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音乐课堂活起来?篇1
音乐是一种善于调动和激发感情的艺术,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与音乐表现的感情交融共鸣的过程。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驰骋想象的空间。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使人们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
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音乐就是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塑造孩子美好心灵,在实践中加深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音乐的共鸣,使其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升华,最终实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总之,让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真正成了音乐课堂的主人,教师则变成整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有利于学生淋漓尽致地表现音乐作品,更好地发挥音乐课堂的能动作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而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自我表现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新课堂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更应使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应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为什么现在的小学没有美术和音乐课了?篇2
感谢邀请!目前全国小学体育、音乐、美术三门课程均有省编或统编教材,属于必修课程,每周各有不低于2节的课时。但在一些乡村学校和城市薄弱学校,因为思想认识不足,或师资力量欠缺,体音美的课程并未开齐,课时也未开足。原本属于体音美的课表,被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文化课挤占,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以上回答,希望能有助于你!。
小学生音乐课堂存在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感觉很多时候会被其他老师给霸占?篇3
我是小学从教者,小学生的音乐课堂是提升孩子音乐素养的的地方,可是真正的学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有几点原因:一.音体美,科学课,道德与法治课,电脑课都是所谓的“皮肤科”,没有严格的考核要求,课堂怎么上,是否尽心上,全凭任课教师的责任心。有的老师不重视乐理教学,学生会唱就行,几年下来学生的乐理知识匮乏,音乐素养提高不大。
二.由于每个班纪律良莠不齐,有的班级纪律涣散,组织课堂占用了宝贵的教学时间,这样一节课下来,教学任务完不成,学生知识上的收获可想而知。三.由于学校对语数英有严格的考核任务,辅导学困生,作业不完成的学生补作业,都会放在”皮肤科的“课堂上。经常不上音乐课的学生乐理知识不会,就产生了厌学情绪。自己也不太爱上音乐课,形成了恶性循环。
四.主科老师在期中、期末的时间段因为学习任务紧,有时也会占用音乐课进行教学辅导,测试。毕竟期末语数英的成绩影响考核结果,音乐课似乎多上一节或少上一节影响不大。正是这样的认知,音乐课就这样被占用了。其实从长远看,教育是个全面培养人的素养和能力的工程,我们培养的孩子不应该成为考试机器,而应该是一个热爱生活,懂得欣赏音乐,会体会绘画的美,有强健体魄,美好品质的立体的人。
现在社会的音乐教育现状不容乐观,很多学生上了小学六年音乐课都看不懂音符,怎么解决?篇4
很高兴来回答你提出来的这个问题,音乐教育在学校这是普遍现象,因为学校是以文化课为主,音乐属于艺术,不是每个人都有音乐天赋。想学艺术的特长生,需要自己单独学习。在就是学校音乐课一直不被重视,是因为没有和升学挂钩,学生都当娱乐来学,也就是听听就算了。要想改变这种情况,除非学校单独开设音乐班,专门给那些喜欢音乐的学生,单独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