容易明白。

自去年7月之前证券板块还和市场同步,拉抬指数突破了3100-3200这个数年来的高点。,但在去年7月中旬后沪指在3200-3450箱体震荡,下跌触摸箱体下轨就上,上涨至箱体上轨3400--3450就下,小半年的震荡,但证券板块是跌多涨少,基本进入调整期,当然是大多,因为有小数几只走势还是不错。

在去年岁末到今年年初,指数一举突破3450一线在上了台阶,开年指数拉6连阳,但我们看到的现实是,指数是被2成不到的权重指标拉起的,而市场里有7-8成票居然跌至2015年后股灾形成的低点2440线一下,就是说市场里有7-8成票已经是进入了熊市。而且指数还是牛市。

既然进入了熊市,那券商肯定就没好,所以券商在今年年初一段也是一路调整.那时间红哥就回答,证券反弹需要等大多票走好。

我们看到节后市场风格逆转,节前是涨指数跌个股.基金抱团股赚个盆满钵满。但目前我们看到,基金发行数量创阶段性新低.明星经理的基金一周回撤17%.节后基本是跌指数涨个股,7-8成的小票还是进入了反弹。资金的博弈形成了轮动,

年初节前就有人咨询红哥,基金大赚,股票一直阴跌,准备清仓股票换基金,红哥明确提示不可以那样做,并发千万别去已经翻倍火热的基金,尤其酒类。反倒需要清仓大赚的基金来超跌跌成狗的小票。听红哥的应该就收获不错。未来的市场一直是分化的。

作为一个老手提示大家,或许你坚持头部大票,去高抛低吸。或许你就坚持超跌小票,来波段操作。

大小配置,总体的一个思路就是,不要一惊一乍,涨了看涨跌了看跌。

当然了红哥多年征战,对股市风险比较看重,所以不会去做高位核心大票。

可以继续在超跌小票里找机会,5G.半导体, 游戏 ,数字货币等,新兴 科技 类的。

之前2天此类拉高多有高抛,那么现在就是低吸。震荡市场波段盈利是关键

我们再说证券.这期间证券会有反弹,但红哥认为牛市旗手或整体行情的预期要低一些理由如下。

一,未来银行会发证券牌照,就是说证券独门生意已经被别人分了一杯羹。不再是有独门生意,加上还会开放外资证券,所以证券不再稀缺,所以未来牛市旗手的称号已经名不其实.

二.未来的市场就是分化和震荡,起涨共跌的牛市没了,注册制下退市加大,这样证券也要承担一些风险,质押的风险,包销的风险,业绩踩雷的风险,所以证券板块个股也会分化,有走牛的股票,有走熊的个股。

三.这样的成交活跃下,可以把证券做一个仓位上的配置,不需要重仓,还要甄别个股去做,还需要波段操作,因为急牛快牛没了。未来是比较稳健的慢牛,那证券也就会慢。

关注职业红哥,我们一起跑赢2021市场。.

近期肯定不会继续连续阴跌了。

证券板块(在银行跷跷板的辅助下)的连续阴跌的目的达到了,目前的低位已经积累足了“足够强大的应对大盘风险的筹码”、已经拥有了“足够强大的话语权”。

我认为:证券板块近几天就会启动一个“阶段性助盘拉升行情”了。

券商板块跌到去年七月份的启动位置,就基本算倒底了,就可以建仓了。

可以配置点,其他金融板块都表现了,就差券商了

中信证券:债券市场仍然存在机会

文 丨明 明债券研究团队

核心观点

经济弱修复、宽信用放缓这两个慢变量可能进一步促进货币政策这一快变量在维持平稳的基础上动态调整,货币稳、信用缓、经济慢修复组合的张弛快慢之间,债券市场仍然存在机会。

慢变量一:经济修复进程缓慢。 7月经济复苏斜率继续放缓,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零修复斜率均有所放缓。从结构上看,料经济增速回升仍然依赖地产+基建,但地产调控加码倾向下贡献或逐步降低;7月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速仍未转正,限额以下零售增速放缓大幅拖累总体增速,与之对应的是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增速下滑和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可能导致消费持续弱势回升;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持平,需求端持续偏弱或阻碍生产继续快速回升。

慢变量二:信用宽松放缓。 7月社融增速显示实体融资需求扩张放缓;信贷投放不及预期或由于监管政策下的供给收缩。二季度货政报告中明确要求促进贷款投放与市场主体实际资金需求相匹配,使资金平稳有序地投向实体经济,支持经济增长向潜在增速回归,不需要大幅宽信用来支撑经济增速反弹。正如7月信贷数据显示了政策对信贷供给的影响,因而从这个角度看,前期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出后,宽信用步伐也将放缓。实际上,扣除国债的社融增速已经有所放缓。

债市策略 :在 *** 债券供给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央行行动迅速,加大短期流动性净投放,维持资金利率平稳运行,缓解 *** 债券供给压力。而7月宏观数据低于预期,银行信贷和社融低于预期引发宽信用拐点担忧,经济数据表明经济仍然处于弱势修复中。目前债市面临着货币稳、信用缓、经济修复的组合,张弛快慢之间,债券市场仍然存在机会,我们维持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将在2.8%~3.0%区间震荡的判断。

正文

上周债市利多层出、情绪改善、利率小幅下行。在国债+地方债累计净发行规模5155亿元、供给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央行行动迅速,全周累计实现4900亿元7天逆回购净投放,维持资金利率在2.2%左右窄幅波动,缓解 *** 债券供给压力。此外,在经济金融数据发布周,市场普遍交易7月宏观数据低于预期,银行信贷和社融低于预期引发宽信用拐点担忧,经济数据表明经济仍然处于弱势修复中。

货币—信用—经济的传导链条中,货币是快变量,而信用和经济基本面是滞后变量、慢变量。宽货币是宽信用的源头,二季度信用大幅扩张、经济快速回升是2~3月份超宽货币的结果,而7月份金融数据低于预期、信贷投放速度减缓是4月份以来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的结果。目前债市面临着货币稳、信用缓、经济修复的组合,张弛快慢之间,债券市场仍然存在机会。

慢变量一:经济修复进程缓慢

7月经济数据出炉显示供需两端斜均放缓。 7月经济复苏斜率继续放缓,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零修复斜率均有所放缓,符合我们此前的判断。结构上,外需强于内需,逆周期属性的地产、基建投资增速持续攀升,但顺周期属性的制造业、消费仍然偏弱,侧面说明经济的内生修复动力仍有待加强。正如我们在《债市启明系列20200803—八月展望:债市不必过度悲观的五个逻辑》提示的,市场对经济回升的速度预期较高,前期利率下跌也蕴含了经济较快回升的预期,这给后续市场提供了利多预期差的可能。

经济回升仍然依赖地产+基建,政策倾向下贡献或逐步降低。 二季度宏观经济从疫情中恢复以来,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生产端恢复快于需求端,投资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因素。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又主要以房地产投资和基建投资为主力。7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未负增长,但房地产投资当月同比增速和基建投资增速分别升至11.6%(+3.2pcts)、7.9%(+1.1pcts)。因而后续经济回升的方向和速度需要看地产和基建投资能否持续,政策层面近期的态度似乎并不倾向于地产+基建的逻辑。7月份以来各地陆续出台房地产收紧政策、政治局会议再提“房住不炒”,二季度货币政报告对地产表态有所收紧,后续地产投资高增长料难持续,其修复节奏预计会被扰动。基建投资方面,虽然后续财政政策的落地生效将继续支撑基建投资的高增长,但从政治局会议中删去对传统基建的支持可以看出,后续基建政策也难以持续高增长。

工业增加值增速持平,需求端持续偏弱或阻碍生产继续快速回升。 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4.8%,与上月持平,这与7月PMI生产指标基本与上月持平较为一致。二季度以来,投资需求是支撑经济修复的更大动力,7月地产投资增速依然强势上行而基建投资增长不及预期,加上水灾影响,可能是工业增加值表现差强人意的重要原因。而投资需求的演绎基本走向极致,消费需求的回升缓慢可能是制约生产端继续快速修复的主要因素。正如前文所述,消费需求的回升仍然缓慢,那么可能继续制约生产端的修复。6月份以来我们提示的需求修复慢可能逐步反馈到生产端(《债市启明系列20200629—七月债市展望》)的逻辑可能会逐步演绎。

慢变量二:信用宽松放缓

信贷增速下滑,社融增速显示实体融资需求扩张放缓。 上周出炉的7月金融数据整体低于预期,人民币贷款增加9927亿,同比少增631亿元,同比增速录得13%,较上月下滑0.2个百分点。信贷投放增量连续两个月趋于温和,信用扩张的节奏已经放缓;从实体经济整体融资角度看,7月 社会 融资规模增量16900亿元,低于预期,但同比增速12.9%、仍然有所上行。从总量角度看,信用扩张的速度有所放缓。

7月信贷投放不及预期或由于监管政策下的供给收缩。 从新增贷款的结构上看,中长贷增长较多而短贷增长连续减速。当前短期与中长期信贷增长的分化可能提示我们信用供给侧出现了一些收缩,而 社会 融资需求(可能来自较低的信贷成本以及财政高融资带来的基建需求)依旧维持一定水平。从商业银行的视角来看,由于监管层对结构性存款以及票据贴现等可能涉及“资金空转套利”的业务监管从严,因此短期信贷供给自然有所下降;同时政策层“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的要求也会使得商业银行在有限的信贷额度内更倾向投放中长期信贷。

政策回归中性或将使得信贷增速延续回落。 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宽信用过程更多是政策驱动的,货币总量超宽松、定向优惠政策力度大、鼓励信贷投放、金融监管放松、杠杆率制约解除等为信用扩张创造条件。而随着国内疫情逐步消退、经济处于修复通道之中,预计政策将重新回归常态。二季度货币政报告中明确要求促进贷款投放与市场主体实际资金需求相匹配,使资金平稳有序地投向实体经济,支持经济增长向潜在增速回归,不需要大幅宽信用来支撑经济增速反弹。正如7月信贷数据显示了政策对信贷供给的影响,因而从这个角度看,前期超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出后,宽信用步伐也将放缓。

实际上,扣除国债的社融增速已经有所放缓。 今年以来财政政策扩张明显,广义赤字扩大对应着 *** 债券融资规模增长, *** 债券融资在社融中的占比也越来越高, *** 债券供给压力始终是债券市场的约束之一。但 *** 融资并不对应着信贷扩张,因而将国债以及 *** 债券净融资额从社融总量中进行剔除后计算“窄口径”的社融增速,可以看到在剔除国债融资后社融增速在4月开始出现放缓,剔除 *** 债券融资后增速在5月开始出现放缓,而同期全口径的社融增速依旧维持一个持续上升的趋势。

快变量:货币以稳为主

8月份以来 *** 债券发行量大增,一度成为债市的利空因素。 8月份之前市场就 *** 债券发行压力做了较多讨论,也形成了债券供应压力较大的一致预期,成为利率的利空因素。8月以来 *** 债券发行确实有所提速,8月之一周国债+地方债净融资额3641.81亿元,第二周国债+地方债净融资额5155.04亿元,为年内仅低于5月最后一周的次高的单周净融资额。

央行开展逆回购投放对冲 *** 债券发行影响,资金面相对平稳。 在 *** 债券发行集中期,央行流动性投放较为主动,这符合二季度货政报告中提出的“加强与财政部门有机协同,促进 *** 债券顺利发行”。实际上7月份以来央行逐步增加短期流动性投放以稳定资金面,DR007面临月中缴准缴税压力上行后企稳回落,中枢处于2.2%上下。央行重启逆回购操作将资金价格稳定在当前水平,说明当前的资金面基本符合央行认为的合意的资金利率水平,货币政策回归常态的调整基本到位,8月迄今央行在 *** 债券发行集中阶段大幅增加流动性净投放,维持资金面平稳运行。

债市策略

上周债市利多层出、情绪改善、利率小幅下行——经济金融数据普遍低于预期,央行加大力度主动投放流动性对冲 *** 债券供给。在货币—信用—经济的传导链条中,货币是快变量,信用和经济基本面是滞后变量、慢变量。经济弱修复、宽信用放缓这两个慢变量可能进一步促进货币政策这一快变量在维持平稳的基础上动态调整,近期短端流动性投放放量即是表现。目前债市面临着货币稳、信用缓、经济修复的组合,张弛快慢之间,债券市场仍然存在机会,我们维持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将在2.8%~3.0%区间震荡的判断。

市场回顾

利率债

资金面市场回顾

2020年8月14日,银存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大体上行,隔夜、7天、14天、21天和1个月分别变动了0.23bps、-2.61bps、0.79bps、0.74bps和4.52bps至2.17%、2.21%、2.30%、2.38%和2.39%。国债到期收益率基本下行,1年、3年、5年、10年分别变动2.22bp、-2.21ps、-1.88bps、-1.86bps至2.27%、2.67%、2.82%、2.94%。上证综指上升1.19%至3360.10,深证成指上升1.49%至13489.01,创业板指上升1.76%至2688.71。

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2020年8月14日人民银行以公开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500亿元逆回购操作,当日有100亿元逆回购到期,实现流动性净投放1400亿元。

流动性动态监测

我们对市场流动性情况进行跟踪,观测2017年开年来至今流动性的“投与收”。增量方面,我们根据逆回购、SLF、MLF等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国库现金定存等规模计算总投放量;减量方面,我们根据2020年5月对比2016年12月M0累计增加14,718.3亿元,外汇占款累计下降7,346.2亿元、财政存款累计增加2,404.3亿元,粗略估计通过居民取现、外占下降和税收流失的流动性,并考虑公开市场操作到期情况,计算每日流动性减少总量。同时,我们对公开市场操作到期情况进行监控。

可转债

可转债市场回顾

8月14日转债市场,中证转债指数收于371.62点,日上涨0.40%,等权可转债指数收于1,560.50点,日上涨1.00%,可转债预案指数收于1,259.67.42点,日上涨1.06%;平均平价为121.28元,日上涨0.96%,平均转债价格为137.64元,日下跌0.83%。289支上市可交易转债(辉丰转债除外),除好客转债横盘外,176支上涨,112支下跌。其中,中金转债(13.20%)、天路转债(7.30%)和红相转债(6.98%)领涨,特发转债(-14.98%)、东音转债(-14.71%)和通光转债(-13.68%)领跌。287支可转债正股(*ST辉丰除外),除国城矿业、凌钢股份、春秋电子、搜于特、翔港 科技 、翔鹭钨业、招商公路、台华新材、天康生物、湖北广电、吉视传媒横盘外,199支上涨,77支下跌。其中红相股份(10.01%)、苏州科达(9.99%)和泛微 *** (9.39%)领涨,锦泓集团(-9.95%)、中国核建(-9.69%)和雪迪龙(-5.88%)领跌。

可转债市场周观点

上周市场仍处于较高波动的阶段,在内外多重因素的扰动下,转债指数小幅收跌,部分个券的波动幅度也同步增大。

在可控的波动下,转债市场呈现出防守不足的问题,这一问题短期看仍旧难以处理。正股还是核心驱动力,高弹性背景下正股的波动性会直接传导到转债层面。从正股到转债的择券逻辑更加符合未来一段时间市场的策略选择。近期的波动仅仅是短期不确定因素的释放过程,中长期主线并未受到冲击,下一波机会正在孕育,随着波动继续布局是当前更优策略。

风险因素

市场流动性大幅波动,宏观经济增速不如预期,无风险利率大幅波动,正股股价超预期波动。

股票市场

转债市场

中信证券:2021年资本市场十大展望

过去的2020年极不平凡,即将到来的2021年扑朔迷离,在这个跨年的时刻,中信证券(港股06030)研究部根据全面客观的研究成果,重磅推出2021年资本市场十大展望,希望能为您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展望一:中国权益投资的黄金十年已经开启,预计2030年A股上市公司超过6200家,总市值规模达到210万亿。

未来十年将是中国资本市场波澜壮阔、蓬勃发展的黄金时间窗口,原因有三:

之一,中国经济持续 健康 增长,将不断催生出大量优质企业,推动A股基本面不断改善。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提速,高质量发展的特征日益凸显,新兴行业的占比提升将全面改善市场估值体系。

第二,资本市场改革加速推进,将夯实直接融资体系的制度基石,显著提升投融资效率。全面注册制打通一二级市场,退市制度推出加速优胜劣汰,金融开放不断迈向更高水平。上市门槛外升内降,加上“新经济”的中概股集中回归,优质的成长标的将在中国资本市场集聚。

第三,国内外增量资金将趋势性增配中国权益资产。中国经济的全球占比不断提升,核心资产表现优异,全球增配A股的趋势将持续增强。资管新规约束下,理财等类固收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不断下行;“房住不炒”政策定调下,房地产的投资属性显著下降,权益资产的相对吸引力将显著增强。国内居民部门的资产配置中,权益资产的占比将趋势性提升。

在不断涌现的优质企业、更有效率的资本市场、持续入市的增量资金三大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国权益投资的黄金十年已经开启,预计2030年末A股上市公司将超过6200家,总市值规模达到210万亿。

展望二:预计2021年中国GDP增速为8.9%,将依然是增速更高的主要经济体。2030年中国名义GDP规模将达200万亿,超越美国成为全球之一大经济体。

预计2021年中国GDP增速为8.9%,发达经济体8国集团GDP增速为4%,中国将依然是全球增速更高的主要经济体。基数效应下,各季增速“前高后低”,主要动力来自于消费和制造业投资。宽松政策将温和回归常态,预计2021年社融同比增速缓慢回落至11%~12%,财政赤字率适度下调到3.2~3.3%。

全球经济错位复苏,中国领先欧美,而欧美领先其它经济体。预计2021年全球新冠疫苗供应量50~55亿剂,可满足约26亿人接种,发达经济体接种进度快于新兴经济体。海外政策依然宽松,预计2021年美日欧三大央行净扩表规模2.2万亿美元,欧美财政 *** 计划规模约合1.8万亿美元。

未来十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引擎。预计中国在2021年的 社会 消费品零售规模将超过美国,2025~2030年间GDP将超越美国,2030年中国名义GDP规模将达到200万亿,全球占比约为22%,超越美国成为全球之一大经济体。

展望三:预计2021年全面注册制和退市新规落地,A股IPO上市650家,融资规模5500亿,退市40家。预计2022年起A股退市率将维持在2%左右,优胜劣汰将明显提速。

主板注册制改革条件已经成熟,预计2021年上半年正式落地,三季度首批主板注册制公司发行。预计2021年全市场IPO上市约650家,从各板块排队公司数量判断,增量IPO仍主要由创业板和科创板贡献。预计全市场IPO募资规模约5500亿,其中主板800亿,创业板2400亿,科创板2300亿。在宏观政策温和回归常态、增量资金持续流入A股、发行主体选择上市时机的背景下,预计IPO融资对市场流动性的冲击有限。

退市制度改革已经开始征求意见,或将于2021年初正式推出。预计2021年A股被动退市公司约40家,过渡期后,预计A股退市率将从2022年起维持在2%左右,优胜劣汰将明显提速。

展望四:预计2021年A股净流入资金7500亿,机构化趋势将加速。未来5年,外资和公募持股市值将分别达到8.3万亿和9.1万亿,是增量机构资金的更大来源,专业机构的持股占比将超过30%。

预计2021年A股净流入资金7500亿。其中,净流入资金主要包括:权益类公募9500亿,北上资金2000亿,保险权益2000亿,理财子权益1000亿,私募及两融等1500亿。净流出资金主要包括:IPO资金分流5500亿,产业资本减持净流出3000亿。

未来5年,国内居民和海外资金将趋势性增配A股,国内居民增配机构产品的占比将持续提升。专业机构在A股流通市值的持股占比将明显上升,散户持股占比将快速下降。

预计A股2025年末的自由流通市值将达到105万亿,其中,专业机构的持股占比将从当前的21.5%提升至30.5%,产业资本的持股占比将从50%下降至47.5%,而散户的持股占比将从28.5%下降至22%。

未来5年,外资和公募是增量机构资金的更大来源。到2025年末,预计公募的持股市值将从当前的4.1万亿提升到9.1万亿,占比提升至8.7%;随着A股纳入国际指数的因子权重进一步提高,外资持股市值将从当前的2.8万亿提升到8.3万亿,占比提升至8%;私募的持股市值将从当前的2.1万亿提升到4.5万亿,占比提升至4.1%;保险的持股市值将从当前的1.6万亿提升至3.7万亿;银行理财子的持股市值将从当前的0.3万亿提升至1.8万亿。

展望五:预计2021年资管新规不会再全面延期,居民资产再配置将提速,权益资产依然是最重要的配置方向,超万亿资金将借道机构产品流入A股。

资管新规的过渡期2021年结束,预计不会再全面延期。现金管理类理财新规落地后,发展方向将基本对标货币基金,预计会影响约5.4万亿的存量产品,这些产品的资产端将转向短久期、高评级的品种,预期收益率将快速下行。其它受资管新规到期约束的产品,也将经历类似的收益率下行和规模压缩的过程。

在固收类产品收益率下行和“房住不炒”的定调下,2021年国内居民资产再配置的选择中,权益资产依然是最重要的配置方向。预计2021年将有超过万亿的居民资金通过公募、保险和银行理财子等机构产品渠道流入A股。

展望六:预计2021年上半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涨速较快,未来3年中枢价格依然将持续上行。按照年度均价,预计价格涨幅由高到低依次为:农产品、原油、基本金属、贵金属、动力煤。

在全球流动性宽松、经济逐渐恢复的背景下,需求回暖与供给瓶颈叠加,预计未来3年内大宗商品中枢价格将持续上行。需求端回暖是大宗商品市场2021年最重要的变量,但产能周期造成的供给瓶颈和长周期的低库存会支持大宗商品价格在中期持续上行。叠加流动性和通胀预期因素,2021年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将表现更好。

按照年度均价,预计2021年大宗商品价格涨幅由高到低依次为:农产品、原油、基本金属、贵金属、动力煤。首先,天气影响产量,农产品价格向好,尤其是供需缺口较大的玉米和大豆。其次,需求持续恢复,布伦特原油价格中枢2021年预计将回升至55美元/桶。再次,铜矿供给相对刚性,低库存放大需求恢复带来的价格弹性,铜价周期性上行。第四,美国通胀回升成为推升2021年金价的核心动力,预计金价将重回前期高点。最后,供需基本平衡,煤价中枢有望保持平稳。

展望七:预计2021年三季度美元指数将跌破85,人民币兑美元将升至6.2,美元进入中长期贬值阶段,外资将趋势性增配中国资产。

预计美国经济的全球占比自2020年起持续趋势性下降,美元进入中长期贬值阶段。未来美联储的货币宽松政策相对欧央行力度会更大,且持续时间更长。耶伦担任美国财长后,“财政货币化”取向将更明确,美元供给充裕,欧美利差因素导致美元相对欧元走弱。

随着疫苗广泛接种,预计2021年二三季度病毒传染系数下降,全球风险偏好回升,推动资金趋势性回流非美货币等风险资产。预计跨年后美元指数继续下行,在三季度跌破85,其后随着联储扩表减速,美国经济恢复和长期国债收益率上行,四季度美元指数有望企稳回升。

出色的疫情防控,较高的中美利差,领先的经济增长,仍将继续支撑人民币升值,预计本轮在岸汇率升值的高点在2021年三季度,将达到6.2左右。

预计2021年外资将继续增配中国,通过陆股通渠道净流入A股将超过2000亿,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投和债券通渠道净流入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将超过1.5万亿。

展望八:预计2021年香港恒生指数盈利增速将达15%。未来3年香港市场将迎来40家左右中概股龙头的集中回归,迈入快速发展阶段,新经济龙头将成为新主角。

预计2021年恒生指数盈利增速将从2020年的-6.5%上升至15%,港股将迎来估值和盈利的双重修复,吸引南向资金净流入超过5000亿港币。

未来3年,香港市场将集中收获中概股回归的红利。美国《外国公司担责法案》已正式生效,根据法案内容,我们判断财务报告无法审计的美股中概股将在2024年二季度左右被禁止交易。预计香港市场将成为中概股回归的首选,代表“新经济”的美股中概股龙头将加速回归,预计未来3年回归数量分别为15、15、10家左右。二次上市公司允许纳入恒生指数和港股通,“新经济”龙头将替代传统板块,成为未来港股的新主角。

中概股回归激发市场热情,陆港两地互联互通机制逐步完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香港再添动能,香港资本市场的境内外枢纽作用将愈发突出,迈入快速发展阶段。

预计2021年中证800盈利增速将从2020年的-2.8%上升至14.7%。其中,非金融板块盈利增速更是从2020年的1.3%大幅上升至24.9%。

2021年国内利率中枢先稳后降,预计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运行区间为2.6%~3.2%,其中一季度高位震荡,二三季度趋势性下行,四季度有上行压力。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底线思维下,国家总体安全观大图景下的投资主线有更持久的政策支持,其中的优质赛道值得中长期布局,重点集中在 科技 、能源、粮食、国防、资源五个安全领域。

第二,能源安全领域,我国将逐步建立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来推动可持续发展,其中开发潜力大、安全性高的光伏和风电,以及全球 汽车 电动智能浪潮中的中国电动化供应链更具发展潜力。

第三,粮食安全领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强调种子,重提粮食安全,预计转基因玉米的商业化进程有望加快,种植产业链整体将迎来价格向上、技术变革、政策支持的三重利好。

第四,国防安全领域,“十四五”是我军在实现机械化后加速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军工行业将在“十四五”的开篇之年延续高景气度并保持快速增长。

本文源自中信证券

中信证券:M1增速处历史更低位 M1-M2剪刀差有望企稳

报告要点

从债市影响来看,M1-M2剪刀差对债市收益率有一定的指引作用。近期M1-M2剪刀差快速走阔主要受M1同比增速大幅下降的影响。企业中长期贷款转化为居民存款是导致1月份M1增速继续回落M2小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当前M1增速已处于历史更低位,未来M1-M2剪刀差有望企稳,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中枢仍为3.0%~3.4%。

1月金融数据显示,自去年2月开始转负的M1-M2剪刀差继续走阔。 M1-M2剪刀差是非金融企业经营活跃度的重要体现,领先于名义GDP增速,对物价具有前瞻意义。 M1-M2剪刀差对债市收益率有一定的指引作用。

近期M1-M2剪刀差快速走阔主要受M1同比增速大幅下降的影响。 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和机关团体活期存款是M1的主要组成部分。2016年7月后M1增速下降主要由企业活期存款和机关团体存款增速下降影响所致。企业存款与房地产走势密切相关,居民定期存款向企业活期存款转化转弱,是企业活期存款同比增速下降的原因之一。企业利润下降和非标融资融资受限是导致企业活期存款下降的重要因素。机关团体活期存款下降与地方 *** 债务置换进度加快有关。

未来M1与M2的剪刀差有望企稳。 企业中长期贷款转化为居民存款是导致1月份M1增速继续回落M2小幅增长的主要原因。M1的同比增长具有周期性,当前M1增速已处于历史更低位,在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若M2维持当前增速M1企稳,则M1与M2的剪刀差也将企稳。

基于基本面的反应滞后于M1与M2剪刀差的变化平均约3-12个月,长期来看债市收益率下行的趋势仍将持续。但是短期内在金融数据波动企稳、经济数据滞后反映情况下,市场情绪在多空情绪交织中可能促成利率水平的震荡行情,总的来说, 我们认为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中枢仍为3.0%~3.4%。

正文

近期,央行公布了1月份的金融数据,多项数据超出市场预期,其中值得关注的是自2018年2月开始转负的M1-M2剪刀差继续走阔。M1与M2的剪刀差与经济基本面有着较强的相关性,而债券收益率与基本面高度挂钩,本文将从影响此轮M1-M2剪刀差增大的原因以及未来M1、M2差值将怎样变化的角度来探讨债市收益率的变化。

M1与M2的差值对收益率具有指引意义

M1-M2剪刀差是非金融企业经营活跃度的重要体现。 M1-M2剪刀差是指M1与M2的同比增速之差。企业经营的活跃程度反应在企业存款期限的转化之中,而M2较M1所增加统计口径的正是各种定期存款,因此M1-M2剪刀差反映了企业资金的大致期限结构和活化程度,是宏观考察实体经济内在情况的重要指标。

M1与M2的增速差领先于名义GDP增速。 从1996年1月至今,我国已经历了七轮M1-M2剪刀差周期,平均每轮周期持续三至四年左右。而除2012-2015年外,2000年后我国名义GDP增速也表现出具时长约三至四年周期的特点。历史数据显示M1-M2的剪刀差与名义GDP增速周期类似,且领先于名义GDP增速。2011年后,由于我国人口红利、改革红利逐步消失,受名义GDP进入低增速阶段的影响,M1-M2剪刀差与名义GDP增速的相关性有所减弱。

M1与M2的增速差对物价具有前瞻意义。 与M1-M2剪刀差周期时长类似,我国物价增速也具有以三至四年左右为周期的周期性。自1999年至2015年,CPI增速出现了五个较为明显的周期,而自1998年至2014年,M1-M2剪刀差亦具有提前一年发生的相似周期。由此可见,M1-M2剪刀差与物价增速周期类似,且领先于物价增速。同样地,近年受我国人口红利、改革红利逐步消失的影响,M1-M2剪刀差与物价增速的相关性有所减弱。

M1-M2剪刀差对债市收益率有一定的指引作用。 由前所述,M1-M2剪刀差名义GDP增速和CPI增速等基本面指标具有领先性。而债市收益率与经济基本面挂钩,因此M1-M2剪刀差对债市收益率走势具有一定指引作用。分析2002年1月至今十年国债与M1-M2剪刀差的数据可知,M1、M2剪刀差见顶领先10年期国开顶部最长是29个月,最短是3个月,多数时候是12个月左右;M1、M2剪刀差见底领先10年期国开顶部最长是24个月,最短是2个月,多数时候是3个月左右。

M1与M2剪刀差为何走阔?

受M1增速仍大幅下降的主要影响,2019年1月,自2018年2月开始转负的M1-M2剪刀差延续走阔势头。 2018年2月,M1-M2剪刀差继2015年2月后首度转负,为-0.30%;其后,M1-M2剪刀差仍为负并持续走阔。2019年1月,M1同比增速0.40%,M2同比增速8.40%,M1-M2剪刀差高达-8.00%。2018年2月至今,M2同比增速稳定在8.00%至8.80%之间,而M1同比增速则由8.50%持续走低至0.40%。 由此,近期M1-M2剪刀差快速走阔主要受M1同比增速大幅下降的影响。

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和机关团体活期存款是M1的主要组成部分。 根据央行口径,M1包括M0和单位活期存款;其中,单位活期存款又包括非金融企业活期存款和机关团体存款。根据付敏杰《中国的 *** 存款:口径、规模与宏观政策含义》一文,机关团体包括:“中央机关、中央事业单位、中央社会团体、地方事业单位、地方机关、地方社会团体和社保基金”。

2016年7月后M1增速下降主要由企业活期存款和机关团体活期存款增速下降影响所致。 2016年7月以来,M0同比增速基本稳定不变,但由企业活期存款和机关团体活期存款组成的单位活期存款同比增速则明显下降。单位存款增速的下降拖累M1增速。

企业存款与房地产走势密切相关,居民定期存款向企业活期存款转化转弱,是企业活期存款同比增速下降的原因之一。 回顾2007年2月至2018年12月的历史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商品房销售额增速与非金融企业境内人民币存款同比增长有较为明显的相关性。在地产销售火热时期,购房行为导致居民的中长期存款转化为企业的活期存款,使得M1大幅增长。今年以来受房市调控影响房地产走弱,居民定期存款向企业活期存款的转化减弱,企业活期存款增量减小。

企业利润下降和非标融资融资受限是导致企业活期存款下降的重要因素。 企业盈利能力下降企业现金流下降,也将导致企业活期存款下降,进而影响M1增速。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与企业活期存款具有较强的关联性,2018年以来工业企业利润不断下行,与企业活期存款走势一致。2015至2016年期间,非标飞速发展,同期M1增速也一路高增,2017年后随着监管趋严,表外融资受限,企业活期存款下降,2018年随着监管文件集中落地,非标业务收缩,企业活期存款进一步下降。

机关团体活期存款下降与地方 *** 债务置换进度加快有关。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于2012年12月31日编制的《金融统计金融工具类指标释义》,“机关团体存款”是指“机关法人、事业法人、军队、武警部队、团体法人存放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定活期存款以及上述单位委托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委托业务沉淀在银行的货币资金。”由此可见,公积金存款和社保基金存款以及自营收支存款是机关团体存款的主要组成部分。此外,部分地方 *** 置换债券和新增债券资金将短暂留存于机关团体账户(主要为地方 *** 融资平台账户),是导致2016机关团体活期存款增加的主要原因,数据上看,地方 *** 债置换变动与M1波动较为一致。而近几年随着债务置换临近,地方 *** 置换进度加快,由置换债资金转化的存款规模下降。

未来M1与M2剪刀差如何变化

企业中长期贷款转化为居民存款是导致1月份M1增速继续回落M2小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最新的金融数据显示,一月份M1同比增长0.4%较上月下降1.1个百分点,M2同比增长8.4%较前月上升0.3个百分点。同时可以注意到,企业中长期贷款猛增的同时居民存款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这里可以从企业资金流向来一窥究竟,1月份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同一时间受春节因素影响1月份企业发放奖金福利导致企业活期存款需求上升,而企业活期存款通过发放奖金福利的形式转化为居民存款,即完成M1向M2的转化。

M1的同比增长具有周期性,当前M1增速已处于历史更低位,未来M1与M2的剪刀差有望企稳。 从1996年1月至今,我国已经历了六轮M1增速上升-下降周期,平均每轮周期持续三至四年左右。目前我国处于的第七个周期始于2015年4月的3.70%,于2016年7月到达区间更高点25.40%后开始下降,至2019年1月,已持续近四年,M1同比增长已下降至0.40%,为M1增速历史更低值。 在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若M2维持当前增速M1企稳,则M1与M2的剪刀差也将企稳。

整体而言,M1是导致此轮M1与M2剪刀差大幅走阔的主要原因,从M1的周期变化和影响因素来看,未来M1或将企稳。而基于基本面的反应滞后于M1与M2剪刀差的变化平均约3-12个月,长期来看债市收益率下行的趋势仍将持续。但是短期内在金融数据波动企稳、经济数据滞后反映情况下,市场情绪在多空情绪交织中可能促成利率水平的震荡行情,总的来说,我们认为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中枢仍为3.0%~3.4%。

(文章来源:明晰笔谈)

Copyright © 2016-2020 www.365da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365答案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