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翻译:
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这句话原本是战士之间的约定,现代成语多运用执手偕老,形容爱情的永恒.而在种种承诺面前,爱情的承诺应是最动人心魄的了,平凡而真诚的诺言最为感人。两千四百年前的承诺至今在耳久久回荡,令人感慨岁月所难以磨灭的记忆与回答。
原文译文
《击鼓》——诗经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战鼓擂得镗镗作响,战士踊跃操练刀枪;国都、漕邑筑城墙,独我从军奔(bèn)南方。‖跟随将军孙子仲,平定他国陈与宋(陈国、宋国);久久不能把家回,忧心忡忡心儿碎。‖哪里停军把营扎?慌了神儿丢了马;哪里寻它哪里找?荒野林下卧芳草。‖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立誓言。别时握住你的手,白头到老此生休‖我声声叹息今离散,不能相见多悲叹;我声声叹息天涯远,不能信守誓言把家还(huán)
诗文赏析
本诗描写兵士久戍不得回家的心情,表达渴望和平的强烈愿望。诗从出征南行写起,再写了战后未归的痛苦,又写了战士之间执手相约,一直到最后发出强烈的控诉,次第写来,脉络分明,而情感依次递进。叙事中推进着情感的表达,抒情中又紧连着情节的发展,相得益彰,而自然天成。
诗句评价
《击鼓》讲的是战争,不管是穷兵黩武的四处征战,还是保家卫国的战斗,士兵面对的都将是别离,这个别离也许很短,也许很长,长于一生。战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着各种各样的含义,对于一个个体而言,若不从大处去讲,那更多的是我独南行的不忍,不我以归的忧心,无居无所的飘零,和兵失去战马的凄凉。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契阔二字,《毛诗》训成勤勉,从下一句的于嗟阔兮,不我活兮来看,这个两个阔字应意思相同,是别离的意思,契为聚合之意。活,是佸的借用,相会之意。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感慨相隔遥遥,无法兑现自己的誓言。这个誓言是给心爱的袍泽许下的.白头偕老的信。
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死生契阔,与子成说这样诗的韵脚,就成为ABBA式了。本来死生契阔,与子偕老,是成说的内容,是分手时的信誓。诗为了以阔与说叶韵,手与老叶韵,韵脚更为紧凑,诗情更为激烈,所以作者把语句改为现在的次序。钱锺书在《管锥编》中评价说:《笺》甚迂谬,又指责其穿穴密微,并很幽默的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等句,比较《水浒传》第八回林冲刺配沧州临行云生死存亡未保,爱人在家,小人身去不稳语,断为情境略近。
击鼓进军,是古代的一种常见的生活方式,战争在那时候占据着生活太大的空间,歌颂战争的神圣,悲叹战争的哀怜,在诗歌中频见不鲜。《击鼓》只是一个士兵小小的心声,无关乎国家社稷,只因为心中的情节,人最本能的思念,远离的是爱人,走不上的是回家的路。