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已取消对论文的要求,是不是写论文就没有用了呢?这种认识是大错特错的。目前,虽然论文不再作为职称评聘的硬性条件,论文加分依然没有取消,而决定你职称是不是能评上主要看打分的高低,所以论文必须写,得多写,才能在职称评聘中取得优势。
教师评职称时取消论文,改成交三到五篇1
十多年前,就教师职称评审需有论文发表一事,谈过看法。论文造假成风,已失了它的作用与意义。但如何填补这个缺陷,至今没有解决好。我的看法是,既然论文是评审刚需,而为避开造假,唯一可行的是,让参加当年职称晋升评审的人员,直接进行现场论文考试,也就是象学生作文考试一样,现场收卷,密缝装订,异地改卷评分。这样,既能看出晋级参评人员实际写作水平,又能避免造假,更能防止那些文凭水分大,没有几斤几两的人,硬占指标,挡了真正优秀教师的晋级之路。
评职称为什么要取消论文而加强课题和优质课?篇2
首先,这个问题本身不正确。没有任何政策取消职称评定中的论文要求,而是可以用教学经验、案例、反思等其他研究成果代替论文,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行为的鼓励和要求从来都没变过,也不应该变。其次,教育教学研究是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从教,必然要去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方法,这是很浅显的道理,没有研究习惯和研究能力,不可能是一个合格的教师。
新的论文要求只不过说这种研究可以是课题,可以是教学经验,也可以是过程反思等多种形式,而不再泥拘于有严格写作要求的论文形式。第三,为什么很多基层教师痛恨论文?原因有四。一是论文造假,有些平时教学能力一般的教师,在评职称时突然拿出国家级、省级论文,令人大跌眼镜。二是平时忙于事务性工作,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思索、感悟轻易放过,缺乏积累和总结,始终拿不出像样的文章。
三是对自己缺乏信心,认为研究是多么高端的事情,认为自己的观点已有很多人发表论述过,而自认为没有价值。四是脑袋中根本不存在研究这个概念,学校里专业期刊有几个人去看?不注重研究方法的学习,有时有写作的冲动,放一放之后就热情全无。最后,我认为降低对教师职称的论文要求是对基层教师呼声的一种回应,也是针对基层学校研究现状的务实做法。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已取消对论文的要求,那么写论文还有必要吗?篇3
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已取消对论文的要求,是不是写论文就没有用了呢?这种认识是大错特错的。2015年以前,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论文是硬性条件,必不可少,要求评初职必有一篇论文,评中职必须有国家级论文两篇。但是2015年后,随着职称评聘办法的改革要求,对论文不再做硬性要求,也就是说不把有没有论文,有几篇论文作为评聘职称的必要条件。
但是,论文却一直在职称评定中属于加分项,在我地一篇国家级独立完成的论文加3分,省级论文加2分,市级论文1分,如果与人合作的论文加分减半。《职称评定加分表》如下图所示:从图中的加分项可见,著作论文是六大加分项之一,也是拉开职称评定分数差的绝对因素之一,因为学历、专业年限、单位评价的分值都是一定的,同一条件的参评教师分值一样,科技成果奖和综合奖励又“僧多肉少”可遇不可求,因此,论文的分值曾一度在职称评聘中起分值高低的决定作用。
目前,虽然论文不再作为职称评聘的硬性条件,但是论文加分依然没有取消,而决定你职称是不是能评上主要看打分的高低,所以论文必须写,还得多写,才能在职称评聘中取得优势。另外,论文是教学成果的文字证明,一个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离不开对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只有不断钻研教学,钻研教法才能与时俱进,适应现在社会对教育的高要求。
新的政策中小学老师评职称,论文不再作为硬性条件要求利弊如何?篇4
中小学教师评审职称论文不作硬条件,利大于弊,以前在职称评审中必须要求有论文发表或者获得一定级别的奖,感觉是一种变相腐败,论文评奖有问题,论文的发表有问题,有的人出钱就可以有论文,反正渠道不是很光彩,所以说论文价值不是很大,为了职称滋生出一些不该有的行业。当然有价值的科研论文另当别论,但是职称评审要求的论文大部分都只是形式,没有多大价值,为了职称出钱给一些刊物发表,有的甚至根据你的要求帮你写帮你发表,而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职称评审,有价值的论文应该是给稿费,而现在情况反了,论文的评奖一般背后会出版论文集,之前一般会有人联系你购买,根据你的购买情况帮你修改以及获奖情况,可以看出职称评审中的论文没有多大意义,只是让部分人获利而让教师们花冤枉钱。
职称什么时候取消?篇5
目前教育上,取消职称的呼声是最高的,原因最重要的在于,职称和教师工资挂钩,造成老师的工资同工不同酬现象,且不同职称工资差距巨大,引发老师们的强烈不满,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另外职称评聘制定一直以来同样饱受争议,权钱交易,暗箱操作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另广大教师身受其害,愤愤不平。那么,职称会被取消吗,什么时候取消?其实,国家早已注意到职称评聘带来的诸多问题,同时也在不断改革中,并采取措施试图减小因职称与教师工资挂钩而造成的教师工资上的巨大差异。
一、国家的改革方向是缩小职称与教师工资挂钩带来的巨大差距。这项改革主要体现在近年来绩效工资的设定上。所谓绩效工资,即指在老师们所领基本工资上拿出30%,做为绩效工资,进行再分配。按照“多劳多得,能者多得”的分配原则,将这部分“绩效工资”重新分配给本校的老师们,以此激励教师们多干工作,干好工作,多拿一些绩效工资,从而减少职称工资造成的老师们之间工资差异巨大的情况。
例如,高级职称教师基本工资4800元,要拿出绩效工资1440元来进行重新分配,而二级职称基本工资3000元,只需拿出绩效工资900元来进行重新分配就可以了,如果二级教师能多担任课时,担负班主任工作,并在教学过程中作出优质贡献的话,就会额外拿到高出自己所拿出的绩效工资总额,这样一来,通过绩效工资再分配,可以适当缩短教师间因职称差异而造成的工资差异问题。
但是,自从绩效工资实施以来,由于教师的工作量并没有明显的差别,教学质量和贡献又难以量化,因此通过绩效工资减小教师工资差异的效果并没有实现。二、职称和教师工资挂钩在经济发达地区,在教师工资比较高的地区,并没有造成教师工资上的巨大差异。对于经济发达的地区,教师工资因为地方性津贴及补贴大,因此职称工资造成的差距并不大。
例如江苏,高级职称月薪12000元,而一级职称教师的工资也能拿到11000元,二级教师如果工作量大,教学成绩优秀的话,绩效工资就会随着增多,职称工资造成的差距同样也会缩小。因此,要想减少职称工资造成的教师工资的差异问题,并不仅体现在取消职称,取消职称与老师工资挂钩上,更重要的是从各个方面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从而缩小教师职称挂钩的岗位工资在教师总体工资中所占的比例。
乡村教师之所以对职称耿耿于怀,是因为他们所拿的工资中职称相关的工资能占80%,也就意味着职称的高低造成工资差异的高低。如果大家工资都能涨到5000的话,职称工资差出来的300-1000的差距也就显得不那么突出了。综上所述,国家改革职称的方向是减小不同职称之间的工资差距,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绩效工资的改革将更加完善,不断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从而达到降低职称所挂钩的岗位工资的所占的比例,到那时,教师们就不会对职称耿耿于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