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流行音乐和民歌的区别在:演唱的唱法上、民族音乐的民歌传承上的区别。大家好,我是范范爱音乐,对流行音乐和民歌的区别是什么这个问题,我有话要说。民歌是多种多样的,有生活就有民歌,但男女的恋爱和生活的辛苦总是民歌的主题,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新民谣中。
对于年轻人来说,喜欢民歌的越来越少了,你怎么看民族音乐的传承?篇1
这个问题内涵很深,表面上看有点悲伤,好像民族音乐快不行了一样,但事实上,可能情况正好相反。其实,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好得很,至少是一切正常,请大家不必担心。我有以下几个理由:1. 好东西,有它存放的地方,不会满街都是。音乐欣赏,最好是表演者和欣赏者在统一的物理空间,也就是要现场表演,现场观看,而且是付费的。
比如京剧,如果有机会现场观看的话,那么,观看的体验,简直可以用“震撼”来形容,因为现场的画面,服装质感,演员的表情,琴师的技艺,武打时地面传来的震动,甚至包括现场的气味,观众的反应等等因素,都是立体的,全息的。这种现场观看的体验,比屏幕上的4K、3D要强N倍,是更高级的NK、ND的体验。现场观看,观众才容易沉浸在作品中,但是这需要付费,过去要富人家才请得起,是皇宫贵族的爱好。
高品质的民歌和民族器乐表演,情况也差不多,不是街头巷尾都能随处可见,所以很多人接触不到,但是不代表他不喜欢。2. 不要和快餐文化抢路。现在是电子媒体的时代,人们主要通过屏幕和喇叭接触音乐作品。大部分屏幕和喇叭,连4k和3D都做不到,更不用说NK、ND了,清晰度有限,维度有限,这种条件下,人很难沉浸在作品中,常常一边欣赏作品,一边吃东西,和他人互动,看窗外的风景。
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人们的注意力聚焦时间变短,音乐作品也被压缩成短、平、快的消费品,只需几块钱,或者免费,就可以呈现在你的桌面上,手机里,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种情况下,人们无暇欣赏更深更广阔的内涵,就这样,音乐在媒体里变成了一种快餐文化。像吃快餐一样,人们以自我为中心,按照自己的偏好,拿各种零碎的作品来满足自己,实现一些即时的小功能和刺激,比如用来伴舞,造气氛,用它来临时放大一下自己的快乐和悲伤。
就像一只爱美的小鸟,叼回各种颜色鲜艳的小东西装饰自己的窝,爱美之心,人和鸟皆有之,只是东西不能太大、太长、太重,要不然买不起,拿不动。其实年轻人是很喜欢民歌的,只不过,用电脑手机等媒体来听,就适合短、平、快,要贴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但是高品质的传统民歌和民族音乐表演,不具备这些快餐化的特点,所以不容易通过媒体传播。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年轻人只要一听到流行歌曲里面带有民族元素,都会感觉兴奋莫名,很喜欢,现在被称作民谣的一类歌曲很受欢迎,其实就相当于年轻人的“民歌”,只不过传统民族音乐的创作人很少往这个领域使劲而已,要不然民谣可能会更繁荣。很多担心民族音乐快不行了的人,实际上可能是在担心:传统民族音乐抢占电子媒体抢不过快餐文化,然后干着急,怎么很少在电视上看到高雅的民族音乐了?怎么很少在手机上看到了?其实,何必跟快餐文化去抢路呢?去争抢电子媒体,争也争不过,完全没必要。
3. 好东西是需要付费的,不能期待它免费普及。全国的城市,有正规音乐厅的不多,一线城市比如北上广深,都有音乐厅,每年的音乐会,都安排得满满的,民族类的音乐会也几乎是每一场都坐满,可见老百姓很热爱民族音乐,只是需要付出一些成本,付出专门的时间,去沉浸在其中。高质量的演出免费对普通人开放,是极难遇到的,比如深圳的深圳湾音乐会就是免费对普通人开放,但是呢,其实后面也是由政府买了单的。
所以,高品质的民族音乐,不像快餐文化,它的接近成本比较高,因此不常见于街头巷尾,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说,民族音乐快不行了。4. 很受欢迎,人才济济,后继有人。由于艺术家人数有限,每年能安排的演出场次很有限,所以实际上民族音乐会,是很抢手的,尤其是高水平的音乐会,水平越高,越是爆满。现在音乐学院里面,民族音乐的教学,也比几十年前要好得多,培养的都是中西合璧的年轻音乐家,不光会拉二胡,弹琵琶,还会弹钢琴,弹吉他,组织交响乐队,会录音,编曲,创作,他们不光继承了民族音乐古老的基因,而且同时也是很时尚的现代人。
只是因为世界太大,人口众多,他们可能不在我们的生活圈子里面,没被我们看到而已。5. 具体的某首歌可能会被淡忘,但是民族音乐的灵魂不会消失。某一首我们熟悉的民歌确实会慢慢被淡忘,特别是歌词,带有时代的烙印,比较具象,它能跨越的时间长度往往比较短,而旋律就不一样,或者说民族音乐的灵魂,是伴随这个民族一直存在的,它只是在不断的演化,就像语言也会演化一样,民族音乐会不断的演化,而不是消失。
可能年长一些的人会感觉,很多自己喜欢的老歌,比如《我的祖国》、《红梅赞》、《敖包相会》等等,好像很少年轻人再喜欢听了。但请不要因此担忧。因为这些歌曲本来也不是纯粹的“民歌”,他们是运用了民族音乐的元素,同时借鉴西方的创作形式,有的还通过影视赋予了故事性和画面感,最终才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在那个年代,让我们终生难忘。
但是,同样,只要运用民族音乐的元素,以后也照样可以写出更多好听的歌来。有一些聪明的流行歌曲创作者,就会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民族音乐的元素,从而让作品更受欢迎。一首歌被人淡忘是正常的,就像个体的死亡,我们真的会感到悲伤,但是人类的群体还是会不断的繁衍下去,同样,一首歌慢慢被人淡忘了,但是只要有民族存在,就有民族音乐。
我们喜欢一首歌,主要是因为它代表了我们的一段情感,如果没有人听了,我们就知道自己的情感,可能再也没有人理解和共鸣了,因此就会感到悲伤,其实这只是一种小我的悲伤,它只是一个情感问题。但是真的不必因此就担心民族音乐的发展,因为那是另外一个大问题,如果真的要知道发展趋势到底如何,那要做客观理性的调查,很明显,没有太大的必要,因为文化本身就是不断演化的,多用演化的思维来看待就可以了。
什么是民歌?和民谣的区别是什么?篇2
民歌是带有地方性和民族色彩的传统音乐,民谣一词则带有现代意义。由于流行音乐是从英美滋生和发展起来的,流行音乐中的民谣元素是直接来自欧美历史上的传统民谣,其他地方的民谣则被摒在其外,而另给了一个名称--世界音乐(WORLD MUSIC),或叫做民族音乐。我建议使用"民歌"以与特指欧美的"民谣"相区别。事实上,这种区别在西方也是有的。
流行音乐和民歌的区别是什么?篇3
大家好,我是范范爱音乐,对流行音乐和民歌的区别是什么这个问题,我有话要说。在音乐体系里,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流行音乐是在70年代未从港台地区流行入来,而民歌是经千百年来在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中流传下来的音乐。为什么这样说呢?请听我尾尾道来。1、记得大约在1976-1980年的时候,人们会偷偷在台湾电台里听到邓丽君的歌曲,当时的我也是这样接触到的流行音乐。
那是还不知道这种唱法是流行音乐的说法,只是觉得邓丽君唱得相当好听,轻声轻气的、象和你说悄悄话一样动听。象《甜蜜蜜》、《小城故事》等。2、在音乐伴奏上,加入了管弦乐队和电声乐队伴奏,音乐呈现出大气磅礴而又细腻的风格。编曲上大量融入了西洋音乐元素,使得整个音乐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3、民歌是在中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中,在祖祖辈辈口中承传下来,唱法高亢有力,婉转绵长。
每个民族的演唱也不一样,语言也不一样。东北的粗放,江南的圆润甜美。4、民歌在伴奏上大多使用民乐来伴奏,声音单薄和声不足,在编曲上也单调小气。当然,以上所说的,只是80年代初期,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现在的中国音乐中,虽然也分有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但在演唱、编曲、伴奏上大大不同以前了。流行音乐中也加入民音乐的元素,比如:刘德华的《一起走过的日子》,前奏中加入二胡的音色,使得整个音乐在表现力上,多了一份缠绵。
而大量的民歌都加入了管弦乐和电声乐队的伴奏。光在音乐伴奏上基本很难区分出到底是流行音乐还是民歌,只是在唱法上才能分别出是什么唱法。你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中央音乐台里的一些演唱比赛上,会听到主持人报出的流行歌手或者民歌手。总之,流行音乐和民歌的区别在:演唱的唱法上、民族音乐的民歌传承上的区别。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谁能具体说出古典诗、打油诗、民歌、现代诗四者之间的最主要区别是什么?篇4
今天不写小说,来写诗吧。用一种题材,写四种体裁,区别应该相当明显。外面下着雨,所以我就写雨吧。1、古典诗七律·戊子日大雨未老年光有限身,凄风苦雨扫浮尘。窗前叶叶逢青眼,檐下声声点绛唇。世上多是无名鬼,凡间少有得意人。虚怀卧看重云动,山木不材何必颦。2、打油诗五月十八日大雨空房只一栋,房顶有个洞。明日天晴了,变成大水瓮。
3、现代诗雨声沙沙文/祁门小谢长安城静默他凝望王气已尽端坐于云台之上心生惧意挥袖是三千大秦的冷箭射向众生血液从高处滴落风于耳畔狂舞臣服之臣转而叵测杀不杀?杀不杀?杀不杀?长街有人白衣似前世的相识惶惑着不愿醒的旧梦是吃荔枝也醉、在酒杯里跳舞的人吗他冷哼 作雷霆响彻这被遗忘的世界万臣顿首:杀!杀!杀!4、民歌这个有点难,因为民歌是唱的嘛,你写成歌词放在这里谁知道是歌词,还当散文诗呢。
所以我想了一个好办法,套作。也就是挑一首大家熟悉的民歌,然后配上歌词。套作《阿里山的姑娘》题为《长安城的大雨》昨夜风,长安雨。长安城的清风轻如吻呀,长安城的细雨软如腰唉。昨夜大风,长安大雨。清风和那细雨永不分呀,细雨常随着清风下唉。嗯就这样吧,这四种体裁区别简直不要太明显。--------丸--------文:祁门小谢。
南朝民歌和北朝民歌与今天的民歌相比,有什么不同?篇5
诗歌不一定是民歌,但民歌必须是诗歌。中国文人自古就有重诗轻乐府的传统,这是因为乐府诗歌主要是民歌,后来乐府最先考虑的是民歌。民歌是文本和音乐的结合,因此可以被传唱。然而,诗歌要求诗人更多地关注自己独特的生活和情感体验,而不在乎歌唱。前者语言直接了当,感情外露。后者语言优雅,情感含蓄。然而,如果我们要讨论美感和认知价值,两者都应该有自己的特点。
中国乐府始于秦朝,正式成立于汉代,并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制度化。民歌是乐府收藏的精髓。这些民歌来自民间,代表着民间的声音。它们是人民悲欢离合的集中表现,也代表了当时诗歌的艺术成就。例如汉乐府中的“上邪”,用语变化,通过证明五种自然现象,表现出爱人之间想爱的决心,这种心理表现具有现实主义因素,具有浪漫的感情色彩,达到了艺术的高峰。
当然,乐府也收集了很多史诗,塑造了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 例如《木兰辞》是汉魏以来史诗的杰出代表作。鲜卑的《敇勒歌》,风格纯真豪迈,体现出一望无际的草原与牛羊的繁盛,为乐府民歌的杰出作品。现在,古代匈奴和鲜卑已经被稀释在人类的血液中,但流传下来的诗始终保持着它们的魅力,让人们时刻感受到它的灵魂所在。
民歌是多种多样的,有生活就有民歌,但男女的恋爱和生活的辛苦总是民歌的主题,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新民谣中。尤其是中国西北地区的民歌,如信天游,从未离开过人们的生活,它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浓郁的气息。正是这些从生活中成长起来的民歌给人们带来了美感,也给人们提供了理解世界的视角。这才是民歌的价值所在。
诗歌不一定是民歌,但民歌必须是诗歌。中国文人自古就有重诗轻乐府的传统,这是因为乐府诗歌主要是民歌,后来乐府最先考虑的是民歌。民歌是文本和音乐的结合,因此可以被传唱。然而,诗歌要求诗人更多地关注自己独特的生活和情感体验,而不在乎歌唱。前者语言直接了当,感情外露。后者语言优雅,情感含蓄。然而,如果我们要讨论美感和认知价值,两者都应该有自己的特点。
有些人认为现在的流行歌曲是口水歌,真的比不上以前的经典歌曲吗?篇6
流行歌曲比不上经典歌曲,我认为是真的,是应当确定的。个人对歌曲的专业知识与欣赏能力极其贫乏,是属于“五音不全”类型,常常愧对老师教我的“1234567”简谱,至今不识,只会看着简谱下的文字不靠谱的读,但我很感谢自小学到高中的音乐老师们都给了我“60”的及格分,这是送我的,说来惭愧,我的“成绩报告单”上的音乐分一直是60分。
我不懂流行歌,但知道经典歌曲一定是好歌,因为我认为“经典”就是“好”。流行歌要广为传唱成为“经典”才是好歌。诗言志,歌咏言。大约诗侧重于内敛,歌侧重于外抒吧,但它们的共同点都在情感。歌的作用首先是战歌,唤起民众,鼓舞斗志。《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就是战歌的代表,或者说是“经典”。其次是情歌,是抒发感情的,这感情,有爱情亲情友情以及思乡怀旧等等,因为“五音不全”,这方面歌曲的“经典”例子,就不举了,也不敢妄举,其实对于爱好者来说,是如数家珍,不胜枚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