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是高中教师,我认为教学反思的基本含义有三点:第一,教学反思是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点,重点在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教学过程更优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益;第二,教学反思是以追求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为动力,通过反思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和创新意识,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第三,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一些学校检查教师备课笔记时,要求每课时都要有教学反思,你怎么看?篇1
这种做法和要求实在是有一些教条和刻板。教师工作量之所以繁重,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这样一些华而不实刻板教条的虚工作,占了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些学校之所以要求老师这样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上级部门检查时,有这样的硬性指标和要求。二是教学反思是教师教案的一个环节,如果没有教学反思,则这一节教案就不完整。
三是一些学校领导教条的套用“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这一理念,认为让教师每节课后都写一篇反思,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写教学反思是对的没有错,写教学反思是很好的促进和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让教师写教学反思并没有错。错就错在了,把教学反思狭义化的理解;错就错在了,让教师每一节课后都写一篇教学反思。
所谓的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是一个系统深入的过程,并不是一节课一节课碎片化的反思。反思的过程,一般通过教育案例分析、教育叙事、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等方式来提高反思的深度和广度。这样,不但能够解决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更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和发展。
而每一节课要求老师写一篇教学反思显然是太过教条,不遵循教育教学客观规律的。这样导致的结果是,老师只能疲于应付的去完成任务,根本就谈不上教学反思的质量。这样的教学反思,只是充了一个数量而已,大多数是大话空话和套话,根本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教学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教学的完善和进一步的提高,也同样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不断的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案和教学理念,这本身就是一种反思校正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更多的是需要教师自觉自主的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学观念及其教学方式,并不一定每一节课都要写出来一个什么所谓的反思。作为学校管理者,在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进程中,更多的是要激发教师内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老师写教案是做什么用的呢?是上课使用,还是会有领导检查呢?篇2
写教案既是教师熟悉教材,吃透教材重点和难点的必备过程,又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内容和程序准备的过程。军家不打无准备之仗,直接捧书上课堂肯定是不行的。备课对刚入职的新教师来说尤其重要,但课堂上的实际情况常常与教者事前准备的有所变化,不能一成不变地照搬教案授课。一个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备课只会写简案,主要是为了抓铁有痕,应付检查。
什么是教学反思?篇3
本人是高中教师,我认为教学反思的基本含义有三点:第一,教学反思是以探究和解决教学问题为基点,重点在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教学过程更优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益;第二,教学反思是以追求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为动力,通过反思发现新问题,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和创新意识,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第三,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教学反思要求把教和学统一起来,在全面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过程中,提升行为,丰厚思想,享受专业成长。 理论依据: 1、 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推进,一个方面一个方面地探索。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教师都有理论上迷茫,实践上的困惑,他们的认识同样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2、元认知理论:元认知的核心意义是对原有认知的再认知。即认知主体对自身的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又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它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体验和调控,其中调控是核心。 3、美国当代教育家、哲学家唐纳德将反思分为“对行动的反思”和“在行动中反思”两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